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云赛课痴,谁解其中味湖南桂阳蔡伦中学肖群丽有人云:赛课即作秀、表演、花架子。
君不见,赛课场上推出的大多是一个个形貌气质俱佳兼声音甜美的佳丽,偶见一其貌不扬的男选手都觉稀罕。
其实,人们对赛课误会深矣。
一堂成功的赛课,从构思设计的创意到执教课堂的调控驾驭,无不需要匠心独运。
它不仅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功底的厚积薄发,更是创造的结晶。
这项创造,源自设计者、执教者、源自这节课背后一支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磨课的队伍,也源自学生,更源自所有人对教学艺术的一种共同的不懈追求。
所以,其实赛课并非表演,不用天生丽质,只要上出风格上出特色,就是一堂好课!作为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县属中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参加市赛是我的夙愿,我很高兴有一天我能够梦想成真。
可是,我不敢想,有一天我能够参加省赛,并且能拿到人教版分赛场的第一名。
欣慰激动之余,冷静反思,更多的却是惭愧与遗憾……从县赛到市赛再到省赛,一路走来,痛着,快乐着并成长着。
不由得也想起王国维的“三境界”——备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自己:这节课是从何时开始备的呢?接到赛课通知时?自我初出茅庐第一次参加赛课起?也许要追溯到遥远的童年时代对那三尺讲台莫名的向往吧,要追溯到我曾经读到的每一本书、听到的每一堂课吧。
成长的每一步,学识、素养、品格的点点滴滴的积累锻造,其实都在为今天这节课做着准备呀!自从第一次初登讲台尝到了师生共同创造共享课堂的乐趣,我便开始在这条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乐此不疲地追求与探索。
每调到一所新的学校,电教馆的所有优秀课堂实录的录像带或者光碟必定要被我在第一时间“垄断”;《人民教育》与《湖南教育》只有领导们才有,可是领导们经常日理万机无暇阅读将之束之高阁,于是常常被我“借”了来,一“借”恐怕就难以完璧归赵了,因为上面登载的精彩的教学案例、点评总是值得我揣摩咀嚼、回味再三,实在是难以释卷,不忍归还。
正是在《人民教育》上读到窦桂梅老师一个个鲜活、真实而精彩的课例:《晏子使楚》、《再见了,亲人》、《秋天的怀念》……带着高山仰止般的向往与敬意来到长沙,终于有幸听到她的现场授课——主题教学中的名著导读课《三打白骨精》。
当偌大的体育馆四周黑压压的听课者屏气凝神鸦雀无声时,当她投入课堂传神地演绎着角色俨然就是一活灵活现的“白骨精”时,当下课铃响学生们却赖在赛场不情愿下课时,我体会到了一个词:望洋兴叹。
这样的境界,这样的高度,恐怕是我终其一生倾其努力也难以企及的,但是,在那一刻,我暗暗下了决心:我做不了“窦桂梅”,但我可以尽我努力,离“窦桂梅”近一点,再近一点……我就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接受着名家名师们的精心指点,如饥似渴地向他们学习借鉴。
虽然从未亲聆,可是试问我的哪一节课没有他们教育思想的渗透?哪一节课没有他们教育艺术的浸润呢?已然明白了一位教育先哲的话:一节好课是要用一辈子来备的。
此次赛课课型题材皆不限,在眼花缭乱举棋不定之后,最终选择了这节从设计到材料纯属原创的课例:《成长的烦恼》。
选课,备课的感觉正如词中所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磨课——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
多少个夜晚挑灯夜战,查资料、设计教案、做课件,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一次次精心设计,一次次被否决;一次次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又一次次被批得体无完肤;一次次被言辞犀利的评课打击得自信全无,几乎要打退堂鼓,又一次次在大家的鼓励下重树信心,重整旗鼓。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学校里能上的班级在参加市赛之前已经被我一一上了个遍,于是跑到兄弟学校去磨,下到乡里去磨,上到市里去磨……“磨课”这个词多么形象,磨的是时间与精力,磨的是耐心与意志,磨的是功夫与教艺。
记得窦桂梅老师的一篇文章《在秋天里站成了春天》,写她设计《秋天的怀念》十易其稿的故事,而我这节课单是开头导入就已经记不清几易其稿了。
从一开头的美国经典校园歌曲《小小少年》到热播电视剧《家有儿女》的片段到最后还是确定用《快乐星球》里的主题曲,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体验又一次次地修改。
课堂结构的架设课堂环节的设计更是一再斟酌反复修改。
从最初设计的“简单聊一聊”、“具体说一说”、“细细品一品”、“形象描一描”、“深刻悟一悟”、“生动写一写”到最后确定下来四大结构板块:“说烦恼”、“描烦恼”、“解烦恼”、“悟烦恼”,其间经过多少次热烈的讨论、争执,经过多少困惑与思考,设计思路才会愈来愈明朗清晰,课堂结构才会愈来愈简洁而合理。
对于是“说”了就“描”,还是“说”了先“解”再“描”,这个问题几乎在整个磨课的过程中都在困扰着我。
而在“解烦恼”的环节中,要不要进行小组合作,怎样分组,如何分工,要不要列出烦恼清单,也设计过数种方案进行尝试体验,最终才定夺下来最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磨课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与表现、想象与创作,给我这节课带来了鲜活的素材,宝贵的灵感,正可谓教学相长。
课堂上用到的范例几乎都取自学生的创作,例如:☆唉,作业太多可真烦!一本一本又一本,一叠一叠又一叠,Oh,My God!饶了我吧!看到这堆成山的作业,我不禁望洋兴叹——老师啊老师,才几天的假,作业就布置这么多!啊,我的电脑,我好想你啊……我无奈地摇摇头,提起我的“海绵宝宝”开始愁眉苦脸地写作业。
