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锋1235108亚太地区海平面的变化一、概要本文主要叙述了在不同时期关于亚太地区海平面升降的变化。
着重从澳大利亚、日本以及其他东南亚地区的进行讨论,介绍不同冰期时代,海平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海平面的变化。
二、确定亚洲海平面变化的方法确定全球全球海平面变化相对幅度的方法包括:(1)测量大路边缘沉积物上超的数值;(2)测量海相沉积旋回的厚度和古海滨线标志之间的高程和距离;(3)测量单个热构造沉降曲线和叠加的地壳沉降曲线上的摄动;(4)测量沉积物中同位素的变化;(5)测量在本地充填作图和数值模拟的逆题解中使用的变量的大小,同时可以综合上述的某种方法或者全部方法观测海平面的变化。
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对亚洲地球海平面记录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值模拟、通过钻井确定、放射性同位素分析等这些方法。
三、不同亚太地区第四纪时期海平面的变化在亚太地区,全新世的海平面变化大致一样。
其中也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中全新世海平面有所上升,而晚全新世海平面的下降。
具体而言,西南印度洋早全新世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到中全新世海平面达到高值(海平面上升3.5m)以及随后的海平面下降,毛里求斯、留尼旺岛马约特岛(印度洋西部)的全新世海平面变化记录显示海平面上升。
印度洋北部全新世海平面持续上升;亚洲东南部地区海平面的变化现在还没同意意见;亚洲北部全新世的相对海平面低于现代海平面2m。
澳大利亚全新世海平面最高出现在距今7000年,紧接着海平面持续下降至晚全新世。
太平洋中晚全新世中央洋盆内部的出露。
四、对亚太地区海平面升降的研究4.1、冰后期澳大利亚东部海平面的变化4.11、对澳大利亚冰期海平面变化介绍澳大利亚冰期以后的海平面变化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热点的主题。
在全新世时期,澳大利亚东部(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海平面的上升一直以来缺乏地层和地貌的证据,现在,通过沙滩上接近高水位线(高水位标志)处八个淡水泥炭放射性碳年代的测定支持这一观点。
这些时间的范围从2985到4730年(平均3625年)。
再结合以前在HWM以下的原位树桩的老木时间和沉没的潮坪环境中贝壳的放射性c14测定,他们无法表明,在2985至9000年前,海平面上涨高于现在的位置。
4.12、环境样品在沿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海岸的很多地方,退化的沙丘和波冲刷下的海滩暴露了泥炭床。
这些泥炭床通常露出在的后滨区,厚度范围1到6英尺。
他们可能扩展为平行于海滩,从几英尺到几英里的连续露头。
大型原位树桩经常出现泥炭。
对花粉和植物的分析表明,该泥炭地已经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植物群落。
所有这些群落都明显地与海岸线占据沙丘洼地、泻湖和海滨洼地处现存的植被类型吻合,这些环境本质上都是淡水区域,而非沼泽地和或典型的大陆。
(对这些地区八种泥煤和三种树桩样品的年代进行分析,对其他环境关于冰后期海平面问题的试验,对泥煤和有机泥的生态特征总结。
)4.13、泥炭和残端样品为了评估来自海平面升降变化而得到的泥炭和残端样品的重要性,可以做了两个假定。
首先,新鲜或很久的富含碳材料的污染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其日期。
