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2015
课程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art and design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艺术设计史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基础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整体性了解艺术设计史发展的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重要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设计家的设计思想和历史经典作品,激发对设计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领域,扩大自己对该课程更深层次的探索。
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优秀作品,使学生直观地认知各流派的代表作和美学特点,思考设计家对造型设计基本要素的创造性应用,思考作品背后的思想、理念、技术、经济等社会要素,提高学生对优秀设计的鉴赏与评价能力,使学生在崇尚设计家的同时、打破名家神话观念,增强对设计学科学习的信心,在名作鉴赏中,理解认识创造能力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探索创新观念。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设计史发展脉络和每一阶段的重要内容,理解风格样式及其形成、发展的理念依据,理解风格样式及其形成、发展的理念,熟知世界艺术设计史中重要的优秀名作,理解其中表达的含义与历史意义,了解各国现代设计特征、风格及其形成原因,从中感受民族文化与设计的内在关联性。
2.能力及技能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上各流派、设计家的代表作品和设计思想,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艺术设计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了解艺术设计各流派转折阶段的承接关系,重点理解现代设计的形成、发展的原因及今日、今后的设计动向。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艺术,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基础训练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示例。
对不同时期,各个风格学派和设计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
通过增强对于艺术设计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设计能力。
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通过课程设计着力提高学生的方案构思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典作品赏析,上课课堂讨论,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训练。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实践成绩(包括资料收集、课堂笔记、课堂练习)占30%;课程结课成绩(老师指定题目做一套完整的PPT,并由学生进行讲解)占50%。
(七)主要参考书目:
《设计学概论》,尹定邦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世界建筑艺术史》,陈文捷,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设计概论》,荆雷编著,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艺术设计史》,杨先艺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了中国与外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设计实例,能够体会世界各国艺术设计的伟大创造和光辉成就,感受世界各国各历史时期艺术设计的特色和民族风格,从世界设计文化中借鉴其卓越的设计意匠和方法。
通过学习,在理解、分析角度上对中外艺术设计史的演变回顾有一系统的认识,促进学生对专业设计的深度理解,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设计的理念和设计观。
从世界艺术设计发展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代文化发展密切联系,把握时代的脉搏,创造出合理化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理想设计。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和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石器设计溯源。
2)青铜器设计溯源。
重点:
石器的审美法则、青铜装饰。
难点: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
习题:
饕餮纹、青铜工艺的装饰手法。
第1.2部分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陶瓷设计。
2)家具设计。
3)建造园林设计。
4)纺织品、服装设计。
5)漆器设计。
6)金属工艺设计
重点:
宋瓷的特点、明式家具设计、建筑艺术成就。
难点:
宋瓷的艺术特征、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特点。
习题:
唐三彩、宋瓷的类型及艺术特征、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第2部分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上机:0
具体内容:
1)巴洛克艺术设计。
2) 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设计。
3) 洛可可艺术设计。
重点:
巴洛克建筑、巴洛克雕塑、洛可可工艺。
难点:
巴洛克建筑和雕塑。
第3部分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各国的设计运动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上机:0
具体内容:
1) 西方各国的设计运动及流派。
2) 艺术设计概况。
3)工业革命时代产生的设计。
重点:
设计运动及流派、工业革命。
难点:
各设计运动及流派的特点。
习题:
新艺术运动的特征、后现代设计的主要特征等
第4部分意大利和英国艺术设计发展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上机:0 第4.1部分意大利艺术设计发展(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意大利艺术设计概况。
2)现代主义设计和反现代主义。
3)近50年的发展状况。
4)意大利设计师
重点:
孟菲斯、阿尔其米亚。
难点:
现代主义设计和反现代主义的辩驳。
第4.2部分英国艺术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工艺美术运动。
2)招贴和插图设计
3)建筑和室内设计。
4)金属制品设计。
5)英国设计师。
重点:
威廉·莫里斯、凡·德·威尔德。
难点:
工艺美术运动。
第5部分法国和德国艺术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上机:0 第5.1部分法国艺术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招贴和插图设计。
2)工艺品及家具设计。
3)建筑和室内设计。
重点:
新艺术运动、赫克多·吉玛德、罗杰·塔隆。
难点:
新艺术运动、罗杰·塔隆。
习题:
新艺术运动的特征和代表作品。
第5.2部分德国艺术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青骑士》艺术年鉴。
2)德意志设计联盟。
3)包豪斯运动。
4)德国设计师
重点:
包豪斯运动、格罗佩斯。
难点:
包豪斯运动。
习题:
包豪斯的设计成就等。
第6部分斯堪的纳维亚、美国、日本的艺术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6讲课:6 实验:0上机:0
第6.1部分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艺术设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艺术设计发展概况。
2)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艺术设计师及代表作品。
重点: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艺术设计文化和特征。
难点: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艺术设计文化和特征。
第6.2部分美国艺术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美国设计流派。
2) 美国设计师及作品计。
重点:
赖特的设计、盖里的设计。
难点:
美国各位设计师的特点。
习题:
分析赖特的设计作品、分析盖里的解构主义作品等。
第6.3部分日本艺术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日本设计发展概况。
2) 日本插图设计。
3)日本设计师及作品。
重点:
日本传统与现代设计、柳宗理、福田繁雄、安藤忠雄。
难点:
日本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第7部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上机:0
具体内容:
1) 现代设计发展趋势。
2) 绿色设计趋势。
3)解构主义设计思潮。
重点:
现代设计发展趋势。
难点:
解构主义设计的特征。
习题:
现代设计发展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