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设计人教版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和亚洲的气候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亚洲地形特别及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2、亚洲复杂气候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地理位置、面积、分区等方面了解了亚洲,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亚洲的自然环境。

板书:第二节自然环境
承转: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播放或者教师来唱《亚洲雄风》)“我们亚
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亚洲的“大好河山”
板书:一、地形:地势起伏大
复习:七大洲的海拔高度排名,最高的是南极洲(讲解南极洲海拔高的特殊性,其主要是冰盖),亚洲平均海拔950米,居第二位,而且亚洲和南极洲存在很大不同,南极洲相对是比较平坦的,而亚洲呢,我们来看两幅图片——
展示:珠穆朗玛峰图片和死海沿岸图片,前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后者是世界上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而这两地都在亚洲。

活动:指导学生在亚洲地形图上找出以下几个地形单元: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等,通过观察图片,提问学生能否归纳出亚洲地形的分布特点——“中高周低”,然后分别展示沿着北纬30度纬线地形的剖面示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高周低的认识;
画图:

承转:开篇我们提到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亚洲是世界上大河最多的大洲。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那么亚洲这种中高周低的地势特点对亚洲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呢?
板书:二、河流:大河向X流
活动:指导学生在课本上找出相应的河流,并简单的用笔描一遍,插播一则注意事项,教会学生识别河流的源头、入海口、支流、干流(不是主流、非主流)。

最后由学生总结亚洲大多数大河流向的特点——从中部发源呈放射状向周边流向海洋。

着重强调中国的黄河、长江,运用古诗: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等等,我们常唱的事“大河向东流”那如果俄罗斯人唱的画,就是“大河向北流”,如果巴基斯坦人唱就是“大河向南流”,如果乌兹别克斯坦人唱,就是——“大河向西流”(首尾呼应,对应小标题)
随堂练习1:课本P8活动,分析北美洲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随堂练习2:填充图册
第二课时
导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亚洲的气候,关于气候,请同学们预习P10-P11,试着概括出亚洲气候的三个突出特点。

板书:三、气候
1、______性
2、______性
3、______性
师生互动:学生通过三分钟预习,举手/集体说出三个特点——多样性、大陆性、季风性
板书:将上述三个空填起
讲解:首先是多样性,请大家观察P10图6.13亚洲气候类型图,上节课我们说了亚洲的特点“高大”,因为太大,范围太广,南过赤道,北超极圈,所以既有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又有极圈以内的——寒带气候;既有印度热带季风气候暴雨成灾,又有伊拉克周边地区滴雨不下,既有中国东南沿海雨水充足,又有大陆内部干燥少雨,这便是亚洲气候的第一个特点——多样性。

第二,大陆性。

关于大陆性,我决定首先讲海洋性,因为学生对海洋性气候,尤其是对应的英国气候印象较深刻,上学期着重提到了英国人见面问天气及绅士带伞的习惯,多是因为该地降水较多,同时提出为什么英国是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首先得具备一个条件,就是——距离海洋较近。

由此,将知识从海洋性气候迁移到大陆性气候,引导学生自己构思出大陆性气候的基本特征,这是该环节我的主要思路。

同时通过展示新疆等内陆地区景观图片,展示大陆性气候的直观特征,使学生既了解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还是炎热)湿润。

此外可以进一步说“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提出温差大。

以及用到:“近海地区先得雨”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大陆性气候干燥的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较远。

板书:在2.大陆性后边加上:较干燥,温差大
第三,季风性。

这也是三个特点里面最常提及的,关于季风性,首先
通过复习(上学期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已经讲到过),展示季风图片
季风季风,顾名思义,就是会随着季节变化的风,我们以中国为例,或者以我们西安为例,同学们想一下我们西安在夏季和冬季风向的变化(夏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要埋汰人的时候说他喝西北风去吧,为啥不说喝东南风呢?因为西北风是冬季风啊,你说你去喝东南风,他还正乐意呢,温暖湿润,入口即化,喝着正舒服),东南风是从海洋吹响陆地,而西北风是从陆地吹响海洋,我们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上之水海上来,所以东南风能够带来丰沛的水汽,而西北风只能从内陆,从广袤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上带来沙尘
暴。

这便是亚洲气候的季风性。

随堂练习1:课本活动题
结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