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纤电流传感器

光纤电流传感器

综合物理实验学期总结
——光纤电流传感器
2004-12-30
02级物理系 常嵩 张翼 (03级物理系 邱文俊) 指导教师 刘志渊
学期总结
导言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结果 结果讨论
2004-12-30
导言
本实验中涉及光纤干涉测量仪和新金属材料 的磁致伸缩效应。我们将二者相结合,组成 了光纤电流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在对物理量进行间接测量的场合 中经常被使用,测量过程中主要利用了光纤 干涉条纹对张力、环境温度等外界条件变化 的响应,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位移压力传感 器,温度传感器等。
杨氏双缝干涉原理图
2004-12-30
马氏干涉仪
传统的马氏干涉仪属 于等臂干涉仪之一, 利用分振幅干涉。
原理性光路见(图一)
实验中用He-Ne激光 器作光源,稳定条件 下(无外界条件改变 时),干涉图样呈现 出稳定的直条纹。
图一,马氏干涉仪原理光路
2004-12-30
空气中的干涉条纹图样
2004-12-30
长磁致伸缩棒实验结果二
2004-12-30
讨论
线性度与耦合系数:实验数据的线性度是相当 好的,实验数据的拟合线性相关度均在0.999 以上。尤其是考虑到实验中对于相位测量的不 准确度(条纹移动条数是存在不准确度的,并 且无法测至0.1条),那么这样的数据还是很 有质量的。对于短棒线性拟合的斜率120.3mA; 对于长棒,该值为26.9mA条,与估算值的量 级完全一致。这些说明实验中,磁致伸缩棒确 实有效地工作在线性区,并且棒的伸缩性与稳 定性都得到了很好的检验。
激光的输出效果
激光的注入与输出
右图为CCD 界面上观察到 的输出干涉条 纹。
2004-12-30
电路连接
按照电路图连 接电路 给黑盒内的 CCD供电, 并将信号线接 于计算机数据 采集卡上,实 现计算机屏幕 观测。
2004-12-30
调节测量
将输出电压调至最 低,闭合电键。 待条纹稳定之后, 就可以通过改变电 流来观测现象和进 行测量了。 右图为计数界面下 观察到的条纹情况。
353N胶水 AB胶以十比一 混合发生化学 反应 可以有 效固定光纤于 光洁表面
2004-12-30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过程: 1.光纤的固定 2.固定磁致伸缩棒、软铁和永磁体 3.激光注入与输出 4.电路连接 5.调节测量
2004-12-30
光纤的固定
实验的第一步是将光纤固 定在磁致伸缩棒上。将光 纤被固定的部分外皮剥去, 张紧、沿径向贴于磁致伸 缩棒的表面。在棒的两端 涂抹配好的353N胶水后, 放到烤炉上加热至100摄 氏度并持续加热3min后即 可牢牢固定。
分别在两边距棒端面 5mm处放置软铁,也 用胶带固定。
将永磁体RbFeB按正 确的极性吸附在软铁 外端面。
固定好磁致伸缩棒、软铁和永磁体的载物台
2004-12-30
固定磁致伸缩棒、软铁和永磁体
将另一根光纤平也平 放在载物台上,轻轻 地贴着前一根光纤放 好。两根光纤处于相 同的温度环境中,可 以避免环境扰动的影 响。将载物台推入螺 线管中,用螺丝固定, 核心部件组装完成。
右图是实验中用到的加热 装置。
2004-12-30
加热支架与烤炉
光纤的固定
注意事项: 用天平称量白胶和黄胶,以质量比十比一 的比例取用。混合后沿一个方向均匀搅拌 1分钟即可使用。 光纤在固定前一定要张紧,否则看不到明 显的磁致伸长效应。
2004-12-30
固定磁致伸缩棒、软铁和永磁体
先将带有光纤的磁致 伸缩棒用胶带固定于 载物台中部。
光纤电流传感器
当磁场的改变由电流 来控制时,我们观察 到的条纹变化就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电流 的变化。 至于电流变化和条纹 变化之间的关系,要 由实验来确定。
2004-12-30
理论推导
2004-12-30
理论推导
2004-12-30
理论推导
2004-12-30
结果估算
2004-12-30
2004-12-30
导言
光纤材料本身对外环境磁场的响应是极其微 弱的。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我们在传统 的光纤干涉仪中引入了磁致伸缩元件。 新金属材料中有一类具有磁致伸缩效应的材 料,在我的实验中,它被用来将外界磁场的 变化转化为光纤长度的变化,间接地达到了 对外磁场变化的响应。 光纤与磁致伸缩元件相结合,原则上可以实 现对外磁场进行测量。
2004-12-30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光纤干涉测量的基本技术, 学会组装干涉测量仪并测量待测物理量。 了解磁致伸缩材料的性能,自行动手制做螺 线管产生所需要的磁场。 通过测量,建立起光纤条纹移动与螺线管电 流改变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实验素养,熟悉基础的科 研工作过程。
2004-12-30
2004-12-30
磁致伸缩材料
右图为工作区 的特性图 磁致伸缩系数 1.14ppm/Oe
2004-12-30
光纤电流传感器
利用光纤干涉仪和磁致伸缩材料可以组成光纤干涉传感器。 原理如(图三)所示。 当磁致伸缩材料所处区域磁场发生变化时,就会观察到原 本稳定的直条纹发生移动。
2004-12-30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部分包括: 相干光干涉与马氏干涉仪的基础知识。 磁致伸缩材料性能介绍。 光纤电流传感器的简单构成。 理论推导与估算结果。
2004-12-30
相干光干涉
相干光源(振动方向 相同,频率相同,相 差恒定)所发出的光, 在光场中形成稳定的 干涉图样。
杨氏双缝干涉利用分 波前干涉。原理如右 图所示。
主要元件
短磁致伸缩棒 长3.0cm,直径0.63cm, 磁致伸缩系数1.14ppm/Oe
2004-12-30
长磁致伸缩棒
长8.0cm,直径0.60cm, 磁致伸缩系数1.14ppm/Oe
光学仪器
接收端封闭黑盒
JDW-3型He-Ne激光器 波长632.8nm
精密调节支架 调节精度1um
2004-12-30
2004-12-30
下面是电 流连续改 变的情况 下观察到 的现象。
调节测量
2004-12-30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表
2004-12-30
实验结果
短磁致伸缩棒实验数据一
2004-12-30
实验结果
短磁致伸缩棒实验数据二
2004-12-30
实验结果
长磁致伸缩棒实验数据一
2004-12-30
实验结果
2004-12-30
讨论
一是极化场不够强。极化场明显没有达到 300Oe的理想值,并且永磁体极化场的不 均匀性导致总体伸长是各点伸长效果的叠 加。当然,其实最好的极化效果是不用永 磁体,仅靠螺线管的性能达到极化的目的, 但我们现行的螺线管产生磁场还是很有限 的。
2004-12-30
讨论
二是温度漂移。实验中我们能够察觉到, 实验数据是和温度相联系的。虽然从估算 中我们发现发热功率并不大,短时间内不 能造成明显温度升高,但由于多次测量的 缘故,以及螺线管材料是有机玻璃,隔热 差,所以还是会有一些影响。当然,这也 说明我们所用的光纤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还 是很敏感的,实验中管内温度上升大约1摄 氏度左右。
2004-12-30
致谢
实验过程中各方面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 刘志渊老师每周和我们就实验的问题进行 讨论,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徐万 劲老师指导我们进行光纤的固定,并为我 们找到了353N胶水。 段家忯老师也经常关心我们的工作进展, 并让郑老师、孙老师和臧老师从普物实验 室给我们借来了必要的仪器。 01级师兄程熹曾经做过光纤温度传感器, 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给予了我们很多经 验。
将载物台推入螺线管中
2004-12-30
激光的注入与输出
在两根光纤的四个引
出端分别切出平行度
激 光
较好的端面,做为注
注 入
入端与输出端。
将两个注入端并束,
用一个精密调节支架
实现激光注入。


