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基准篇

劳动基准篇


理解“最低工资”这一概念,关键 是要搞清三个问题,即“法定工作时 间内”,“正常履行劳动义务”和 “劳动报酬最低标准”。
“法定工作时间内”明确了最低工资只 包括劳动者在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履 行劳动义务而获得的劳动报酬。而加班加 点工资不属于最低工资范围。
“劳动报酬最低标准”的概念明确
了最低工资必须反映的是劳动者每月 实际获得的劳动报酬的最小值,而国 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 福利待遇因不能作为每月正常发放到 劳动者手中的货币性报酬而不能作为 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上海目前规定 个人缴纳的职工养老保险费、住房公 积金、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费 用不得列入最低工资。
三、休息休假制度
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 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 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 安排周休息日。
(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制度
目前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有: 1、新年,放假一天(1月1日) 2、春节,放假三天(农历正月初一、初
二、初三) 3、清明节,放假一天(农历清明当日) 4、劳动节,放假一天(5月1日)
在标准工时制中,超过法定的工作 时间工作称为加班。根据我国《劳动 法》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 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 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 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 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 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 但是每月累计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四、工资的支付
工资是我国劳动者各项经济权利中 最基本的一项权利,同时又是劳动者 及其家庭成员生活的主要来源,因此, 按时足额的支付工资,是用人单位最 重要的义务之一。
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主要法律义务 包括:按时支付和足额支付。按时支 付要求用人单位应当每月至少支付一 次工资。
(四)支付形式的法定性。根据国家 有关规定,工资只能以货币形式支付, 而且一般情况下,只能以人民币形式 支付。
以下部分则不列入工资的范围:
(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 费用;
(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 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 等;
(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 及其他劳动收入,如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 创造发明奖等奖项,以及稿费、讲课费、 翻译费等。
二、工资的主要类型
我国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了两种主要 的工资类型: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但劳动者每月工资不低于当地的最低 工资标准。
三、最低工资制度
在工资制度中,最低劳动工资 基准制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所谓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 时间内正常履行劳动义务的前提下, 应在其所在单位获得的劳动报酬最 低标准。
(三)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 的职工。
由于综合工时制的计时方式较为特
殊,且较难统计,因此许多企业和劳 动者都认为,一旦实行综合工时制, 就可以不执行国家法定的每天8小时、 每周40小时的工时制度。其实这是错 误的。虽然综合工时制在形式上与标 准工时制有较大的不同,但其每个周 期内的平均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应当 与标准工时基本相同。
5、端午节,放假一天(农历端午当日)
6、中秋节,放假一天(农历中秋当日)
7、国庆节,放假三天(10月1日、2日、3 日)
以上假日和双休日相加共计114天, 因此按照国家的统计口径,每年的工 作日实际为251天,平均到每月为 20.92天。这个数字是计算日平均工资 的依据。
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之外,我
• (二)合同确定性。《劳动法》明 确规定了确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 合同的原则。而劳动报酬又是劳动合 同的必备条款之一,因此工资作为劳 动报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和数 额应当由合同明确规定;
(三)周期性。虽然工资的发放形式根 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有所不同,但工资 的发放周期和具体时间应当相对固定, 一般为每月的某一天。目前,有的企 业也存在以年为周期的年薪制。
二、其他工时制
企业实行不定时工时制的职工包括 以下几类:
(一)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 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 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 职工;
(二)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 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 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 作业的职工;
(三)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 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 时工时制的职工。
劳动基准篇
第六章 工时制度和工资制度 第一节 工时制度
一、标准工时制
标准工时制包括标准工作时间的规定和 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其中法律规定的标 准工作时间是指每天或每周的最高工作时 间,即规定工作时间的上限。延长工作时 间的规定是指对加班的时间、程序、报酬 等方面进行限制。标准工时制是我国工时 制度的常态。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每天8小 时,每周40小时的工时制度。
特殊休假制度包括探亲假、产假、婚假、 丧假等假期。
第二节 工资制度
一、工资制度概述 工资的种类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
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 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工资是劳动者劳动 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工资作为一个法律概念,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对价性。工资作为劳动报酬的 主要体现形式,其根本属性应当是作 为劳动者付出劳动力,产生劳动成果 的对价。因此,从法律上说,只要付 出了劳动,就应当获得工资;
综合工时制,是指分别以周、月、 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 间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的工 时制度。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职工,可实行综合工时制:
(一)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 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 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二)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 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环境条件 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国法律法规还规定了适用于部分公民的年节和纪念 日,具体有:
1、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2、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青年放假半 天;
3、儿童节(6月1日),13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 放假一天
4、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 役军人放假半天。
(二)其他休假制度
其他休假制度包括年休假制度和特 殊假期制度。
除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外,国 家还规定各地区、各部门在确保完成 工作、生产任务,不另增人员编制和 定员的前提下,可以安排职工年休假。 这种年休假制度属于带薪的休假制度。
职工的年休假天数根据工作任务
和资历、岗位等不同而有所区别,但 最长不能超过15天。根据《国务院职 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累计工作 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 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 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 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作为对加班的补偿,国家规定了 两种方式:补休和支付加班工资。
所谓补休,是指用人单位由于安排 劳动者加班,从而允许在其他工作日 休息的制度。加班工资是指用人单位 由于安排劳动者加班而支付给劳动者 正常工资之外的报酬。
我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 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 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 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 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 报酬;(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 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