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艺术的魅力
——第二单元整合备课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来体会艺术美;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了解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貞•切感受。
三、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前置性自学提示
一、能正确流利读课文,并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
检査人:
交涉赴约淡雅有朝一日不解之缘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无言以对
二、本单元中,我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词为:
这些字中,我能用自己的识字方法记牢的字有:
需要帮助的字有:
三、本单元,我积累了很名新词语,我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得下而词语的意思。
(我能把它们的意思,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
)
我认为还需要查找词语的词语有:
四、農体感知课文
1、背诵课文《伯牙绝弦》,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月光曲》细读课文,思考:
a、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b、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两次弹琴?分别弹的是什么内容?弹得怎么样?
c、从全文来看,穷兄妹俩和贝多芬各是什么样的人?
d、你知道《月光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吗?这些感情是由什么引起的?
e:要求学生按课文顺序自学课文。
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关键词语,注意体会人物的人格美、
语言美与艺术美。
3、《蒙娜丽莎之约》
a、蒙娜丽莎是谁?
b、这是一次怎样的约会,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岀具体的句子与大家交流。
c:学生自由朗读、交流,然后再回答。
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朗读。
这个问题的回答顺序应该是:先抓住课文中的某些重点句子加以体会,之后才能回答出"这是一次怎样的约会”。
4、《我的舞台》
文章一开始说“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这一点?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五、研读课文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本组课文中,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六拓展阅读:
1《看戏》
2《荷塘月色》中的这样两个句子:
句子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淸香,仿佛远处髙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句子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第一.二课时(读熟4篇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不认识的字通过查课后生字表、查字典认识。
2、小组内互读课文,正音正字。
(把检査结果统计到前置自学提示上)
3、小组内展示读课文。
4、教师点号抽读课文。
第三课时识记生词
1、教师出示容易读错的词语。
采用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读正确。
2、学生自己完成自学提示第二题。
(对生词的识记)
3、小组内交流各个成员对生词的识记情况。
4、教师重点交流,需要帮助的字词。
5、学生小组内互相听写字词。
第四课时完成并交流前置自学
1、独立完成前置自学上的其他练习。
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前置自学的完成情况,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标记岀来,集体交流。
第五课时学习5、6课
一、导入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它是一首动听的曲子,一幅美妙的图画,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甚至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它让我们的耳朵听到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的眼睹看到最亮丽的色彩,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今天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本组课文内容。
(出示课件)并板书:25.《伯牙绝弦》26.《月光曲》
二、整体感知
1•在《伯牙绝弦》中艺术是:伯牙鼓琴,志在髙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引读,师:是啊,在钟子期眼里,伯牙琴声中有“峨峨的泰山”,有“洋洋的江河。
”
3.师:在盲姑娘兄妹俩看来《月光曲》中贝多芬钢琴就把他俩带到月光下的大海边。
不信,请读一他好像而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而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而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三、探究点:
1.你从哪里看岀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四、拓展点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髙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第六课时学习7、8课
一、导入: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两篇课文。
二、学生交流整体感知
蒙娜丽莎是谁?这是一次怎样的约会?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探究点:
《蒙娜丽莎》为什么会这么令世人着迷?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怎样具体要求描绘的?对照着图片进行自由朗读、体会。
四、点拨提升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得如此动人的。
五、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欣赏达•芬奇的画作。
2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
不屈为至贵,最富是淸贫。
”
第七课时(景物描写)
一、导入:一切音乐皆情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走进音乐描写的片段。
二、展示交流:请你从文中找出描写的句子,说一说,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出示句子:
1.选一首你喜欢的乐曲,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2.《贝多芬回到客店》
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可能怎么写,怎么想?
要求:(1)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贝多芬在追忆时,眼前可能出现什么景象?在叙事中加入恰当的联想。
第八课时(积累语言)
本单元有很多优美的语句,精彩的段落,你喜欢哪些语句呢?
找出来和大家交流。
第九课时、第十课时(做乐园)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一音乐
26.《月光曲》一音乐联想
27.《蒙娜丽莎之约》一绘画
28.《我的舞台》一评剧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