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省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

吉林省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

吉林省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2016-2020)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全面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阶段。

吉林省图书馆承载着吉林文化发展的期望,在国际视野与地方特色的融合下,在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内外部环境新变化、新特点基础上,合理规划,科学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于实现“一流资源、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发展目标,促进吉林省图书馆事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十二五”事业发展成就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促进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实现城乡文明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吉林省图书馆长期以“为公众提供平等服务,助力地方文化发展”为出发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政府逐年加大了对吉林省图书馆建设的支持力度,财政投入稳步增加,基础业务稳步推进,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有:◆新馆馆舍落成并投入使用。

2014年9月28日,吉林省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接待读者,馆舍面积53713平方米,新馆实现了技术与环境的融合,引入数字电影放映等设备,外借文献资源实现智能化管理,文献管理与读者服务效率提高,读者接待能力明显提升,阅读环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数量持续增长。

吉林省图书馆按照资源保障体系发展计划,坚持“省内要全,国内要好,国际要精”的采购安排,科学确定文献来源和工作程序,购入文献86万册(件),通过征集、接受捐赠、自建和等多种渠道扩大文献来源,实现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数量持续增长,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比例相对合理,初步形成以吉林省地方文献、东北地方文献为主,图书、期刊、电子书刊和数据库等类型齐全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

◆服务工作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图书馆总流通人次302万,书刊文献外借190万册(次),网站点击量420万页(次),举办展览、讲座、培训、阅读推广等活动470场,参与活动87万人次。

初步形成到馆服务、远程网络服务与特定单位群体上门服务互为补充的服务模式和统筹管理的服务网络。

重视公众阅读服务,创建“青青草系列活动”、“农民工子女阅读基地”、“学生书房”、“百姓书房”等特色服务品牌。

重视主题活动开展,“文化吉林讲坛”每周日下午1:30定期举办讲座,“文化吉林·天下书香读书会”举办主题活动22期,与名人一起解读经典;以书画、名人手记、摄影和古籍保护等主题,组织40余场展览、展示活动。

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从2013年开始,吉林省图书馆开启“两会”服务工作,提供会务信息、最新省情省况、支柱与优势产业汇总、两会关注的社会热点等信息服务;为企业与科研院所提供科技查新、专题检索与定题跟踪服务等;2011年3月与新华社吉林分社联合推出《吉林文化舆情参考》,整合新华社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全新的视角收集与文化有关的网络舆情,汇总媒体报道,为吉林省文化工作者服务的信息产品。

◆人才结构日趋合理。

吉林省图书馆一直重视员工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十二五”末期,基本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相对合理、业务能力较强且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

◆积极参与国家重点文化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等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二五”期间,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网点已达10777个,其中省级分中心1个,地市级支中心9个,县(市、区)级支中心60个,乡镇基层服务点626个,街道基层服务点276个,社区基层服务点331个,村基层服务点9306个,部队服务点48个,学校服务点85个,企业服务点14个,机关/事业单位服务点21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网络;全省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457次,受众824829人次,其中开展农村服务活动319次,受众259379人次。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于2011年9月在吉林省启动,经过五年发展,逐步建成以吉林省数字图书馆为阵地,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与多元化服务模式为保障,覆盖全省各市(州)、县(区)图书馆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数字公共电子阅览室已在全省269个乡镇、25个街道、104个社区,总计398个公共电子阅览室部署安装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平台软件;320个乡镇、59个街道、203个社区,总计582个承诺日后具备条件后部署安装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平台软件。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图书馆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面启动我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加大古籍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开展特色古籍的保护工作。

各项发展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图书馆人的辛劳与智慧,为“十三五”的发展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丰富的发展经验,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当前吉林省图书馆仍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在技术、管理与理念上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如何将图书馆服务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协调,如何提供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如何全面促进地方大众阅读的有序开展,实现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仍有许多工作需要谋划。

