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亚里士多德有感

读亚里士多德有感

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有感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有的不仅是对个人本性、个人德行的思考,对家庭、政治共同体进行思考,还对教育、生育、经济甚至同性恋问题等很多社会问题都有或多或少的思考,我真心折服。

虽然近来花了一点时间看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却也不是太懂得政治,反倒迷糊起来,因为它颠覆了我对政治的认识,但是却又不明晰,比如我以前比较崇尚庄子那一套,觉得“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一直觉得没有政府、没有政治的形在江海之上的真正“无拘”生活才是世界的终结,没想到这本书告诉我“人生来就是政治的动物”,然后政治共同体也是无比崇高的。

所以我索性谈点这本书对我个人的一些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吧。

首先,这本书告诉我“城邦是自然地产物,而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

”既然政治共同体给我们带来的诸如物质、医疗、教育等一些我们不能自给自足的好处,那么我们势必应该尽全力维护这个政治共同体的和谐,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善良和公正,以维护这个共同体的良性发展。

但是“人一旦趋于完善就是最优秀的动物,而一旦脱离了法律和公正就会堕落成世界最差的动物。

”因此,依法治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整个国家最大限度的平等和公正也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作为“被管理者”也就是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眼中的“奴隶”(但并不全是,比如被管理者也具有人格,而奴隶则没有)。

现在我作为把权力部分转让给政府并成为其“被管理者”,管理者是否找到甚至做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最佳契合方式,以促进整个政治共同体的协调高
效发展呢?在中国,我不懂得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或者管理者有没有试图提高被管理者的素质,使其更加优秀,从而使自己更加优秀,然后这个政治共同体也更加优良呢?答案也不得而知,我知道我们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裸官”,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裸”,我也不得而知。

在自然界中,在统治与被统治之间,存在着规则,比如我们的躯体受我们的灵魂的管制,如果我们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随波逐流,我们无异于别人培养的奴隶,在国外的人眼中,我们好多人说好听点是政府培养的愚民,说不好听点就是奴隶,中国人跪了上千年,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站起来。

那些统治者便会竭力使其外表、语言、与其受尊重的方式与他人有所区别。

所以我们需要看清这一点,我相信人人生而平等。

虽然我们把部分权力交与我们的统治者,但并非因此我们低他们一等。

人权必须要得到保障,我们应该清醒,我们要学会使用我们的权力。

其实市民们在本质上是平等的,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当出现一些人实行统治,另一些人处于被统治地位时,当然我们也必须要受人管制,但我们把权力交出来受人管制的目的并非是现在这样看着GDP的增长,我们就幸福了,我们交出来的部分权力就值得了,而是我们要充分的在这个共同体中达到高程度的自足。

问题是我们的管理者是否具有高贵的德行。

是否是在客观的正确的使用他们的权力。

不管怎样,我们需要的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对人民公正并且有益。

“当主奴双方很自然地处于他们应该处的地位时,他们就具有共同的利益而且是一种朋友关系。

但是,当主奴关系仅靠法规和强权来维持时,那么结果就会相反(出现冲突和仇恨之
情)。

”当然法规是必不可少的,权力的适当行驶也是有利的,可是处于管理者的人们是在试图做些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呢?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福利社会呢还是为了少部分人的政权,少部分人的利益呢。

我不得而知。

其中财富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然而致富术却是主要掌握在管理者或者政治家的手里或者为其所操控。

他说:“一个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却因为饥饿而死,这绝对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并且他举了米达斯的故事。

的确,许多人,因为财富积累到一定的巅峰,或者人生某项事业达到某一高度却寻求不到突破,而终日郁郁寡欢,积怨成疾,甚至自杀。

放眼一个地域或者一个国家,追求经济的发展,不错现在经济确实发展了,但是带来的环境问题,教育的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这无异于快要抱着金饭碗还差点要死了吗?
当然,我们既然把权力移交了部分给统治者,我们就必须要服从,我说的服从,并非盲目的服从,更不是古代的“愚忠”,而是智慧的高尚的服从。

比如我们必须服从法律,我们必须跟着政策走,即使某些法律是恶法,我们也必须服从法律;即使某些政策不合理甚至有害,我们也必须跟着政策走。

但是服从,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反对或者不去改变这些恶法和不好的政策,恶法当然需要废除或者改版,政策也一样。

我说的服从是维护一个政体和谐安定的基本原则。

所以有的时候服从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也很单纯,在追逐的过程中,原来一切不是那么容易,更不是那么的单纯,并且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不
单纯,或许这个时候我们会麻木,但是如果能够极力清醒过来,必然是大好不过的,不管是多少人已经清醒,多少人在带动多少人清醒,过程中还会有多少人清醒,都是极好的。

