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作艾绒方法

制作艾绒方法

制作艾绒方法艾条系列:纯艾条,药艾条,防感艾条,三年、五年陈艾条,悬灸艾条,环切大条,极品艾条,艾段,无烟有烟美容艾草条,雷火灸条,自贴灸管,各比例艾绒,婴儿沐浴包,泡脚袋;灸器系列:单孔,双孔,三孔,四孔,六孔,随身灸,火龙罐,雷火灸筒,大中小号温灸棒,葫芦灸等。

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

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

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

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

用艾灼一次,为之“一壮”。

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

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蕲春人更是把蕲艾作为吉祥之物。

过去有民谣曰,“五月五日下午,天师骑艾虎。

蒲剑斩蜈蚣,百虫归地府。

”“荒坡艾叶喷喷香,溪边菖蒲伴石长。

青烟剑叶能驱疫,岁岁端午站门岗。

”至今端午节这天,人们仍喜欢用蕲艾与菖蒲等一起点燃熏室,并边熏边念。

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叶本草不著土产,但云生田野。

……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渭之蕲艾。

相传他处艾炙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炙则直透彻,为异也。

”蕲艾是菊科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茎直生,叶背白,有茸而柔厚。

生田埂地边,靠水向阳,山坡也有生长。

据《蕲州志》载,“白艾蕲州出”。

蕲艾因产地而得名。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对蕲艾颇有研究,著有《蕲艾传》,说蕲艾“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补。

”艾绒的制作和选择将艾叶反复晒干后,置于石臼或其他器械中,充分捣杵,令细软如棉,筛去灰尘及杂质梗,再焙燥,即成艾绒。

一般说艾绒有两种:用上述方法炮制的为粗艾绒,每500克艾叶可得350克艾绒,适用于一般灸法;如再精加工,经数十日晒杵,筛拣数十次者,500克艾叶只得艾绒150克艾绒,变为土黄色,为细艾绒,可用于直接灸法。

艾绒的特点:燃烧时火力温和,其温热能直透皮肤、肌肉深处,使人有舒快之感。

艾绒质量的优劣,可直接影响到施灸的效果。

质量优、无杂质、且干燥而存放日久的艾绒,施灸的效力则更大,疗效愈佳,反之则差。

不仅如此,劣质艾绒,燃烧事火力暴躁,易使病人有灼痛感,难以忍受。

喊杂质较多的杂质艾绒,燃烧时艾炷常有爆裂的流弊。

新制的艾绒,含挥发油较多,施灸时火力过强,故应选择陈久的艾绒为佳,正如《本草纲目》所说:“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

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故《孟子。

离娄》早有“求三年之艾”之说。

艾绒的储藏:艾绒性善吸水,故易受潮、霉烂或虫蛀,影响燃烧。

应将艾绒放于干燥容器内,霉雨季节尤应防潮,晴天宜常晾晒,随用随取。

艾叶分两种:一、蕲艾:产于江北,叶宽而厚,绒毛多,绒质较硬,做出的为优质艾绒;二、野艾:产于江南,艾香不如蕲艾,做出的艾绒为劣质绒。

李时珍在其著作中指出:“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艾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每年五月采集新鲜肥厚的蕲艾将采集的艾草去梗,去杆只留艾叶,并将艾叶放到阳光充足处多次暴晒到干,而非用脱水机和烘干机烘干晒干后的艾草长期保存起来,使用时经过第一次分拣,拣出杂质这是拣出的杂质,大的艾梗、艾杆,甚至还有沙子、石子等。

如果机器艾绒的话这些杂质可就跟着艾叶进了粉碎机。

第一次分拣出杂质后的艾叶,干净多了吧将第一次分拣后的艾叶放到石臼中,先捣1500下捣出后的艾叶,再进行第二次分拣二次分拣后的细小杂质将经过二次分拣后的艾叶再放到石臼中,千锤百炼,至少要捣3000下,方可成细绒捣出的艾绒经过耐心的第三次分拣。

