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总论 (1)1.1 项目背景 (1)1.2 规划过程 (1)1.3 规划内容 (1)1.4 技术路线 (2)1.5 规划范围及年限 (2)1.5.1 规划范围 (2)1.5.2 规划年限 (3)1.6 规划依据 (3)2 现状概况 (3)2.1 湘潭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2.2 道路交通现状 (3)2.2.1 对外交通设施 (3)2.2.2 城市路网 (3)2.2.3 公共交通 (4)2.2.4 停车设施 (4)2.2.5 机动车保有量 (4)2.2.6 交通管理现状 (4)2.3 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4)2.3.1 对外交通设施 (4)2.3.2 道路网络设施 (4)2.3.3 公共交通 (4)2.3.4 停车设施 (5)2.3.5 交通管理 (5)2.3.6 交通发展政策 (5)3 湘潭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5)3.1 战略定位 (5)3.2 发展战略 (5)3.3 发展策略与措施 (6)3.4 近期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6)4 湘潭市交通需求预测 (7)4.1 社会经济、人口及机动车发展预测 (7)4.2 对外交通客货运量预测 (7)4.3 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 (8)5 湘潭市综合交通体系框架研究 (8)5.1 区域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整合 (8)5.1.1 一体化的轨道客运系统 (8)5.1.2 区域公路系统与城市对外通道 (9)5.1.3 区域水运规划 (10)5.1.4 机场远景规划 (10)5.2 城市骨干道路骨架 (10)5.2.1 城市路网骨架 (10)5.2.2 城市路网功能 (11)5.3 城市工业与物流空间布局及货运通道布局 (11)5.3.1 湘潭市五大产业发展片区 (11)5.3.2 湘潭市物流园区布局 (11)5.3.3 湘潭市物流对外交通节点布局 (11)5.3.4 湘潭市货运通道的架构 (11)6 湘潭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 (12)6.1 规划目标 (12)6.2 公路枢纽 (12)6.3 铁路枢纽 (12)6.4 水运枢纽 (12)6.5 航空枢纽 (13)6.6 一体化交通枢纽体系 (13)6.6.1 客运枢纽 (13)6.6.2 货运枢纽 (14)6.6.3 枢纽设施管理 (14)7 湘潭市道路网络规划 (14)7.1 规划目标 (14)7.2 道路网络功能及等级规划 (14)7.3 路网指标 (15)7.4 通道规划 (15)7.5 自行车系统规划 (15)7.6 步行系统规划 (16)7.7 道路设施规划 (16)8 湘潭市公共交通规划 (17)8.1 规划目标 (17)8.2 市域公共交通规划 (17)8.2.1 市域轨道通道+干线公交通道规划 (17)8.2.2 市域公交干线 (17)8.3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 (18)8.3.1 都市区轨道 (18)8.3.2 常规公交 (18)8.3.3 公交站场设施 (18)8.4 公交一体化枢纽规划 (19)9 湘潭市停车设施规划 (19)9.1 规划目标 (19)9.2 停车需求预测 (19)9.2.1停车需求预测 (19)9.2.2 停车场供应结构比例 (19)9.3 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19)9.3.1 停车面积需求 (20)9.3.2 公共停车场 (20)9.3.3 货运停车场 (20)9.3.4 环卫停车场 (20)9.4 非机动车停车场规划 (20)9.5 配建停车场规划 (21)10 湘潭市中心城区交通设施近期建设规划 (21)10.1 规划目标 (21)10.2 解决近期行车难的改善措施 (21)10.2.1 打通断头路,完善支路体系 (21)10.2.2 理顺货运交通 (22)10.2.3 进行“二路二桥”重要节点精细化交通设计,加强交通管理 (22)10.3 解决近期停车难的改善措施 (23)10.4 支撑城市空间拓展路网建设计划 (24)1 总论1.1 项目背景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在“3+5”城市群中起着承东启西的辐射、纽带作用,是“泛珠三角”区域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最佳传承地。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一极,湘潭市已成为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优先发展的重点区域和改革创新的前沿重地。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获批以及“行车难、停车难”等交通问题的日益凸显,湘潭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综合交通系统为其提供引导和支撑。
因此,亟需进行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立适合城市发展和“两型社会”需要的高效率、高水平的综合性城市交通体系。
1.2 规划过程2009年4月,湘潭市规划局委托国内一流、交通规划领跑院校——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及湘潭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共同承担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杨东援教授课题组负责编制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框架研究,湘潭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承担对外交通设施规划、湘潭市公共交通规划等“四个专项”的编制工作,以确保规划方案的国内先进性及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1.3 规划内容“一个框架、四个专项:“一个框架”即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框架研究,“四个专项”分别为湘潭市对外交通设施专项规划、湘潭市道路网络专项规划、湘潭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湘潭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
