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09讲 国际市场价格策略分析
第09讲 国际市场价格策略分析
1.3 国际市场价格的构成及特点
1)国际市场价格是由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利润和税金构 成,但是由于受国际商品和劳务交换特点影响,构成更复 杂。
2)除了包括国内市场价格的各个要素外,还包括国际间的 运费、装卸费、存储费、保险费、关税、国外中间商的加 成等;
3)流通费用、利润、税金三个要素在价格构成中所占比重 远远大于生产成本,这是国际市场价格在构成方面的特点( 决定了价格变动的重点方向)。
国际市场商情分析与预测
主讲老师:刘立至 厦门工学院商学院
第9讲 国际市场价格策略分析
一、国际市场价格的概念和种类 二、影响国际市场定价的因素 三、国际市场中的基本定价方法 四、国际市场的定价策略
一、国际市场价格的概念和种类
1.1 国际市场价格的概念
人们常说的国际价格是指国际市场上在一定时期内客观形 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成交价格。
采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企业拿出部分产品作为“牺牲品”,价格大大低于正常价, 以吸引顾客上门,使其发现没有降价的商品并产生购买兴趣;
企业不对商品直接降价,而是通过现金回扣的方式,鼓励消 费者大量购买;
向长期、经常性购买的消费者提供一定数额的低息贷款,确 保彼此稳定的供销关系;
原来给产品定一个高价,然后大幅度降价出售。
2.2 成本因素
1)产品制造成本:国际、国内的项目基本相同; 2)仓储运输成本:长途运输、多次装卸和相应的仓储过程, 成本大于国内营销。; 3)分销成本:相对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分销渠道跨度长、 环节多、费用高; 4)关税成本:保护本国市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5)风险成本:利率不同的资金成本,汇率变动、国际政治 等都带来风险。
3.2 市场导向定价法
1)倒推定价法: 主要依据国外市场的需求,即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
而不是产品的成本;
企业分析国外供求,估算产品的销售价格,从中减去中 间商利润、关税、运费等,反推出产品的出厂价格即FOB 价(Free on Board);
反推出企业的FOB后,企业可以对出口机会进行评估, 如果高于在国内的售价,则出口对企业有利;如果低于国 内售价,需要综合分析,考虑是否出口。
1.2 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按国际市场的价格形成状态可分为:
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 是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 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 易的价格。国际供求关系是这种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 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 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特殊关系下形成 的价格 , 它包括跨国公司为逃税等原因制订的调拨价格, 垄断组织采取的垄断价格,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制订 的价格和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企业定价目标(续)
4)保持价格稳定: 大企业为了保持有利的经营地位,避免价格波动,稳定占 领目标市场,希望价格稳定; 企业通过“价格领袖制”来限制价格竞争。
5)提高出口销量,增加出口创汇: 提高出口销量——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增加出口创汇——为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购进国内紧缺的 原材料。
6)其他目标: 提高企业产品形象 保持渠道成员关系
以低价进入市场,迅速打开销路,提高占有率; 影响因素——市场价格需求弹性大,低价出售不致引起竞 争者报复和倾销的指控,并且做长期内获利的规划。
4.2 心理定价策略
1)声望定价策略 利用消费者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的声望所产生的某种心
理,来制定商品价格;很多白领人士和年轻人具有这样的 消费特点。
有些质量不容易鉴别的商品的定价适宜采用这种办法, 利用了消费者“以价定质”的心理。
四、国际市场的定价策略
4.1 新产品定价策略 4.2 心理定价策略 4.3 差别定价策略 4.4 折扣定价策略 4.5 国际转移定价策略
4.1 新产品定价策略
1)撇脂型定价: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把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
以攫取最大利润,犹如从鲜奶中撇取奶油; 适用条件——高新产品,无竞争者;市场有足够的购买者, 缺乏需求弹性;产品质量与价格符合。 2)市场渗透定价:
3.1 成本导向定价法(续)
2)损益平衡定价法: 保本价格=(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生产量)/生产量
该办法又称为保本定价法,它是按照总的收支平衡的原 则制定的价格;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计算出不同价格水平 的保本产量,为企业的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例如,烤红薯摊的设备价值500元,每斤红薯价格2.2 元,烤熟一斤红薯的炭的成本为0.3元,人工成本为2元, 假设此设备用到报废能烤1000斤红薯,求烤红薯的保本价 格?
