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的几种表现手法及人类发音

音乐的几种表现手法及人类发音

一、音乐的几种表现手法(1)、旋律与主题音乐为什么能够震撼人心?因为音乐是有灵魂的,它的灵魂就是旋律。

一首优美的歌曲。

它的歌词大家或许记不全,但它的旋律早已深入人心。

比如《青春舞曲》;主题是音乐中核心的、最具有代表意义、相对完整的一个旋律片段。

作品中的音乐形象总是在主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一部作品可能有一个主题,也可能有多个主题。

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就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命运主题,这个主题有一种威严甚至恐怖的感觉,它贯穿了整个交响曲的始终,象征着强大的黑暗势力;另一个主题好像是对幸福的憧憬。

这两个主题的不断发展和不断斗争,才使整部交响曲得以发展。

所以,在音乐欣赏中,记忆主题旋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它可以帮我们准确理解作品的前后关系。

(2)、节奏与节拍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它表现了音乐中音的长短和强弱关系。

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比如我国民间的各种锣鼓,还有非洲黑人的鼓乐队;但旋律离开节奏却无法存在。

各民族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形成一定的节奏型,往往成为这些民族音乐体裁的代表性特征。

(3)、调式与调性我们平时听到一首乐曲或歌曲后,大致能感觉出这首曲子是中国的,还是西洋的。

为什么我们能够把它们分辨出来呢?这是由乐曲的调式和调性决定的。

音乐中使用的有音高的音有七个:1 2 3 4 5 6 7 在有调性的音乐中,上述各音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它们组成一个家庭,其中一个音最稳定,起主导作用,叫作主音,支配着所有音。

这样的一个集体就是“调式”。

西方音乐的调式分为大调和小调。

从简谱上看,主音为 1 的是大调式(如贝多芬的《欢乐颂》),大调式具有明亮辉煌的色彩,常用于表现人们心情舒畅、英雄气概、军人风度等;主音为 6 是小调式(如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小调色彩黯淡,忧柔,常表现人们痛苦忧愁,儿女情长。

中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音乐,当然最主要的数汉族音乐,汉族音乐的调式叫作五声调式。

五声指的是宫、商、角、徵、羽(用简谱表示就是:1 2 3 5 6 )。

大家最熟悉的《东方红》的调式就属于五声调式中的徵调式。

《东方红》的曲调原先是一首陕北民歌《骑白马》,后被农民歌手李有源填上歌颂领袖的词,才变成一首颂歌。

《史记》中《荆轲刺秦王》里就曾有过关于五声调式的记载:讲荆轲准备去秦国,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由此可知,变徵调听来哀凉凄恻,羽声听来悲壮慷慨。

(4)、音乐的结构──曲式人们常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有它的结构,或是楼房,或是强梁,或是铁塔;音乐也一样,也有自己的结构,从横向来看,音乐的结构就是曲式。

曲式对于音乐的构成具有极大的意义,如果有了曲式知识,了解了音乐的段落结构,听起音乐来也就有了条理性。

正如著名音乐评论家所说:“除非你了解了曲式,否则你永远不会了解音乐。

”常见的曲式结构有:单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套曲。

单一部曲式,只有一个乐段构成,作为一个独立的乐段,它能够揭示完整的作品内容,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

《社会主义好》这首歌的曲式结构就是单乐段曲式。

单二部曲式。

由两个同等重要的部分组成。

两个部分清楚地显示整个乐思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各自的任务,两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美国歌曲《苏珊娜》就是一首典型的单二部歌曲。

单三部曲式是A B A 或 A B C 形式。

单二部和单三部曲式的复杂化,就形成大型曲式的复二部和复三部曲式。

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曲式结构还有:回旋曲式。

同一主题“A”反复出现,其间均匀插入对比部分所形成的结构。

重复出现从主题称为主部,出现在重复之间的部分叫做插部。

贝多芬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就是一首典型的回旋曲式的乐曲。

变奏曲式。

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呈示过以后,对这一主题进行的若干次变化、发展所构成的曲式。

其结构图示为:A─A1─A2─A3 乐曲通过变化,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不断揭示和深化音乐主题。

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就属变奏曲式。

奏鸣曲式。

它是器乐作品中结构最复杂,戏剧对比性最强,艺术表现力最丰富的大型曲式。

它的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呈示部通常有两个主题,分别叫做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