所以我依然相信,在最后的最后,我们便会明晰,会突然明白达到以前的目标不过如此,因为到了最后,已经升华了一层,境界更高一层,我们的眼光会更加的不一样,然后再放眼新的在新的层面上有意义的东西。

“事实的善一定是使其得以保存的东西。

”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所得。

那些侵略者无疑是恶的,因为战争无疑是对保存的东西的毁灭,“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当然还有如果政府实施了一些政策对人民原本保存的东西过度损害呢?比如中国的户籍制度,计划生育制度,这些政策是不是对得以保存的东西有损害呢?我不知道。

我相信友谊尚于邦内,则国富民安,友谊尚于邦与邦之间,则天下太平,人类齐福。

各国一直都在进行友好访问,结盟建谊,希望这些统治者们是为了促进世界和平。

个人特别喜欢NGO,比如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一系列NGO,我觉得这些都是多么的友好和善。

希望世界多一些这样的组织,并且希望这些组织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关于财产,自然涉及到分配问题,“财产一般而论是私有的,只是在某一方面【也就是在使用权方面】是公有的。

”因此需要通过立法者建立平均资产的基本原则,并且确立公平制度,来调整财产的使用,比如我们应该通过政策或者立法来控制公民任意的购买房产,不能侵
犯了房产的公共使用权力。

另外关于分配的公平问题,我想到了一个不知道是否真实的故事:一个人因为抢劫被捕,当问其原因时,他说:“当一些人吃肉,我可以喝汤时,我选择喝汤;当一些人吃肉,我连汤都喝不上的时候,我想的是我要和那些人一样吃肉。

”如果社会不能做到一定程度公平,也就是贫富差距过大,我想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犯罪、暴乱、恐慌、幸福感低……
关于教育,应该力求全国同一平等。

我以前一直片面的认为各地差异较大,应该开展有地域特色的教育,可是我却忽略了部分地区教育得不到保障,部分地区是如此发达,为什么从孩提时代,他们就要接受这样巨大的不平等,部分人的利益从哪个时候起就要被损害,况且,教育巨大的平等不仅是那部分人的悲哀,而是整个国邦的悲哀,因为这必然会限制国家的发展,因此教育需要平等。

另外教育首先应该交人具有善德而非专业技术能力,我相信一个人的德行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他的专业技术能力。

自古就有“先用其德,再用其才”。

因此教育应该首先以德育人,而非教他们致富术。

关于学习,“处处必求实用是绝对不可能达到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自由的精神的境界的。

”我是极喜欢这句话的。

先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启其理性,炼其体质,后发其智力。

制定、执行、服从纪律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必须要互相完美配合的事情,那么一个真正优秀的管理者是极其伟大和重要的,优秀的服从者也是如此。

我只想歌颂他们的德行和智慧。

总言之,世界有它的不合理,曾经我也认为这个世界太不符合我
的梦想,但是也许只是我不适应这个世界,任何地方都有它的光明,任何地方也有他的黑暗,就算短时间内黑暗太过黑暗,我们也应该知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在看到世界的黑暗之后,我们依旧觉得活着很美好,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就像在这个并不是那么理想的国度,我可以在课堂里听“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自由的精神的境界的”老师讲课,以及这样的一些同学闲谈,读诸如亚里士多德的书。

不由想起“时之圣者也,时之凶者也。

此亦蒙昧世,此亦智慧世。

此亦光明时节,此亦黯淡时节。

此亦笃信之年,此亦大惑之年。

此亦多丽之阳春,此亦绝念之穷冬。

人或万物具备,人或一事无成。

我辈其青云直上,我辈其黄泉永坠。

当时有识之士咸谓人间善恶或臻至极,亦必事有所本,势无可绾。

但居之习之可也。

”——《双城记》或许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也很单纯,在追逐的过程中,原来一切不是那么容易,更不是那么的单纯,并且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单纯,或许这个时候我们会麻木,但是如果能够极力清醒过来,必然是大好不过的,不管是多少人已经清醒,多少人在带动多少人清醒,过程中还会有多少人清醒,都是极好的。

所以我依然相信,在最后的最后,我们便会明晰,会突然明白达到以前的目标不过如此,因为到了最后,已经升华了一层,境界更高一层,我们的眼光会更加的不一样,然后再放眼新的在新的层面上有意义的东西。

法学院1204班代秦
学号2003120408
4月16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