1.4 技术路线图1.1 湘潭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技术路线1.5 规划范围及年限1.5.1 规划范围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湘潭市中心城区,包括河西旧城片、河东中心片、羊牯-赤马和万楼新城片、岳塘新城片及双马片区五个片区,规划用地范围2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10平方公里。
即道路网络、公共交通及停车设施三个专项规划的规划范围。
第二层次,湘潭市城市规划区,包括中心城区、昭华组团、易俗河组团、姜畲组团、杨河组团,规划用地范围1069平方公里。
即框架研究的规划范围。
第三层次,湘潭市市域范围,包括湘潭市区(雨湖区、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和韶山市,面积为5015平方公里。
即对外交通设施专项规划的规划范围。
1.5.2 规划年限本次规划的规划期为2010年—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0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
1.6 规划依据1、《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2020)》2、《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升(2008—2020)》3、《长株潭城市群交通同网规划(2006—2020)》4、《湖南省“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5、《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6、《湘潭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2 现状概况2.1 湘潭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009年末全市人口295.26万人,其中中心城区87.3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739.4亿元,人均GDP26608元,居全省前列,进出口额14.28亿美元,居全省第二位,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2.1:52.4:35.5,综合竞争力居湖南省第三位。
2.2 道路交通现状2.2.1 对外交通设施湘潭市公路网相对完善,主要有京珠、沪昆、长潭西线、韶山高速公路,G107、G320,S208、S209、S311、S312、S313省道以及数十条县乡公路;境内有京广、湘黔、韶山、洛湛等多条铁路,市区铁路枢纽为2级站,目前正在进行升级改造;水运基本集中在位于市区和湘潭县的湘江航道上,现有九华港、十四总码头、铁牛埠、寒鸡港、电厂专用码头等5个码头;航空主要利用长沙黄花机场。
2.2.2 城市路网目前中心城区河西旧城区形成了“三横八纵”、河东地区形成了“六横五纵”的主次干路方格网体系。
截至2009年底,中心城区道路总长度为175.49公里,总面积246.75万平方米,折合道路网密度为1.57km/k㎡;道路面积率6.61%;人均道路面积3.29平方米/人。
与全国同等规模城市及大城市相比,湘潭市道路设施水平偏低。
2.2.3 公共交通中心城区现有公交线路35条,公交车保有量613标台,平均8.25标台/万人。
目前可用的站场有中心站停车场(3200平方米)、火车站停车场(4200平方米)、板摄路口停车场(3700平方米)、调塘停车场(10200平方米)四处。
2.2.4 停车设施中心城区现状机动车停车泊位数共34956个,其中配建停车位31582个,占总停车泊位的90.4%;公共停车位460个,占总停车泊位的1.3%;路内停车位2914个,占总停车泊位的8.3%。
2.2.5 机动车保有量截至2009年5月,中心城区机动车保有量37353辆,摩托车保有量为52997辆。
自2000年以来,汽车平均年增长率为17.44%。
2.2.6 交通管理现状湘潭市中心城区已安装31个路口电子警察,95个监控点,其中信号灯控制交叉口达到35个。
2.3 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2.3.1 对外交通设施对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形成;对城市交通干扰严重;货运交通结构不合理。
2.3.2 道路网络设施1. 道路供需矛盾突出:路网指标偏低;过江通道通行能力不足。
2. 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明确;路网体系不完善。
2.3.3 公共交通公交线网布局不均衡;常规公交出行占有率低;公交站场容量不足、用地缺口大;首末站建设严重滞后;现状公交线网空间布局难以支撑城市空间拓展。
2.3.4 停车设施停车配建指标滞后,基本停车泊位缺口大;停车设施结构单一;公共停车场建设滞后;停车管理水平不高。
2.3.5 交通管理道路交叉口渠化程度低;主干路沿线单位出入口管理手段不力,影响路通通行能力;信号交叉口管理单一。
2.3.6 交通发展政策公交优先政策保障不力;停车管理缺少相应政策指导。
3 湘潭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3.1 战略定位融入长株潭一体化交通体系,把湘潭建设成为长株潭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性的红色旅游交通枢纽,长株潭城市群辐射中西部与南部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与节点。
3.2 发展战略“枢纽为核、通道为骨,整合与控制并举”3.3 发展策略与措施1. 构建网络型枢纽,提升湘潭市在整个“3+5”城市群中的交通区位●通过都市区轨道联系的湘潭站、湘潭北站、河西、河东、易俗河串联型网络;●通过汽车东站、新株洲站(武广客运专线)构成的东西快速通道入口;●韶山机场、长沙黄花机场、湘潭站构成的空路联运系统;2. 建立市域公交通道与城际铁路相互协作的客运服务体系●市域干线公交网,建立八条放射线与四条环线构成的市域干线公交网。
●建立以城际铁为轴,以市域公交为辐射线的一体化交通服务网络。
3. 完善城市骨干道路网络,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道路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基础设施,完善“一轴一环四射线”的城市道路基本骨架;●建立“一轴两网”的客货运通道,区分道路功能,提高路网整体运行效率;●构建“Y字形+三座桥”的城市货运通道,提升城市物流效率;4. 利用城市丰富的水系资源,合理布局岸线●通过公路、铁路专用线通道规划,实现铁水联运、陆水联运;●合理划分生活岸线和生产岸线,减少货运及过境性交通对沿岸生活和景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