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5、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营养与环境条件 (1)无机营养
大量元素: 一般是指浓度大于0.5mmol/L.氮(N) 、磷(P) 、 钾(K) 、钙(Ca) 、镁(Mg) 、硫(S) 。 微量元素: 包括铁(Fe) 、铜(Cu) 、钼(Mo) 、锌(Zn) 、 钠(Na) 、锰(Mn) 、钴(Co) 、硼(B) 、碘(I)。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 配制培养基的步骤; 培养基的分装及灭菌。
6、植物组织培养经历的五个阶段: (1)预备阶段 外植体的获得; 接种材料的消毒处理; 配制适宜的培养基; (2)诱导去分化阶段 (3)继代增殖阶段 (4)生根成芽阶段 (5)移栽成活阶段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三)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就是在细 胞水平研究开发、 利用各类细胞的工 程。亦即人们根据 科学设计改变细胞 的遗传基础,通过 无菌操作,大量培 养细胞、组织乃至 完整个体的技术。
(四)克隆概念
1.
2.
3.
4.
5. 6.
分离基因的技术; 扩增基因的技术; 将单一细胞扩增成细胞群体的技术; 将一个生命体复制成一个与之完全相同 的新个体的过程; 将单一个体扩增成一个遗传上完全相同 的群体。 一个遗传上来源完全相同的生物群体。
(2)花药的接种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接种和培养花药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 用的一切用具必须彻底灭菌。 花粉发育时期的鉴定 适宜的花粉发育时期对于提高花粉诱导愈伤 组织分化的频率是很重要的,为此,进行花药 培养前,要用显微镜进行花粉发育时期的鉴定。 经显微镜检查后,把花粉细胞的发育进期与 花药或花序的外部形态联系起来,找出花粉单 核期或单核期的花蕾或花序的外部形态标志选 取花药进行接种培养。
第19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现代植物 生物技术的基本技术。
一、 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基本概念
(一)生物技术概念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有时也 称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 是指人们 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 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原理,按照预 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 人类产出所需产品。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 性学科。现代生物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植 物育种中。
种质资源保护; 优良品种快速繁殖; 诱发和离体筛选突变体;
克服远缘杂交困难;
克服种子发育中的障碍;
单倍体育种的技术环节
基因工程的基础技术
(一)单倍体育种
1.
单倍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只含有一套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被子植物的配子体世代。 矮小性; 不育性; 1. 2.
3.
4. 5.
单倍体植物的直接利用; 克服杂种分离,缩短育种年限; 快速获得异花授粉植物的自交系; 单倍体植物的诱变育种; 克服远缘杂种不孕性与不稳定的现象;
3. 单倍体植株和愈伤组织的培养
(1)单倍体材料的采集
单倍体育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获得大最的单 倍体植株。据现有的研究材料,用花药培养产生 单倍体植株有两个途径: 第一是在离体培养的花药中,花粉经过类似 胚胎发育的过程直接形成单倍体植物,如烟草、 曼陀罗等。 第二是在离体培养的花药中,花粉形成愈伤 组织,再从愈伤组织分化出单倍体植株。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 一个植物细胞能产生一个完整植株 的固有能力称之为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离体分化的类型
无菌短枝型 丛生芽增殖型 器官发生型 胚状体发生型 原球茎发生型
3、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培育材料经济; 培养条件可人为控制;
接种材料的表面灭菌
接种前花蕾或穗的彻底灭菌是杜绝污染的主 要关键,先用 70-75% 的酒精浸泡 10-15 秒钟或用 酒精棉球擦两遍,初步杀死表面所带的微生物, 放在10%的漂白粉液或饱和漂白粉液中浸泡15-30 分钟杀菌,然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 消毒过的穗子或花蕾用消毒纱布包好,待取 花药接种,注意,穗子或花蕾的操作要在无菌条 件下进行。
(3)从愈伤组织分化成苗
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根、茎、叶的方法是在 愈伤组织长到 1-3 毫米大小(如小米大)时,即 可转移到诱导分化培养基上,促使分化长出植株。 一般说来,愈伤组织如果先形成芽,随后根自然 会发生,如果先有根,以后不一定会出芽。因此, 掌握芽分化的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愈伤组织转移培养工作是在无菌室或接种 箱内进行的,转移后愈伤组织培养在 23-28℃恒 温室内,每日光照 9-11小时,可用日光灯作辅助 光,光强度在2000勒克斯以上。 在转移愈伤组织时,应注意其极性,原来 向上的一但转移后的一但转移后仍应向上,否则 会影响生长,同时在转移时,就避免沾带过多的 培养基。
(二)生物技术的种类
1. 2.
3.
4. 5.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 )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 )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 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 )
(2)有机营养
维生素、肌醇、氨基酸、有机添加物。
(3)生长调节物
生长素:2,4 - D、奈乙酸(NAA)、吲哚丁酸(IBA)、 吲哚乙酸(IAA) 。 细胞分裂素:激动素(KT)、6-苄基氨基嘌呤(6BA) 、 玉米素(ZT)。 赤霉素(GA) :脱落酸(ABA) 、乙烯利(CEDP)。
(4)琼脂 (5)能源和渗透压 (6)其他成分 (7)温度 (8)光照(光强、光质)
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管理方便,利于自动化控制。
5、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
无菌操作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接种用具的灭菌
接种前,必须把用具放入接种室或箱内,初用接 种室或箱时要用甲醛(一般市售分析纯的有效成份为 36-38% 熏蒸5小时以上再开紫外光灯照射40-60分钟, 以后在每次接种之前,把要接种的试管或三角瓶放入 接种室(箱)内,用5%的煤酚瓶皂溶液即来苏尔(一 般市售的有效成份为47-53%)或 5% 的石灰炭酸液喷 雾消毒,再打开紫外光灯照20-40分钟,这样消毒后, 再经30-40分钟便可进行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