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强化审计监督职能
2015-05-18 14:52:35 来源:卫生内部审计网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审计在各国各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而内部审计作为审计行业中的一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以说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时代变迁的快速增快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内部审计无论对各单位经济效益增加,还是成本的审核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对内部审计的内涵和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因此本文将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研究。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职责监督职能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
医院内部审计主要是指资金运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监督等,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搞好内部审计的监督,才能保证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有效实施和防止微观经济活动中违纪、违法行为发生。
二、强化审计监督职能的意义
(一)促进医院加强财务收支核算,提高增收节支。
内部审计可以预防医院投资决策的失误投资决策是医院重大的经济活动,医院的发展,硬件建设很重要,在大型设备的购置,基建投资方面,内部审计必不可少。
有关采购部门,基建部门应及时将有关计划书交审计人员审阅,审计人员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计划书及时出具审计意见。
在如何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建设资金、创造最佳效益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避免盲目投资,减少决策失误。
就医院经济合同而言,合同类型复杂,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涉及各方面的复杂关系。
为了医院的利益不受损害,内部审计应根据对方资质及有关证件,依据法规及市场行情资料先行认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
预测,提出建设性意见,防范医院投资决策所造成的失误,把好医院经济第一关。
(二)促进医院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医院业务收入额、业务支出额、业务收支结余额等经济指标和业务量指标的实际情况,剖析了解经济效益高低的原因,为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审计部门和审计干部,要紧紧围绕保持增长、扩大内需、强化基础、调整结构、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主线,认真履行职责,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各相关部门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要认真办理审计机关移送事项,形成良好的协作办案机制。
被审计单位要积极配合审计监督,自觉接受审计,正确对待审计结果,认真落实审计决定,切实搞好整改。
各级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和自身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审计队伍良好形象,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清正廉洁的审计队伍。
(三)可以发现和预防经济犯罪,维护财经法律。
内部审计有利于维护财经纪律医院的会计核算要遵守《医院财务制度》及《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依照财经法规办事,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标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在工程项目领域中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造成大量资金浪费和流失,而且败坏了党风,给腐败分子带来可乘之机。
通过内部审计,可以查清各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财经纪律。
单位审计部门要在看到形势发展主流和审计监督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财经领域存在的各种不规范行为甚至违法乱纪问题,清醒认识审计监督面临的繁重任务。
同时,严肃查处重大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特别是要加强对国家政策落实、改善和保障民生政策落实、经济安全问题、权利运行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和建设性作用。
我们可以从分析职务的犯罪特点来加强单位内部审计监督:
1.加强内部控制审计
企业内审部门应当把内控制度审计作为一项工作重点,通过审查和评价内控制度的合法性、健全性和有效性,确定各项内控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具体业务活动是否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不相关职务是否真正分开,对关键控制点是否进行了有效控制,所有的控制目标是否已达到要求。
通过审计,督促各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维护内控制度的严肃性,使之有效地发挥功能作用,从而达到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经营管理、制约权力分配、规范经济秩序、维护财经纪律的目
的,保证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按照既定的方针和程序健康、有效地运行,实现企业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经济行为的合法有效。
同时,还可以根据对内部控制强弱的评价信息,来确定专项审计查证的深度和广度,在内控薄弱的领域或环节扩展审计程序,确定专项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进行详细的审计查证,揭露问题,堵塞漏洞。
2.加强财务收支审计
实践证明,诱发职务犯罪、腐败现象严重的单位,其财务管理往往是失控的,具体表现为会计信息、特别是财务收支记录严重失真,或者严重违反财经纪律。
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应当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
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刘重点单位(特别是财务管理较差的单位)、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业务的审查,凡是列入审计重点的,都要落实责任到人头,坚决查深查透;另一方面,要注重抓好资金管理审计,把清查银行账户、检查账外资金作为审计重点,从资金流向人手,查清每项资金的来龙去脉,防止资金账外循环,消除经济犯罪和产生腐败的土壤。
3.加强专项审计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关注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对重要经济事项和“敏感地带”的监督,针对某个领域、某个环节、某项业务开展专项审计。
在专项审计中,根据内部审计的特点和有利条件,从计划、财务等要害部门人手,抓源头,掌握资金流向,事前把好预算审查关;事中要跟踪审计,把好资金使用关;事后把好会计核算关。
通过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审计,达到规范经济行为、保护企业权益、提高经济效益、维护财经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
4.加强后续审计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片面强调客观理由,在执行审计决定和采纳审计建议上大打折扣,影响了审计的最终效果。
因此,内审部门应当加强后续审计,全面落实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审查问题是否得到了纠正、账目是否如期按要求进行了调整、有关人员是否受到了必要的处理处罚等。
对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应当给予严肃处理,以保证审计决定得到贯彻执行。
5.加大处理处罚和打击力度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界定违纪违规乃至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政治、经济、法律责任以及领导者的连带责任。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根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依法分别对被审计单位以及当事人、指使人和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有关领导进行恰如其分的处理处罚,对有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纪违规倾向和苗头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人员,要实行苗头惩戒,及时进行谈话提醒,问题严重的还应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或经济处罚;对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惩处、严厉打击。
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增加违纪犯罪成本,让不法分子得不偿失,直至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这样才会使他们在实施违法乱纪行为时有所顾忌,消除侥幸心理,重新规范个人的经济行为,从而达到有效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