将两个输出端并束,
输 出
用黑盒实现观测。
2004-12-30
激光的注入与输出
激光的注入效果
2004-12-30
JA21002数字式天平 最小称量0.01g

其它辅助仪器与相关用具
剥光纤外皮的钳子与切割光纤的刀具
CCD接收系统
2004-12-30
票架若干(用来固 定磁致伸缩棒)
其它辅助仪器与相关用具
永磁体 直径1.0cm 总长 2.0cm 表面磁强400mT
2004-12-30
软铁 相对磁导率约100
其它辅助仪器与相关用具
2004-12-30
讨论
误差:短棒的耦合系数误差值比长棒要大; 并且两者的相对误差均在1%左右。像上面 提到的一样,此时的误差也许是没有实际意 义的,因为在判断条纹到底是否移动了整整 一条时,肉眼的能力有限,往往判断稍有偏 差,得到的数据就会差十几毫安。但从这样 小的误差中也可以看出,整体测量的方法是 可行的,磁致伸缩棒长度的微增量和光纤对 于长度变化的反应恰好在本实验中达到一致 的水平。
电学仪器
UT58E型数字式万用表 使用20A直流电流档
WYJ-98型晶体管稳压电源 最大输出电压30V 最大输出电流5A
此外,还有滑线变阻器一个,全电阻26.2欧,额定电流3.8A 以及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2004-12-30
其它辅助仪器与相关用具
加热固化胶水所用的电炉 功率600W
2004-12-30
图二,空气中的马氏干涉图样
磁致伸缩材料
实验中用到新金属材料铽镝铁(TbDyFe2)。该材 料在外加磁场的情况下会发生长度的变化。
右图为 磁致伸 缩回线 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