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性传播疾病 ppt课件

性传播疾病 ppt课件


致病菌:淋球菌 人是唯一天然宿主,主要侵犯粘膜组织, 对物理因素的抵抗力很弱。
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

传播途径,可间接接触传播。 女性症状比男性轻,但传染然性强。


潜伏期短(3-5天)。
可播散感染,危及生命。 治疗简单,但目前耐药菌多。 判愈标准。 病人应不与家人尤其是小孩同浴。
尖锐湿疣 condyloma acuminatum
致病体:人类乳头瘤病毒 病毒传染性强,人类普遍易感,停留于 感染部位的皮肤和粘膜,主要引起局部角质 增生。
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

潜伏期长(2周-8月)。 巨大型尖锐湿疣癌变率高。 治疗以物理方法为主,可配合使用干扰素。
避孕套可减少感染几率。

艾滋病目前尚不能治愈,其疫苗的研究尚未成功,预防尤 为重要。该病的发生与人们的各种高危行为密切相关,其 传播途径已很明确,因此,预防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 危行为以及对各种可能造成传播的途径加强管理。

开展健康教育,治疗其他性传播疾病,提倡安全性行为, 禁止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针头,患艾滋病或感染 HIV 的妇女应避免妊娠,防止医源性感染。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概 述

定义:病原体经 性传播(主要) 间接传播(母婴、输血、医疗操作等) 引起人性器官及其他脏器病变的一组传染性疾病。

流行状况:
非常严峻!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的性病病例约 3.4 亿,这和性观念改变、卖淫嫖娼及吸毒贩毒猖獗、性病诊 疗市场混乱有关。
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人群普遍易感。

传播途径:①性行为;②静脉注射吸毒;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 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 乐设施等日常生活会传播HIV。
③母婴传播;④血液及血制品。

艾滋病毒:反转录 RNA 病毒。主要攻击人类免疫细胞,造 成免疫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发生机会感染和肿瘤。


对无症状的 HIV感染,一般情况下,只需注意休息,加强
营养,避免传染他人。对有症状患者,应相应采用根据其 所处HIV感染不同病期的抗HIV治疗,针对病原体和各种合 并症的治疗,也包括支持、免疫调节和心理治疗。

1996年何大一提出“鸡尾酒”疗法,即采用蛋白酶抑制剂 与反转录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病毒感染真的比较麻烦。
生殖器疱疹 genital herpes
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

传染还是性接触。 潜伏期2-14天。 复发性治疗困难。
避孕套可减少疾病传播,但出现生殖器疱疹时,也不能避 免传播,此时应避免性生活。
艾滋病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三期梅毒:
罪魁祸首:梅毒螺旋体 唯一的传染源就是梅毒患者,梅毒螺旋 体抵抗力极差,离体很快死亡。
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

传播途径,可使用避孕套预防,但仍有30%的失败率。 潜伏期和潜伏期梅毒。 母婴传播问题。
治疗问题。
RPR及TPPA实验。 复查问题。
淋病 Gonorrhea
谢 谢!

在室温下,液体环境中的
HIV可以存活15天,被HIV 污染的物品至少在3天内有 传染性。

急性 HIV感染:接触 HIV 后 2-6月,出现发热、乏力、眼痛 及全身症状,淋巴结、肝脾可肿大。1-2月症状消失。 无症状HIV感染:具有传染性,可长达20年不发病。 艾滋病期:发热、腹泻、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各种机 会感染和肿瘤。平均生存1-1.5年。

防治: 全民动员,完善法规,加强宣传、积极干预。
梅 毒 syphilis

分期:
获得性梅毒 ( 后天梅毒) 期潜伏梅毒 晚期梅毒 粘膜、骨梅毒 三期皮肤、 早期梅毒 (病程﹤2年) 一期梅毒 二期梅毒

(病程﹥2 年)
管梅毒 神经梅毒 晚期潜伏梅毒 胎传性梅毒 (先天梅毒) 早期先天性梅毒 (﹤2岁) 晚期先天性梅毒

2010 年全球艾滋病患者共 3400 万,新感染 270 万,全年死 亡 180 万人。每天有超过 7000人新发感染,全球发病重灾 区正在由非洲移向亚洲。 2011 年我国存活 HIV 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 78万人,全年 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

传染源: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
心血
皮肤、粘
一期梅毒:

一期梅毒治疗不彻底,会播散至全身,引起皮肤黏膜及系 统性损害,称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硬下疳消退 3-4周后。
二期梅毒:

除皮肤粘膜损害( 80 % -95%)外还有骨关节损害、 眼损害、神经损害、多发性硬化性淋巴结炎(50 %-80 %) 及内脏损害等。 二期梅毒治疗不当,经 2-3月可自行消退,也可反复 发作经3-4年(最晚20年)发展至三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