所有样品被积累的河海邱沙所掩埋,而这预示着由于泥炭被向陆地迁移的河沙掩埋,根系污染显得重要。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残端样本在HWM(样品.IO)或略低于(样品.9,11)收集的,但是残端样品显示的采集时间(样品9,10,11,表1)却是晚于相邻的泥炭的。
这种变化的原因不明确,但其表明了从泥炭床的残端日期与泥炭本身检测得到日期可能不一致。
第二个假设是从悉尼北至昆士兰州南部的海岸线是稳定的泥炭床海拔区域,它的沉降的影响最小。
虽然只有少数地区已被详细研究,很少有证据支撑沿着这条海岸的构造活动性的差异(LANGFORD-SMITH和Thom,1968)。
在古生代或中生代形成的基石形成的广阔海湾里,当泥炭和精细质感的无机沉积物构成的部分填充物形成的广阔海湾时,局部沉降并不重要。
在斯蒂芬斯港美荷湖面积(THOM1965年)和麦克雷河流三角洲平原(冰雹,1965)的研究表明,在广阔海湾这经常遇到第四纪口的50-200英尺沙。
压实的效应必须考虑作为日期的变异性的一个因素,因为样品并不总是在基地的泥炭领域内收集。
但是,压实的量可以作为1英尺的数量级。
这个问题和泥炭淡水源点共同意味着COLEMAN和史密斯(1964)绘制曲线的类型将没有多大的意义。
泥炭沉积,尤其是含有原位树桩的那些沉积,其沉积点显示在或靠近水表位置。
在泥炭形成的沿海各地的典型的环境中,淡水表有可能会达到或略高于平均海平面高度,这个海平面高度取决于被沙障所阻滞的泻湖,沼泽或湿地。
因此,在我们对海平面波动所决定露出泥炭和树桩日期的认识的主要贡献是海平面已经不能高于在2900和至少9000 BP的位置。
缺乏在淡水泥炭和有机泥浆沉积物的海水或苦咸水表明,高于2900 BP的高海洋的证据是非常薄弱的。
这种观点支持JELGERSMA(1961,pp.63-64)基于来自荷兰的数据的结论:“虽然泥炭可能已经形成数米的海拔,在Fairbridge的阶段,它可以很难被认为泥炭在低于海平面的形成了许多米”。
4.14、其它环境样品从其他环境和地层中得到的数据再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这个结论。
贝壳分析由于存在污染的可能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比较不可信。
潮滩环境的数据主要有泥炭煤柱数据组成,尽管Notospisula cretacea贝壳分析(sample no. 12)与其它的贝壳样品(no. 13, 14)年代相比似乎异常的古老(sample no. 12)。
4.15、结论澳大利亚东部海滩一些列泥煤和地面树桩的放射性碳时间序列测定结果,完全支持海平面在全新纪并没有上升的假说。
澳大利亚东部边缘属于典型稳定的海岸线地质构造,没有足够的地层学证据表明泥煤因为海岸线的上升而出现下层的现象。
这些时间序列结合贝壳和湖底有机泥样品,很好地反驳了FAIRBRIDGE (1961) 、GILL (1961)和W ARD (1965)等发布的关于澳大利亚海平面升降的证据。
本文所提供的证据表明,在今后的评估该大陆海平面变化时必须要仔细地考虑到环境因素和那些已经公开发表的材料。
此外,特别是外露的泥煤样品,均单一地位于与海平面以上的位置,这一现象值得注意,再者,建立冰期后海平面升降曲线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4.2、巽他陆架冰末期的海平面升降从位于东南亚稳定的巽他陆架板块的硅质碎屑系统中,推断出冰盛末期海平面的上升。
2.1到1.4万年期间覆盖的记录很差。
从珊瑚礁记录上,一般能够确定海平面的变化。
在融水脉冲1A期间海平面在300年上升到16米。
对珊瑚礁(如巴巴多斯、塔希提岛、新几内亚)进行U/Th或者放射性碳测定年代方法,可以绘制消冰期后期的海平面曲线。
巴巴多斯记录仅仅包含少量的数据,缺少冰后期海平面上升早期的数据;塔希提岛是从1.38万年开始记录晚更新世的珊瑚单元;新几内亚是从1.31万年开始记录,其位于一个强烈板块上升地带。