2.1 企业定价目标
1)争取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价格x销售量—总成本,由此看出,利润最大化并不 意味着企业奉行高价政策; 最大利润指最大预期收益,收益指标可以分为三种:目标 销售收益、投资预期收益、定额收益。
2)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价格跟随或主动低价策略。
3)打击竞争者或应付竞争者: 通常是主动的进攻型定价,但是,当价格降得过低,会招 致反倾销的法律制裁,因此,这种办法要谨慎使用; 企业以应付竞争为目标时,采用跟随型定价,也可以采用 比竞争对手稍低的价格。
1.4 影响国际定价的因素
1)政府因素:政府对价格进行调控的主要方法包括规定最低限价额 最高限价、限制价格变动水平、规定零售价、实施价格补贴、直接参 与国际市场竞争和买卖行为,以及反倾销措施。
2)经济因素:目标市场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汇率水平。 3)国际价格协定:同行业之间为了避免国际市场中的恶性竞争而采 取的价格联盟,协定可以是企业自行达成的,也可以是政府推动的。
2.3 市场供求状况
1)国际市场的商品供求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供给数量与需 求数量的对比关系,另一方面是供给和需求在价格机制的 作用下不断调整,相互适应。 2)由于垄断、经济周期性、销售手段等因素的影响,供求 往往不一致,商品价格会随着供求变化而变化。
2.4 市场竞争状况
竞争分类: 完全竞争:企业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卖主之间的竞争会 导致买方市场的形成和价格的下降,买主之间的竞争会导 致卖方市场的形成及价格的上升; 完全垄断:独家企业控制市场价格;
主要的办法:通行价格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原 则是使本企业产品价格与竞争产品价格的平均水平一致; 其理由是符合消费者心中的“合理价格”,避免进入市场 之初的竞争等。
3.3 竞争导向定价法——策略
主动竞争定价法——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及与竞争对手的 差异状况来主动确定价格; 被动竞争定价法——产品价格跟随市场的较有地位的厂商 的价格进行变动; 密封投标定价法——这主要用于投标交易。在确定投标报 价时,要充分预测对手报价,把握好中标率与报价的关系。
具有代表性的成交价格通常是指:
某些国家市场集散中心,集散地商品的市场; 某些商品主要出口国(或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出口价格0,以输出地 为中心的集散地交易价格——纽约交易所的棉花价格,沙特阿拉伯的 原油价格; 某些商品主要进口国(或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进口价格,以进口国为 中心的集散地价格——伦敦市场的有色金属价格,伦敦市场的茶叶价 格。 某些重要商品的拍卖价格开标价格等。国际价格基本上是自发形成的 ,是由国际价值、货币价值或汇价、供求关系决定的。
地点定价——根据地点不同制定不同价格,如足球比赛 场的不同位置;
时间定价——消费时间的差异导致价格差异。
3.3 竞争导向定价法
这是以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为定价的主要依据,以竞 争状况的变化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虽然主要以竞争状况 的变化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但这一定价方法兼顾了产品 的成本和市场的需求,因此,是企业应用较多的定价方法。
4)产品形式差别定价:产品式样不同,价格不一样,价格与各 自成本不成比例,如同一个出版社在同一个时期出版的《围 城》,精装版与简装版的价格不同;
4.4 折扣定价策略
为了报答顾客的某种购买行为,例如,尽早付清帐单、批量购买、 淡季采购等,企业修订其基本价格,称为折扣和折让。
1)现金折扣——这是对及时付清账款的价格折扣,如“4/15,30”, 意思是应该在30天内清账,如果在前面15天内清账,给予4%的现金折 扣;
利用这种办法的出发点是,边际贡献大于零企业就有利 可图。
3.1 成本导向定价法——评价
成本定价法是生产导向的定价法,由于方法容易掌握和 运用而为企业所广泛采用。但是,这种定价方法的缺陷在 于:成本的界定和计算可能很麻烦,没有从消费者利益出 发考虑产品的价格,忽略了市场竞争。因此,这一定价方 法在强调成本的同时,可能会制约定价的灵活性。
2)尾数定价策略 利用消费者数字识别的某种心理,尽可能在价格数字上
不进位,保留零头。
尾数定价一方面使消费者感到价格较低,另一方面消费 者还会产生价格是严格核算结果的印象。
4.2 心理定价策略(续)
3)促销定价策略(定价是出于促销目的): 为了增加企业的销售,企业往往对一部分商品甚至全部
商品进行促销。
4)市场竞争: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供大于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限制了企业的定价自由。
5)消费者因素:消费态度与行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消费者的购 买力和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
6)企业因素:企业的全球目标和企业在某个市场的具体营销目标。
二、影响国际市场定价的因素
2.1 企业定价目标 2.2 成本因素 2.3 市场供求状况 2.4 市场竞争状况 2.5 其他环境因素
3.1 成本导向定价法(续)
3)边际成本定价法:
价格=边际成本+边际贡献
其中,边际成本——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所产生的 成本变化量;边际贡献——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销售 所带来的收益。
这种办法以变动成本为基础,不计算固定成本;这种办 法是在产品供过于求,卖方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采取的临时 性办法。
3.2 市场导向定价法(续)
3)差别定价法: 这又叫需求定价法,是指针对同一产品或劳务,根据不同 的市场、顾客、时间和地点,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