你可别小看这个环节,小小的细杂质,捡起来十分费劲,特别费工。

将经过三次分拣的艾绒放到粗筛子中,使劲的晒去细末,也就是碎的细末杂质筛后的艾绒再经过第四次分拣打完手工,最终的成品艾绒出来了。

值得提醒的是,虽然经过了四次认真的筛选,艾绒中依然会有极少的杂质残留,这些是无法避免的,如果是机器艾绒放到粉碎机里粉碎,你是一点都看不到的,原因是都被粉碎成末了。

艾绒制作全过程介绍完毕自己制做艾绒最放心与几个艾灸的朋友交流,有不少朋友问艾绒用什么的好,说是在药店或网上买了一些,有的质量不是太好。

曾经实验过艾灸,也自己研究过制做艾绒或艾条,就将经验说一下,算是为中医网做点贡献。

目前药店或网上卖的艾绒,质量确实不统一,除了有几个名厂家产的,可能质量好一些外,许多商品拿在手上一看就知道质量不高。

如大家常用的艾条,买来的基本都是用机械将艾叶粉碎,用纸包装成条状的。

好的可能过一下筛子,差的连土都在里面,这些艾条用时,里面有很多杂质,如梗子、土块等,燃烧时不仅烟大,而且有异味,更甚者,据古书上说会伤脉的。

古法制做艾绒是纯手工的,而且很讲究的。

1、首先要选蕲艾,下面是我摘录的介绍:蕲艾与野艾艾叶的品种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蕲艾,另一种为野艾。

蕲艾多产于江北,叶宽而厚,绒毛多,可以制出优质艾绒。

李时珍在其著作中曾指出:“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野艾江南较多,绒质较硬,其艾香亦不如蕲艾,为劣质绒。

五月采艾艾的采集有着严格的时间。

每年阴历的五月中旬,是艾叶生长将成熟的时期,其叶新鲜肥厚,叶纤维已形成,此时采集的艾绒富有弹性,绒长而柔韧,是优良的艾绒。

2、加工方法要力求天然,精细。

下面是我摘录的:艾绒的制作艾绒的制作方法不一。

一般是将采集的艾叶充分晒干后,放人石臼中,反复捣舂压碎,使之细碎如棉絮状,筛去灰尘、粗梗和杂质,就成了淡黄色洁净柔软的纯艾绒。

另有一秘制法,是将艾叶与一定比例的上等黄土,用水共同搅拌,搓成艾泥圆球,放于阴凉处自然风干,然后捣碎,用细筛反复过筛数十次,所制之艾“柔烂如棉”即为上等精艾。

此外,当年新采的艾与储存的陈艾也有区别,新艾施灸火烈有灼痛感,陈艾施灸火温柔和,灸感明显,疗效好。

正如李时珍所指出的:“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

”所以施灸应选用陈年老艾,这也是历代医家所反复强调的。

3、我自己的方法蕲艾实际就是湖北蕲春产的,以前去过,当时也没想到搞一些。

目前还搞不到蕲艾,就从药店里买了艾叶,有散装的,有包装的,很便宜。

在市场上买了个大的捣蒜用的石臼,特大号的,然后找了块木头当锤,因为捣蒜的是石锤,李时珍好像说是要用木锤在石头上砸,所以就这样也算达到要求了。

又买了个筛子,东西就齐了。

将艾叶放入石臼,捣一百下后将艾叶用手翻一下,再捣百下再翻,500下后,倒入筛子里,将杂质筛除,然后再放入石臼再捣。

如此反复多次,杂质会越来越少,艾叶会越来越成绒状,大概捣5000下吧,得到的艾绒就可用了,相当于一级以上品质吧。

如果想质量再高,就再捣再筛,这一过程也算是健身活动吧,关键这样得来的东东自己用起来很放心啊。

“将艾叶与一定比例的上等黄土,用水共同搅拌,搓成艾泥圆球,放于阴凉处自然风干,然后捣碎,用细筛反复过筛数十次,所制之艾“柔烂如棉”即为上等精艾。

”无论悬灸和灼灸均以灸到“唇红为度”为标准,而不是悬灸的时间长短和灼灸壮数来衡量。

根据中医“脾统血,开窍于口”之理,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原理尽在于此了,懂医理的朋友一看就明白了。