大约在1.4万年前对应于融水脉冲(MWP)1A期间大部分记录都缺失。
在那段时期海平面剧烈上升被认为是在加勒比海-大西洋区珊瑚体突然加深。
从各种记录中,有晚冰河期海平面上升的两种变动模型:(1)海平面稳定的上升连续模型,其海侵速率是变化。
(2)偶然模型,海平面阶段性上升,期间有几次间歇期,甚至有侵蚀阶段。
沿着两个横截面收集了50多沉积岩心:第一个横截面是东北-西南向,从大陆坡上到陆架中间部分,在北巽他河区域延伸600千米。
第二条横截面从东到西,在湄公河三角洲区域有200千米。
通过分析沉积环境,第二条剖面的记录用来确定海平面的相对位置。
可以从海侵体系盆地识别红树林沼泽、泥沼泽和粗粒度硅质碎屑沉积,海侵体系形成与潮差小于2米的小潮环境。
在陆源来源处分析陆源器官物质能够提高额外的信息。
对海岸及陆地区域上一些岩性上获取数据,由于沉积物的组成比较复杂,陆生和海洋生物组织,新老组织相互混合,需要有效的数据才能够清晰的鉴别这些物质。
在潮滩沉积处测量红树林树根、较大树木碎屑和粗粒泥炭碎屑作为海平面的指示。
另外,从陆向三角洲平原、海湾泻湖、从海底有孔虫探测其中所含的植物体。
因为生物组织迁移和重新改造会引起海平面年龄测量的偏差,需要尽量的混合不同陆生生物来测量估计。
巽他陆架剖面的附近,海侵冰后期的水深为70米到126米。
在更新世晚期,地表成土作用指示了一个在2.2万年平静低海平面。
该表面被海侵沿岸沉积物所覆盖,一些地方被下切河道切割,能够从浅层地震勘测上面观测到,这属于海水泛滥以前北巽他河最终阶段。
快速横向和纵向上相的变化,最终沉积脉冲或者几千年间歇期记录了2.1到1.23万年前的特征,岩心来自于巽他陆架的越南部分有相似的沉积环境,沉积时间是1.3到1.1万年,其相应的深度为56到48米。
一段间歇期以后海岸砂岩覆盖了海侵沉积。
这些覆盖层年代的变化非常广泛,从1.24到0.41万年,指示了这些陆架沉积的改造和近代的混合。
如图1,呈现了来自巽他陆架冰后期海平面曲线的前部分作为一概率带,考虑到相对于现在海平面的不确定年代和位置的相对数据。
这曲线能够被划分为四部分。
图1 从海岸相数据得到关于巽他大陆海平面曲线第一部分:在21.0到19.0ka 期间,是LGM 的最终阶段,海平面从-116米到-114,上升速度为0.1米每100年(1σ=0.14米每100年)第二部分:在19.0到14.6ka 期间,海平面从-114米到-96,上升速度为0.41米每100年(1σ=±0.08米每100年)第三部分:在14.6到14.3ka 期间,海平面从-96米到-80,上升速度为5.33米每100年(1σ=±0.08米每100年)第四部分:在14.3到13.1ka 期间,海平面从-80米到-64,上升速度为1.33米每100年(1σ=±0.33米每100年)控制点覆盖整个时间范围的曲线,其中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填充了大量的时间间隔,而在珊瑚礁海平面记录上是没有数据点。
对于第二部分,数据来自16.6到15.4ka 期间,海平面上升具有中等和连续加速的特征,充填了在3ka 巴巴多斯曲线的间隙。
第三部分,海平面快速上升16米的特点。
从15.3到14.4ka 期间,14C 稳定时期可能是由于海洋环流引起较大的改变引起,海洋环流与强烈的MWP 1A 有联系。
在14C 年龄转换到校正年龄过程中,14C 稳定时期不能准备确定。
在海平面突然上升的下部分的两个年龄值比稳定时期后期年轻,指明了在平稳时期所有年龄值中最年轻的值最适合绘制成曲线。
图2 海平面升降数据 在巽他陆架海平面曲线和其他U/Th 时间曲线或者使用INTCAL98/CALIB 4.0校正的14C 时间曲线,如图2.对于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我们观察到U/Th 测量的巴巴多斯海平面曲线和14C测量的巽他海平面曲线有显著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