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doc

专题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doc

此文件下载后可以自行修改编辑删除2018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一.选择题(共21 小题)1.( 2018?自贡)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分析】(1)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 2f。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A、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当 u<f 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A错误;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 B 错误;C、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所以,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应放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错误;D、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使光线提前会聚,故 D 正确。

故选: D。

2.( 2018?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 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 40cm 处移到 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故选: A。

3.( 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 A 位置逐渐移到 B 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A.像距增大,像变大B.像距减小,像变大C.像距减小,像变小D.像距增大,像变小【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 A 位置逐渐移到 B 位置的过程中,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故选: A。

4.(2018?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将蜡烛移动到20cm 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将蜡烛移动到35cm 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D.将蜡烛移动到45cm 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分析】(1)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关系焦距的大小;(2)根据焦距的大小,由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3)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4)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 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20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故 f=10cm,故 A 错误;B、将蜡烛移动到 20cm 刻度处时,物距为 50cm﹣20cm=30cm>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B 错误;C、将蜡烛移动到35cm 刻度处, u=50cm﹣ 35cm=15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故 C 正确;D、将蜡烛移动到45cm 刻度处, u=50cm﹣ 45cm=5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光屏上接收不到像,故 D 错误。

故选: C。

5.(2018?恩施州)如图,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蜡烛置于 c 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B.蜡烛置于 b 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蜡烛从 a 点向 b 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D.蜡烛从 b 点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解答】解:A、蜡烛置于 c 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B、蜡烛置于 b 点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视线,故 B 错误;C、蜡烛从 a 点向 b 点移动,由于此时的物距都大于焦距,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故 C 正确;D、蜡烛从 b 点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小,故 D 错误。

故选: C。

6.(2018?通辽)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分析】(1)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 2)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 2 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解答】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 A 错误;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 2 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 倍焦距和2 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 B 正确;C、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 C 错误。

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故 D 错误。

故选: B。

7.(2018?湖州)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 10 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A.若蜡烛放置在 1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 3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C.若蜡烛放置在 35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D.若蜡烛放置在 45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分析】(1)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让平行光射到凸透镜上,调出最小最亮的光斑为凸透镜的焦点,亮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 A、若蜡烛放置在 10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10cm=40cm,满足 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呈清晰的像,故 A 错误;B、若蜡烛放置在30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满足 u=2f。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 B 错误;C、若蜡烛放置在 35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5cm,满足 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故 C 正确;D、若蜡烛放置在35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45cm=5cm,满足 u< 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 D 错误。

故选: C。

8.( 2018?菏泽)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 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 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解答】解: A、当 u=10cm 时, 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A 错误;B、当 u=20cm 时,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B 正确;C、当 u=35cm 时,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 C 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 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故 D 错误。

故选: B。

9.(2018?福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虚像D.放大的虚像【分析】(1)u=v 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解答】解: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 20cm,像距为 20cm,物距等于像距,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0cm,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成缩小的实像,故 A 正确。

故选: A。

10.( 2018?乌鲁木齐)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 2 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分析】首先根据“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 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判断出萤火虫是靠近放大镜还是远离放大镜;物体从二倍焦距远处移动时,像的范围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