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摘要:本文以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内涵为切入点,对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优化路径,以期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协同创新;产学研;运行机制;企业创新Abstract:The paper takes the concept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as the starting point,analyze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enterprises innovation,and dis-cusses the optimal paths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enterprises innov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Keyword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industry and u-niversity and research;operation mechanism;enterpris-es innovation一、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些新兴产业无不使尽浑身解数为自己的未来图谋划策。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企业以包容的心态感受外来文化的魅力,团队合作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所谓的团队也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由个人组成的整体,有时它是由几个小团队合作组成的大团队,由产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三方构成的产学研合作便是其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合作方式。
产学研合作在多年前已进入学者们的视野,近几年出现的协同创新概念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
协同是元素与元素之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元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能力,即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共同一致地实现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
基于合作方的共同利益,不同创新主体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通过合理分工与创新要素有机配合发挥非线性作用,产生单独要素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这一过程即为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是指创新主体、创新要素等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即协同创新的系统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通过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创新主体各方能突破各自的边界,进行资源重组,取长补短共同进行创新,获得1+1>2的效果。
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是实现技术转移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途径,在解决国家经济社会重大问题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分析在竞争愈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助推模式,其具有的强大功能与发挥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受到各界的瞩目。
以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形成为切入点,剖析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影响因素,进而分析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来探究其运行机制。
1.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形成随着社会的进步,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资源共享是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形成联系的首要前提,多个异质组织之间因此紧密相连,成为一个资源共同体。
一般而言,企业以知识转移、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为主要使命,同时进行科学知识传播。
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利益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核心单元,可以说利益是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结合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维系三者关系正常运转的纽带。
不同主体利益追求的满足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的动力,正是这一动力实现了三大主体的协同创新,而企业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能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更能结合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吸引、整合各种资源让产、学、研在这一过程中相互作用,以获得更好的绩效。
2.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影响因素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方影响。
从企业运营视角出发,可以发现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就外部因素而言,政府和市场是两大影响主体。
政府是否支持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的运行上是否给予实质帮助;市场是否接受这一新兴模式,是否会由此引发恶性竞争等,这些都关系到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苏碧云陈艾华(嘉兴学院商学院,浙江嘉兴314001)492015年6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运行的成败。
就内部因素而言,协同创新运行过程中的战略决策、内部激励、创新能力、利益分配等也是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运行。
3.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任何新兴事物都必须经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在发展过程中也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①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易受制于企业本身。
在运行过程中,尤以企业“获利”的文化对该机制运行的影响甚深。
在该过程中,企业本身是一个有序的团体,它在发展中已具备了自己特有的运行机制,当它在协同创新项目中制定运行机制时就不免受其原有的、以利益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影响,从而可能会忽略协同创新所独有的闪光之处,失去了协同创新所具备的巨大优势。
②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存在不确定性。
就目前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来说,可以发现其存在不确定性:技术不确定性、行为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
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是一种跨组织的协同创新,它是在多重复杂约束条件下实现协作的过程,其成员都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因此企业作为其创新主体时,不仅要面对技术融合带来的不确定性和身处市场的环境多变性,其内部在运行过程中的行为也是一大不确定因素,这三大不确定因素使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存在不确定性。
③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冲突重重。
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都免不了一个融合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的冲突。
若是将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分为三阶段:酝酿期、接洽期和运行期。
处于酝酿期时,协同创新运行机制需将不同领域、不同追求目标和价值观念的组织结合在一起,其冲突正是源于该结合的复杂性;处于接洽期时,各种因素碰撞有可能出现互不信任的冲突;处于运行期时,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有可能使潜藏的矛盾激化,增加运行过程的冲突。
④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评价缺乏。
许多的企业项目运作往往是花费许多精力做策划,在实施时万分小心,却往往忽视了对其成果的总结、评价,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也存在类似问题。
该问题的存在往往使参与者没有很好地总结经验,在往后的实际操作中不免出现相同或类似的错误,也使参与者在某一阶段结束时无法对自身有更深的认识。
三、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优化路径1.转变观念,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打独斗的思想将退出历史舞台,在国外盛行已久的团队协作将成为一种主流。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必须主动转变观念,以迎接挑战。
企业贴近市场,市场敏锐度高,方便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协作的良好发展,因此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一种顺应时势的新兴事物发展过程中,应建立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从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孤军奋战的企业会日渐感受到力不从心,或许他们有完备的方案,或许他们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但在执行方案时会渐渐地感觉到自身力量的局限,从而产生合作意图。
产学研协同创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是人们长久奋斗后的经验总结。
通过该新型合作模式,企业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资源,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可以说协同创新充分地显示了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优势。
企业要发挥其优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学会掌握主动权,以期使产学研协同创新获得最大成效。
2.知识协同,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任何一次合作都可以成为一次文化的融合,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中,各方的资源融合是其本质之一。
知识协同是协同创新的核心,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优化中,知识协同是必要的一步。
产学研合作的三大组织来自不同领域,有各自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念,不需也不应对其做彻底的改变,而是要突出其共同利益、相同目标,将协同创新所需的“知识”进行有序整合,让原本相对独立的三大组织间的合作更具效率。
知识协同的过程也是一个产学研培养合作默契的过程,通过该过程可以使合作者之间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从而为其后续的项目合作、协同创新发挥更大优势。
3.加强沟通,从缺乏沟通到一点就通现代社会,沟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在协同创新中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若是执行者彼此间有心理隔阂,协同创新的运行将变得困难重重,解决这些软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沟通。
产、学、研,原本就是三个不同性质的组织,产学研协同创新则是为了取长补短,为适应现代化发展而进行的跨界合作。
为使该合作顺利进行,参与者应从合作初期就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这样的机制能为目标确定和后续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合作中该机制的运行状况更应受到关注,根据以往的办事经验可以发现所有关键的问题都是在实施时才真正突显,而为了长久的发展,充分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加强合作者之间的默契,提高办事效率;当合作进入尾声时,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提高后期的评价机制的效率,为协作画下完美句号,为下次合作绽放友谊之花。
总的来说沟通不仅可以理顺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中的具体细节,也能在参与者中形成一个友好的交流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监督,从虎头蛇尾到一如既往在现有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中,有些对监督工作直接忽视,有些则潦草应付,有些在机制设定时构图完美,但实施时却50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15年6月2015年6月Special Zone Economy 特区经济大相径庭。
这些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中的致命伤不仅需要合作者在运行过程中强调自身的责任感,而且协同创新运行也要重视评价监督机制的制定和执行,尤其是执行部分,不能让监督工作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