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第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PPT课件

高考第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PPT课件

(1)1951~2000年,该
国A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 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 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B (2)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
A.自20世纪8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案例2:(2008·海南地理)表中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 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A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案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 题。
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 社会健康发展
概述图l、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 分 由析图其2可积知极:意义中口。心增城 长区幅外度来远人低口于数郊量区少人于口郊增区 长;幅中度心;城郊区区人中
西、南郊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
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 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 环境压力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考点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考点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 国际或本国 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断人口迁移的条件: 1、空间移动 2、居住地的变更
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判 断标准。 3、时间限度
依纲梳理夯基础
温馨提示 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高频考点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 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 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 体分析如下:
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
2.我国当代人口迁移
案例1: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 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有什么变化?
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 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
依纲梳理夯基础
温馨提示
图文解读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的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三者缺一 不可: (1)空间移动: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 能构成人口迁移。 (2)居住地的变更: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 住地各不相同,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 生了迁移。
C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
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⑥ (2)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
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D
A.① B.② C.④ D.⑤ (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 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
要原因是( A )
A.① B.② C.④ D.⑥
案例:美国人口迁移
案例农:民(工20大0多7·从宁中夏西文部综流)向阅东读部材。料原回因答在问于题东。部与中 材 西料部一经济发20展06不年平,衡我,国东农部村经外济出较务中工西人部员发达达1亿,多且人东, 外 中西出部务的工差收距入呈增现加逐额渐占拉农大民的人趋均势纯收入增加额的25.9 %。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 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 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 和1 572万人。 材料二 表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
(2007·山东文综)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 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 ③、④所代表 的省份依次
是( A )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 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
政治 战争
热点探究
我国的“民工潮”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民进城打工, 形成“民工潮”现象,这一现象已成为人们 关注的焦点,具体分析如下:
热点探究
根据材料指出农 民工流向的特征, 并简要分析形成 这种特征的经济 原因。
方法指导: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气候
人们总是希望 生活在气候等 自然条件优越 的地区
肥沃的土壤有 土壤 利于农垦,提
高作物产量
动植物的生长 水源 以及人的生存
需要水
因发现、开发 资源 某种矿产资源
吸引大量人口 迁入
经济 政策
交通 通信
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以海纳百川 的胸怀,吸纳了 来自全国各地的 各类人才。如今, 外来人口已经成 为上海常住人口 增长的主要来源, 对上海的社会经 济发展正在产生 广泛和深远的影 响。
概述图l、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 分析其积极意义。(10分) 由图1可知: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
方法指导: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人才流入,提供廉价 劳动力 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 发展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人口密度增加,对住 房、交通、教育、环 境压力增大
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 口对环境的压力 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 济、科技、文化联系, 有利于发展
人才、劳动力流失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 10年的人口变化。
命题热点
1.利用我国人口“未富先老”、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人口现状,考查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等问题
2.结合目前世界经济萧条的形势,发达国家 所采取的移民政策,以及城市化的发展等问题, 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结合当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或者出现 的环境问题,考查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依纲梳理夯基础
(3)时间限度:居住地发生“永久性” 或“长期地”改变的移动,才被称作人 口迁移。关于这个时间限度,目前没有 统一标准,习惯上限定在特定的时间内, 如1年、5年或10年,甚至更长,也可以 是终生。
依纲梳理夯基础
上图中,A、B、C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地区, 其中:
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1→A2,C1→C2; 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1→B1,A1→C2, C1→A2,C1→B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