二. “十三五”发展环境分析“十三五”时期是进一步全面推进吉林省图书馆事业发展,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逐步进入新常态,新的增长动力孕育形成,社会信息化、资源数字化、服务均等化深入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则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今后一段时间国家文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应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文化产品、惠民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对接。

“十三五”期间是全面振兴吉林,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我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优势、沿边近海优势、生态资源优势、科教人才人文优势,为“互联网+”式创新发展为文化发展积蓄物质保障。

《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全民阅读工程,加强长白山文化建设,发掘历史文献资料,提升白山松水生态文化、黑土地农业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批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品牌,图书馆事业面临广阔发展空间。

同时也要注意到,随着数字出版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业务的融合尚需加强;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普及,读者服务也有待于进一步向个性化、智能化转变;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程度的推进,更要求图书馆在体系构建、服务运行机制、管理机制等多方面进一步完善。

三. “十三五”时期吉林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总体要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任务,坚持正确导向与共建共享,贴近群众、贴近时代、贴近实际,以推动吉林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己任,以加快图书馆服务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提升吉林省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益。

(二)基本原则坚持公益,注重民生。

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核心,以服务社会公众为宗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注重社会效益,加强基层服务,让社会公共文化成果惠及全民,最大限度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强化基础,把握重点。

进一步夯实图书馆的资源、设备、人员等基础条件,强化服务供给能力;同时加快新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文化与科技相结合,运用高新技术推动图书馆发展。

进一步提高形象意识,配合实施重大文化发展工程,明确目标,以合作与自我开发等方式,找准项目,争创品牌,形成特色。

立足区域,重视管理。

结合吉林省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集群,新突破的全面振兴战略,深入探索地域文化资源服务,拓宽服务范围。

严格管理,积极推进管理机制改革,引导社会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

(三)总体目标1. 发展愿景建设国内一流的区域信息资源中心,通过丰富馆藏资源、科学管理与专业知识技能服务,丰富公众文化生活。

2.使命吉林省图书馆支持和保障公众知识获取的权利,为公众提供资源与空间,为吉林省全面发展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为文化传播与文明传承提供完整便利的交流渠道。

汇聚本地与国内外多元文化精华,提供文献阅读、信息咨询、讲座、展览、文化主题活动等多样化服务,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和崇尚知识的理性氛围;倡导全民阅读,支持社会文化交流,积极培育推广文化品牌,建设适应吉林省文化发展需求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3.总体目标适应社会进步的新变化,配合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加强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大部署的衔接,为满足公众公共文化需求提供基本平台,以资源体系合理、管理体系高效、服务体系卓越为奋斗目标,到2020年,将吉林省图书馆打造成为具有“区域文化的辐射源、公众阅读的服务源、政经决策的助力源、事业发展的指引源”功能的重要公益文化设施。

四. “十三五”时期吉林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一)顺应需求,建立结构合理、特色突出、总量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按照全省文献资源体系建设要求采集各类文献信息资源,馆藏纸本文献稳步增长,数字资源适度增加,到2020年,形成全馆总藏量与文献年入藏量平稳增长制度。

1. 重点任务1)保障公众服务,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合理规划馆藏结构按照吉林省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基本原则,以及“纸本文献与数字资源并重”的采选方针,全面收藏省内文献,广泛采集国内各类型、各主题、各载体文献,做到“省内出版物求全,国内出版物求好,适度采集外文文献”。

同时,研究新形势下的保存本制度建设。

2)顺应读者需求,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在读者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均衡数字资源购置经费,保障数字资源合理使用。

加强数字资源组织,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组织与揭示,并与馆内纸质资源、数据库资源建立关系,提供综合性数字化服务,初步实现知识发现功能。

加快馆藏特色资源的数字化进度,形成系列文献信息资源库,开放资源获取。

优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及灾备系统建设。

3)凸显地域特色,加强馆藏资源建设紧紧围绕吉林省发展需求,加大吉林省地方文献和特色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力度,完善文献缴送制度与社会文献征集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