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在人类享有高度文明的今天,在追求个性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直接、更频繁。

这对于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所有的语文教师形成了极大的挑战。

回顾口语交际教学的漫长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那是一种呆板的、教条的、纯粹的听说训练。

从小学三年级的“看图说话”我们就开始了正式的口语交际。

我们的语文教师也予以了足够的重视。

他们先让学生观察图画,然后再让几位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试说图画内容。

稍不合乎教学要求,教师就奋勇向前地站了出来——代讲了。

一堂可供合作、互动、探究的需花半个小时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课,仅用五分钟便彻头彻尾地搞定了。

下面的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台上的教师飘飘然自我陶醉认为这是一堂“启发性”较强的看图说话课。

殊不知,学生除了能将图画中的几种实物说出外,就再也说不出其他什么东西了:花是什么形态,人是什么精神一概不知,更不要说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幅图画中人与物的关系了。

好在我们的老师不是小肚鸡肠,赶紧竖起了大拇指:“好,不错!”,于是乎叽哩哇啦自己包场了。

试想,这样的“看图说话”课能训练好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吗?
再说初中,这一阶段的口语交际要求就更高了:“自我介绍与提问”、“采访任课老师”、“当前社会调查”、“交流学习体会”……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有些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生活,比较一下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的差别找出体会最深的一点或几点学习心得,准备与同学交流,而是上场就开始自编自导:“学习体会包涵的内容很广,比如你语文学习学到了什么,数学学习又学到了什么,还有英语又增加了哪些知识,你们都有自己的体会,都可以统统说出来,下面你们就互相交流吧!”这样一来,教师就算是指导完毕。

学生在下面嗡嗡嘤嘤,交头接耳,看似好像气氛活跃,实际上他们又知怎么交流呢?恐怕该老师自己也心中没数。

综上所述,说明当今的口语交际训练形势不妙,不容乐观,得及早及快地转变思想,领会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的实质,明确其具体目的和要求,挖掘开创出一条能适用于现代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口语交际教学新路子来。

那么,该如何提高这一素质,开辟这一局面呢?笔者认为:
一、以话题为纽带,着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
说话就是行文,得有一个话题。

就如商贩中秋、年关购货一样,什么时候购什么货。

总要围绕这个节日的特点选购,而不是无季节无目的地胡乱行事。

同样道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也要以话题为纽带,着重培养他们倾听与表达能力。

比如,要交流学习体会,教师可先给学生确立一个话题:以“学习”为话题,谈谈你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的。

思考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此时的教师并没有完成“指导”的“任务”,还需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

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
能理解,才能提高“说”的质量。

同时还要向学生交代“听什么”“为什么听”“怎样听”,更要教会学生耐心专注地“听”。

在听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如听句子抓主干,听段落抓主要意思,听篇章抓主旨。

这样才便于学生的概括,便于学生对对方所说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

教师又该充当什么角色呢?要教学生以听者的身份,设想自己如何说才能让听者听懂。

因此,先要提挈鲜明的主旨,然后再想一想从哪几方面展开,围绕一个中心用最为简练的话概括出每一段的小标题,最后在每个小标题下,再想想如何组织这段话,选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来描述。

以怎样的节奏、手势、表情等加强表达效果,达到口语交际能力的真正提高。

二、把交际任务落实到人,做到人人参与
口语交际教学常见的弊端是训练时学生各行其道,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过程,为了阐明这一点,笔者想为“做一回小记者”的教学活动略备一份简要教案,以示探讨。

做一回小记者
——口语交际
活动目的:
通过采访,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懂得怎样和别人交谈,达到“倾听、表达、应对”能力一并提高,“文明和谐”交际素养兼而有之。

活动步骤:
1. 据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确定小组长(由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学担任)。

2. 分组拟定自己的采访计划。

(包括人员分工、采访方式、采访内容、记录方式)
3. 与被采访者约定时间、地点,并把采访的内容范围通知被采访者。

4. 进行采访,记录要点。

5. 小组合作整理谈话的记录,并在全班交流和讨论,做出评价。

这样,将采访的任务分工到人,各负其责,学生才会有兴趣、有信心而且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等到交流时,他们才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交流的气氛才会热烈而活跃,口语交际的能力才能提高。

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参与的意识才会增强,这不是一箭多雕吗?
三、以名家演讲为示范,让学生评价、反馈与自省
口语交际具有现场性、流动性的特点,交流的对象、情境往往处于变化不定之中。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口语交际的特性,紧紧抓住“交流至上”这一原则。

为学生展示一些生动、风趣的口语交际实例。

如组织学生参加现场演讲活动,听听名家讲师如何现场演讲,或是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节目(大学生辩论会、讲师研讨会等),倾听他们的真情演说,目睹他们的演讲风范,体味他们的恢谐、风趣的语言特色,从而借为已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集体讨论、交流、对比,让学生自己在口语交际中与他相比,进行自我评价。

当然,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排个高低上下,而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在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反省,以便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指导的方法是:思考自己所交流的语言是否连贯、思维是否有逻辑,手势、姿态是否恰到好处,听众的反映如何。

评价的态度是:肯定的、鼓励性的、用委婉的、建议性的语言宽容地、诚恳地指出需要努力的地方。

这样才不至于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增强他们的口语交际的勇气和信心,切实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