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如何幽默
【摘要】:所谓幽默是指一种行为的特征,能够引发喜悦、带来欢乐,或以愉快的方式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快感。
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融合于教学之中,就有了教学幽默。
教师的教学幽默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1)激活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
(2)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快乐学习氛围。
(3)舒缓紧张心绪,减轻精神压力。
(4)缩短心理距离,融洽师生感情。
可见,经常地、恰如其分地在课堂教学中来一点幽默,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这必将有助于我们的数学教学。
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幽默!需要风趣!
关键词:教学幽默、幽默技巧、技能训练
正文:
说到数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单调琐碎的重复计算、生涩复杂的应用题解答,别说是学生,就是教师也对这些教学内容颇感头疼、课堂常常被沉闷的气氛所笼罩,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劳累、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让课堂轻松快乐起来,幽默、诙谐的作用不可小觑。
如何使数学课上得风趣、幽默呢?我想谈谈常用的几种方法!
(1)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并用语言、表情、动作把它表达出来。
如学《退位减法》时,像“100-37=”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觉得难掌握。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学,我是这样叙述的:今天,数学王国里来了一家人,这家人十分有趣,你瞧:“0小个”是个穷光蛋,减7不够,向“十叔叔”借钱,“十叔叔”也是个穷光蛋,可是他非常乐于助人,于是向“百伯伯”借,“百爷爷”把仅有的1百元钱借给了“十叔叔”,,“十叔叔”把它换成10个十,自己留了9个,拿出一个借给“0小个”,“0小个”欢天喜地,马上用借来的10减7……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懂了。
(2)设计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加深只是理解、启发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如用我们班学生来编故事,这样学生听起来很亲切。
比如,我上一年级上册的加减混合内容时。
我以诙谐的语气对同学们说:“今天上学时,马基威奶奶
给了马基威十六颗糖。
结果他在路上跳呀跳呀,不小心掉了九颗,他着急啊,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能掉了呢?(学生们都在笑)于是,他又往回找。
嘿,结果他找回了6颗糖,你们说一说,马基威的口袋里现在有多少颗糖?”因为故事很吸引学生,他们都睁大了眼睛,听得非常的认真,很快都算出来了。
这时,我不忙说出正确答案,叫马基威上来,让他把口袋里的糖给大家看(我事先放在他的口袋里)。
同学们看到自己算正确了,都欢呼雀跃起来。
我再选学生当小老师,到讲台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并且让马基威把糖送给最优秀的“小老师”。
整节课气氛活跃,学习目标轻松完成。
(3)化解突发事件,及时幽默他一默。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事先未曾预料的问题。
例如,学生上课迟到、讲话、看报等,这时教学幽默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班级管理手段,用以帮助维持课堂秩序。
在一节严肃而紧张的数学课上,我请一个学生发表见解,他站起来,脸憋得通红,鼻尖上渗出了汗珠,说话更是结结巴巴,词不达意。
为了缓解他的紧张心理,笔者轻松地说:“没关系,说错了…不要钱‟!”一句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的翻用,使他很快摆脱了窘境,顺利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地、有序地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从中尝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比如,我讲到空间直线的关系时,我就问学生:直线、射线、平行线,猴子不会选什么?学生就很有兴趣去回答:平行线,因为它没有相交’香蕉‘。
正是在数学课堂中增加了一些非纯数学的教学,特别是增加了一些“笑”和“趣”的元素,才使得我的数学课堂充满笑声,才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数学。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呢?努力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育工作着是以人为对象的,教师要用知识启迪学生的心灵,用感情诉诸人的情感。
所以教师要时时表现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
只有这样,教学中才能用幽默的语言、表情、动作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