根据古书中记载,悬灸以唇红为度或穴位皮肤潮红为标准。

而灼灸自古以来以壮数为准。

对于灸量的标准如何掌握?在一些实践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悬灸或灼灸只要灸到唇红以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悬灸的时间有10~15分钟唇转红者,有的15~30分钟转红者,甚至有的达120分钟转红者。

而灼灸一般5~10壮唇转红,多者10~50壮唇才转红。

从临床观察看出,灸法欲达唇红为度与施灸的时间、壮数有关每一种生命都有他存在的意义,不管是动物、植物、或是人。

剧毒的草药百步之内必有解毒的东西存在。

有其阴必有其阳。

正是天生之才必有其用。

就好比艾蒿这种植物,天生就是用来施灸的。

是别的植物是无法代替的。

有研究表示只有艾火才能使切下的肉的肌肉组织跳动起来。

所以在外国管艾火又叫做“魔火”。

我们认识的中医除了中草药之外,还有很多治疗方法。

诸如砭石、针刺、艾灸、导引等。

只是现在多已不用。

因此形成了中医只是草药郎中的误区。

现在有的农村地区仍保持着用疤痕灸的方法来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人是一个整体,构成这个整体正常运作的根本无外乎荣卫、阴阳、气血、筋骨、精髓、神志。

司荣大穴为内庭:在足背二趾与三趾的趾缝纹头凹陷处。

司卫大穴为足三里:屈膝在膝盖外侧突出的骨节下三寸(一个手掌)。

司阴大穴为天钧:在肚脐下一口,旁开一口处。

司阳大穴为风门:背部大椎下第二个凹洼。

第二胸椎刺下旁开1.5寸。

司气大穴为天枢:在肚脐中心旁开二寸。

司血大穴为神阙:在肚脐中心。

司筋大穴为阴陵泉:在腿膝盖窝内侧横纹头下二寸凹陷处。

司骨骼大穴为大椎:后发际线三寸(一手掌),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凹陷中。

司精大穴为丹田:脐下三寸关元穴。

司髓大穴为尾闾: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司神大穴为百会:在头顶正中。

司志大穴为绝骨:在足外踝尖上三寸,前五分处。

(悬钟前五分)体弱者在足三里施疤痕灸。

瘀症的灸间使(在手臂内掌横纹上三寸两筋之间)。

积滞灸天钧。

痿症灸尾闾。

血弱灸内庭。

气滞灸章门(侧腹部第11肋端;上臂屈曲,紧贴肋,肘尖触及处)。

在这些相应的穴位施疤痕灸,均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灸的方法是,把艾绒捏成如麦粒、黄豆、或蚕豆大小的圆锥形。

用线香点燃,以自己感觉烧热为度,取下在灸。

根据不同穴位以3至12桩为宜。

一般奇数为补,偶数为泻。

桩多为大补大泻,桩少平补平泻。

疤痕灸就是用麦粒大小的艾炷,燃尽留疤。

足三里、百会、间使、尾闾、大椎,这些穴位都是要疤痕灸的。

新生的小儿满月之内在百会穴施疤痕灸,可保孩子一生不得重病。

所谓“一分功夫一分收获”灸法虽看似简单,但却能有很好的疗效,只是比较费时费力。

所以急功近利的现代人多以废弃了这种治疗方法。

取而代之用艾条和温灸盒来施灸。

虽然省事儿,但疗效一般。

艾条的制作方法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

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

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

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1.艾炷的制作将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

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

图146。

2.艾卷的制作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分枝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