唉,愚公愚公你在哪?快来帮我搬掉这座“作业大山”吧!(李丹)☆我的烦恼就像一场迷雾,遮挡了我的视线。
(邓佳芝)☆烦恼是雨,快乐是虹.只有大雨过后, 天边才会出现绚丽的彩虹。
(雷昊彤)☆我的烦恼就像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无论我走到哪里都逃不掉它的跟踪。
(陈柏奇)☆烦恼和你就是双人武打,不是你战胜他,就是他打败你.(黄平幸)就在省赛前一星期,我来到一所偏僻的乡村中学上了这堂课,在课堂上我心痛地听着这些留守的山里孩子诉说着他们的烦恼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有句心里话不知该对谁说。
我想起了那些城里孩子抱怨的是父母太唠叨,管得太多,灵机一动,我把这些山里娃的照片放进了课件,又在网上搜了一组非洲陷于饥饿的儿童与阿富汗战争中的儿童的照片,用于“悟烦恼”之前的铺垫。
果然,课堂上这几组照片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不由得反观自己的烦恼,才发现那是多么微不足道,由此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悟烦恼”的环节。
从接到赛课通知到省赛结束,两个月魂牵梦萦都是这节课!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却又是快乐的,这是成长的痛与快乐。
蚌病成珠,破茧成蝶,正如学生在这节课中的顿悟:风雨过后才见彩虹。
正所谓“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上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一期《湖南教育》中,我读到了一组对课堂充满诗意的譬喻:课堂如春泥,每一株树都有独特的姿势,每一朵花都有独有的芬芳;课堂如一条清溪,源头活水常在,沿途风光无限;课堂是在心物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里,等待、苏醒、耕耘、生长,是白菜苔上颤动的梦想,是红菜苔尖蓬勃的青春……多么令人向往和憧憬!为了追求这样的课堂,哪怕兀兀穷年呕心沥血亦无怨无悔乐在其中啊!而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又像什么呢在苏园中学上的市赛课给了我毕生难忘的体验。
课堂上我似乎忘记了一切,眼里只有学生,耳畔只聆听着他们的声音,几乎忘记了后面黑压压坐满了听课的老师。
我看不见自己的表情和姿态,可是我可以想象:我或蹙眉、或莞尔、或凝神、或动情,或俯身或颔首……我的整个心神一定都融入了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思想的对话,因为我只记得那位憨态可掬的女生绘声绘色地描绘她被一座大山似的烦恼挡住道路前行时“嘿咻嘿咻”吃力的情景;我只记得一位貌不惊人的男孩却语出惊人把预设中我要过渡的话给说了,说的比我预设的更自然更鲜活;我只隐隐约约听到下面全场听课的老师们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热烈……这堂课给了我惊喜,让我体验到了一种最深沉的幸福,然而一个月之后的省赛课我却让我感到了深深的遗憾。
省赛课是在郴州市六中举行的。
赛课之前,我去接触了一下学生,感觉他们活跃得超乎我的想象。
其中一男生大言不惭曰:“咱们班个个都是人才!”临走时我对热情的班主任感慨:“我不担心咱们班的同学在赛课时不敢说,就怕他们太能说了!”可是,当我下午踏进赛场,上课伊始给他们打气时,却惊讶地发现他们情绪低落,有的同学显得没精打采的,中间还空了一个座位。
怎么啦?是他们怯场了?还是这场地太空旷,声音散开了?难道是好心的班主任担心有些调皮孩子在这样的大场合乱说而在之前“压”了一番?我不得而知满腹疑虑,努力调动着学生的情绪,调控活跃着现场的气氛。
最终这节课虽然正如课堂上一学生点评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可是我的内心最明白,这节课没有达到最理想的预期效果。
师生还没有全副心神地融入课堂,师生的情感之河还没有在空气中自然流淌,思想交锋的火花转瞬即逝;我的心灵与他们的心灵还没有零距离接触,我的灵魂与他们的灵魂还没有尽情地交汇共舞。
在这堂课中,我没有摆脱一道无形的束缚,我带着脚镣跳完了这支曲子——这副脚镣也许是比赛带来的压力,让我匆促地看似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也许是我没有克服课堂伊始学生的表现给我带来的预期落差……比赛结束了,我的反思却刚刚开始:那堂市赛课的成功之处在哪里?这堂省赛课留下的遗憾又是什么?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到底像什么?回想着窦桂梅老师的那节课,回想着自己在苏园中学上的那节课,我突然领悟了: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气场,这个气场拥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它会把老师与学生深深吸引,师生或喜或悲、或嗔或怒、或思惑悟、或潜心凝神或欲吐为快或心领神会或言笑晏晏……师生皆心无旁骛,浑然忘我。
而这位营造气场的神奇的魔术师自然是老师,他的道法自然是他经年苦练的“功夫”——丰富的学识素养,深厚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
赛课,从19岁初出茅庐的黄毛丫头走到这省赛的舞台;追寻,从最初的懵懂混沌走到今天的豁然开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前方的路还很长,只要星光仍在远天闪烁,我将永不停息这追寻的脚步……都云赛课痴,谁解其中味!赛课是一门永远留存遗憾的艺术,如琢如磨,甘之如饴。
赛课,永远是我们追寻教育信仰,挥洒教育激情,演绎教育生命,成就教育梦想的“第一魅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