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地理能力提升示意图专题测试题

2020届高考地理能力提升示意图专题测试题

2020年4月高三专题:示意图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它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决定了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状况。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云杉林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动环节是A.降水B.下渗C.蒸发D.蒸腾2.树干液流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云层厚度B.土壤黏性C.温度高低D.太阳辐射2018年7月22日12时30分前后,某天气系统的中心在上海市崇明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下图)。

沿图中线路行进,于25日8时30分前后在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交界处附近消散。

据此完成3~4题。

3.登陆时,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冷锋B.热带气旋C.锋面气旋D.暖锋4.该天气系统能够持续北上,主要原因有①登陆后,大都靠近海岸线行进补充水汽②行进路线中,地形阻碍小③亚洲高压势力强,推动力大④登陆时,在该类天气系统中势力最强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每到夏收、秋收时节,农田里就会出现“狼烟四起”的现象,不少地方的村民在田间、地头随意焚烧农作物秸秆。

秸秆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宝贵资源,加强其综合利用,既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又有直接的生态效益。

下图为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村民在田间、地头随意焚烧秸杆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有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6.在图示四种秸秆利用方式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最佳的是A.①B.②C.③D.④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和热带大陆,下图示意非洲北部降水类型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7.Ⅰ与Ⅲ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同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大气环流8.图示Ⅳ沿岸地区多雾的形成条件是A.海洋水汽来源充足B.加那利寒流流经沿岸C.气温昼夜变化较大D.寒冷冬季风势力强大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完成9~11题。

9.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A.东北部B.南部C.中西部D.西部10.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11.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A.经济B.交通C.文化D.教育二、综合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期。

在末次冰盛期内,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位置与现今差异较大,同一个古人类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减少。

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

(1)与现今相比,指出末次冰盛期中国东部季风区大陆自然带位置特点。

(4分)(2)分析末次冰盛期以来中国大陆以东海岸线变化的原因。

(6分)(3)研究表明,造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成为温带草原带的重要原因是夏季风弱。

请从下垫面性质和海陆位置的角度,分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夏季风弱的原因。

(8分)(4)自然带的变化影响食物的获取,进而影响文明的演进。

大地湾石器遗址在末次冰盛期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试分析其地理原因。

(6分)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

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

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

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

(8分)(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

(6分)(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

(8分)答案及详解答案 1.D 2.D 3.B 4.A 5.A 6.D 7.D8.B 9.B10.C11.A解析第1题,叶片失水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因此树干流液形成的关键是“叶片失水”,叶片失水主要促动环节就是木质物蒸腾。

故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主要是通过植物蒸腾作用来推动的。

第2题,图示液流密度在北京时间9:00~22:00较大,其他时间段很小;而北京时间22:00~次日6:00基本为夜晚、9:00~20:00基本为白天;同时液流密度晴天大于阴雨天,则可判断影响因素是光照,即D正确。

解析第3题,“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说明为低压系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则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不到12级,没有达到台风的强度,只能是热带气旋。

第4题,图示登陆后大都靠近海岸线行进,则可补充水汽,而水汽上升过程中液化,能不断释放热量来保持强度;且行进路线沿线均为平原,地形阻碍小,使该天气系统能够持续北上。

解析第5题,焚烧秸秆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带走土壤养分、水分,降低土壤肥力,破坏耕地墒情,致使耕地贫瘠,且造成资源浪费。

第6题,图示④方式产业链最长,充分发挥了秸秆作为肥料、原料等的利用价值,且没有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效益最好。

解析第7题,Ⅰ是北部冬雨型,是因为I地区冬季受南移的西风带控制,降水多;Ⅲ是夏季多雨型,是由于Ⅲ地区受北移的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降水多。

因此造成Ⅰ和Ⅲ两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第8题,Ⅳ沿岸地区多雾的主要原因是加那利寒流流经沿岸。

由于冷洋面的降温作用,其上空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雾。

解析第9题第10题第11题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第9题,据图可以判断,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故B正确,ACD错误。

第10题,据图可以看出,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各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明显变小,故C正确。

图中只是显示了国内人口迁移情况,因为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受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因素的影响,而材料中既没有提到自然增长,也没有提到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所以单从材料中,是无法判断美国本土的人口数量变化的,故A错误。

通过计算,可知1995年中西部地区以迁出为主,2010年依然是迁出为主,故B错误。

1995年只有南部为净迁入,2010年南部和西部都是净迁入,所以净流入的地区增多,故D错误。

第11题,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哪个地方发展速度较快,提供的就业机会就会较多,就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南部新兴企业的发展曾经吸引大量人口迁入,随着人员的逐渐饱和,以及西部的发展,南部地区净迁入变小,西部也由净迁出,变为净迁入,所以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经济,故A正确。

交通、文化、教育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是材料中没有明显的提示内容,故BCD错误。

12.答案(1)位置偏东、偏南。

(2)气温升高,大量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陆地,海岸线后退。

(3)末次冰盛期亚欧大陆雪线降低,冰川和冻土覆盖面积增大;夏季,冰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强,冰川冻土融化吸收能量多,夏季陆地增温慢,亚洲低压势力减弱等原因,吸引夏季风的能力降低;黄河中下游地区离海距离增大,夏季风减弱。

(4)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自然带由温带森林草原带变为温带草原带:渔业资源减少,植物生物量减少,动物南迁,食物数量减少,单位面积生活的人数量减少,大地湾石器遗址中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

(或单位面积资源量不足,采集和渔猎需要更大面积、更长距离,单位面积生活的人数量减少)解析(1)依题意,冰盛期是一个极端寒冷期,则大陆气温更低而冬季风势力强、夏季风势力弱,会使大陆自然带位置向东、向南移动。

(2)首先明确末次冰盛期以来,气温总体是升高的,则海岸线变化表现为向陆地后退;据此分析原因即可。

(3)夏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即大陆夏季温度高而为低压区。

从“下垫面性质和海陆位置”角度分析夏季风弱,可从陆地增温慢,或夏季风难以到达两方面分析。

(4)石器制品数量减少说明当时人口减少。

由“自然带的变化影响食物的获取,进而影响文明的演进”,可确定分析思路为“人口数量-食物-自然带变化”。

13答案(1)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

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

(3)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

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中河流湖泊。

第(1)题,在审题时注意关键词为“说明”“湖泊贯通”“自然条件”。

思考顺序应为降水导致湖水增加乃至外泄,地形导致水由高处流向低处,最终贯通各湖泊。

结合具体内容,答案表述如下: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

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第(2)题,本题关键词为“指出”“对下游河湖”“影响”。

“指出”即不用分析解释,只需要指出。

影响既包括有利影响,又包括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为: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不利影响为:加剧地表冲刷;最终:还能形成新的河道。

第(3)题,“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盐湖与清水河贯通的话,就与楚玛尔河相连通了,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

变成外流河后,湖水流出,会导致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