它们之间有着鲜明的对比,一般来说主部主题比较热情、激动、刚强、威武;副部主题比较抒情、优美、温柔、平稳。

展开部是奏鸣曲式中作为自由的部分,它把呈示部陈述过的乐思进一步发展,揭示其性格特征,是音乐显得更为生动。

二、人声的分类1.按发声方式来分,我们把平常说话声调称真声,而别于平常说话的声调称假音,把真假声发声方式并用的称混音。

从音域来分,人们把声音分为低音,中音,高音,假音。

假音与高音处于同一个音域或较高,高音可以可以与胸腔发音涵接,假音则主要用边缘发音。

一般来说,唱低音时是唱不出假音的。

在现实中什么样的声音最具有说服力,是高音,中音还是低音?应该是明朗的声音,它使人如沐春风,如饮甘泉。

2.低音、中音、高音是指音阶,而音量指在某一区域(如低音)高低起伏的变化。

3. 人声的分类声乐中,根绝人的生理差异,如声带的大小形状厚薄,音色差异以及音域高低宽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般情况下,人声可以分为六类女声三类: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声三类: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4、各种声音的音色以及风格特点女高音:高音区音色明亮,圆润,轻松自如,中低音区力量力度较弱。

(歌剧中,女高音又分为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以及花腔女高音。

戏剧女高音音色坚实有力,抒情女高音音色柔和,圆润富于诗意;花腔女高音音色秀丽,高音灵巧,富有弹性)女中音:整个中音区音色明亮,丰满,浑厚圆润,高音不很随意,音色略暗女低音:中低音区音色浑厚,结实,有力。

高音区较弱较暗男高音:中高音区音色明亮纯净,有穿透力,低音略弱。

(在歌剧中,男高音分为戏剧男高音和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音色结实嘹亮,铿锵有力;抒情男高音音色清脆,优美,抒情而柔和)男中音:音色饱满,结实,有阳刚气质男低音:音色深沉厚重,宽广有力三、歌唱的演唱形式(1)独唱:一个人单独演唱歌曲,称为"独唱"。

人声分类中的任何声部都可以担任独唱。

演唱时一般用钢琴或小乐队伴奏,有时还可加入人声伴唱。

独唱要求演唱者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较好的歌唱技巧,独唱者是音乐作品的解释者和表现者,他(她)直接运用"声"和"情"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2)齐唱:很多人一起演唱单声部的歌曲,称为"齐唱"。

齐唱的人数多少不限,可以是男女混声齐唱,也可以是男声齐唱或女声齐唱。

齐唱时,可以用乐器伴奏,也可以不用乐器伴奏。

齐唱要求歌声整齐、统一、宏亮。

齐唱歌曲大都富于战斗性和号召力,是群众歌咏活动中的主要形式。

(3)合唱:将许多人分成几个声部,同时演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曲调的歌曲,称为"合唱"。

常见的合唱形式有:混声二部合唱(由男女声混合组成),混声四部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同声合唱(分男声、女声、童声的二部、三部合唱)等形式。

合唱一般用钢琴或乐队伴奏,但也有不用乐器伴奏的,称为"无伴奏合唱"。

合唱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讲究整体音响的谐和与协调,要求各声部的音色相应统一,音量相应平衡,各声部的出现有层次。

另外,对各声部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都有严格的要求。

(4)领唱:在齐唱或合唱中,由一个人单独演唱一个乐段或一些乐句的,称为"领唱"。

领唱部分一般与齐唱或合唱部分构成呼应,形成对比。

(5)对唱:两个人或两组人作对答式的演唱,称为"对唱"。

对唱有男女声对唱,男声对唱,女声对唱等形式。

对唱大多是单声部歌曲,气氛热烈而欢快。

(6)重唱:多声部的歌曲每声部只有一人(或二人)演唱的,称为"重唱"。

重唱有男女声二重唱,男声或女声重唱(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形式。

重唱和对唱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重唱是以多声部(两个声部或两个声部以上)的形式出现。

但是有的歌曲往往将对唱和重唱结合在一起。

如黄河大合唱中的《河边对口曲》,先是甲、乙两两男声对唱,然后将甲、乙两个曲调叠置起来,组成重唱。

(7)轮唱:将许多人分成两个或三个、四个声部,各声部相隔一定的拍数,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称为"轮唱"。

轮唱时,各声部形成此起彼落、相互呼应的热烈气氛。

这种手法叫做"卡农",是复调音乐的一种。

(8)小组唱:一个小组的人同时来演唱一首单声部的歌曲,称为"小组唱"。

小组唱实际上是齐唱的一种形式,只不过人数较少而已。

如果演唱的是多声部歌曲,则称为"小合唱"。

(9)表演唱:演唱歌曲时,边唱边做动作,这种有动作表演的演唱,称为"表演唱"。

表演唱在演唱方面往往采取对唱或小组唱形式。

(10)大联唱:围绕一个特定的专题,选择内容有关的歌曲,并采用诗朗诵或乐曲联奏等方法,将各歌曲连贯起来进行演唱,称为"大联唱"大联唱不一定局限于齐唱,可能还包括独唱、合唱、轮唱等多种声乐演唱形式。

中西乐器知识骨哨、编钟、古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