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法分析
摘要:孔子曾经阐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发式教学策略主张引导学生类比联想,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认识。
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现阶段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开阔学生思维、鼓励思维、促进创新。
从提问式启发、提示式启发、示范式启发、图示式启发、假设式启发五个方面讲述了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策略;以人为本
一、运用提问式启发,引导按图索骥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式,为了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找出学生思维漏洞、现存困惑以及引导学生思考方向。
提问式启发策略包括怀疑型、含蓄型、推导型、观察型、悬念型、究因型等不同的形式,可以运用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回答,教师提问学生答或者教师自答的方法。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设计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教学相长。
提问式启发与其他启发方式相互融合运用,主要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按图索骥,不断摸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运用提示式启发,促进豁然开朗
提示也可说是教师的介入,提示式启发方式需要遵循有效介入原则。
提示式启发基本上是在学生产生思维矛盾、认知冲突的时候,教师给予点拨,包括奠基性、例示型、关键型、比较型与实验型等不同的形式。
不管是何种形式,都需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能力发展方向,因材施教,制订针对性的思维启发方法,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正确思维。
例如,在进行《小英雄雨来》教学时,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不明白为什么课文会用那么大的篇幅叙述雨来的妈妈追赶调皮的雨来的相关内容。
之后教师进行提示式启发:“雨来面对小鬼子的威胁、屈打是如何逃脱的?”学生回答:“凭借机智,跳到水里跑的。
”那么教师再提示“为了表明小英雄雨来的游泳和机智本领,就在前文进行了提前叙述,这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交头接耳,仔细分析,得出是全文的铺垫,由此,学生深入了解到语文作文的相关方法。
三、运用示范式启发,鼓励拓展分析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在普遍的学习方式中,教师示范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学生跟着老师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自己运用与体验,获得知识与能力。
示范式启发是基于教师规范性的示范来展开,以此启发学生掌握某种方法、技能。
包括操作型、口语型、解题型、潜在型等示范形式。
各种形式都围绕教师规范化的示范过程来展开,以此获得解决
问题的方法。
学生跟着教师获得解决思路,并且实施创新运用、思维发散与实践分析。
例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学习是在《再见了,亲人》之后,教师可以运用示范式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自学。
通过两篇文章中的用词、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进行对比分析,展开示范式学习,深入理解《金色的鱼钩》中阐述的中心思想。
两篇文章表达了对人民、对战士的崇高敬意,都是在叙事中写人,并且感情深厚,运用相同点、不同点进行示范讲解,鼓励学生自学,提升学习
能力。
四、运用图示式启发,构建知识网络
图示式启发就是运用字母、符号、线段等形式来勾画出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重点指明相关知识点的特征。
它包括推理型、展示型、体系型图示,不管是何种图示启发方式,都需要是最简明、最突出的符号与网络形式,以此来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图示式启发方式能够很好地鼓励学生思维发散,建构知识间的联系,类比联想记忆、分析与探索新知识,从而拓展知识
网络。
例如,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较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示式启发具有较好的效果。
对于《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教师借助视频、图片等方式,
配上文字、语音,实施图示式启发,并引导学生自主阐述文章表达的故事。
之后,学生进行同桌故事阐述的学习过程,明白故事讲述的内容,并分析这个故事给人们的道理。
教师之后总结点拨,其实,青蛙也没有错,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与生活区域不同,获得的思想方法也会不同,
人生过程中,需要转换思维思考问题,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懂得满足。
五、运用假设式启发,实施猜想验证
假设式启发策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以某个虚构的事例来阐述某个观点,逐步推导、分析,发现这个观点的错误性,由此启发学生认同和接受正确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个错误观点深信不疑,或者犹疑不决,教师不能采取硬性遏制的方式,应该结合假设式启发策略,也就是归谬法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观点的错误之处,并总结与归纳出正确的观
点。
假设式启发与数学中的反证法类似,都是从错误面,也就是正确面的反面进行分析,首先假设错误观点为正确,之后结合相关条件进行推理分析,继而推导出引发矛盾或荒谬的结论,从而否定错误观点,得出正确结论与知识。
例如,学习《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采用了假设式启发方法。
在学生阅读并初步学习了文章内容以后,教师假设“如
果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作者按照他的想法,将鲈鱼捕捉上来,并带回家,再占为己有,那么今后的三十四年的旅途中,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又该如何?作者又会踏上怎么样的一条旅途?”之后学生交头接耳,分析得出“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很多人不能把持自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而父亲的教导让他明确自己心中的规则,一直恪尽职守,以道德为人生准则,人生旅途走得稳健。
”通过假设式启发,引导学生猜想分析,深入了解文章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互助合作、应用分析。
启发式教学与新课改理念中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策略能够很好地契合,对于学生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较为实用的帮助。
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择针对性的提问式启发、提示式启发、示范式启发、图示式启发、假设式启发等启发式方法,基于以学生为本,教师科学组织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合作交流与实践探究,不断增加语文知识储备,提升语文
素养。
参考文献:
樊朝辉.关于小学语文启发式教育的探讨[J].吉林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