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污水处理PPT
E= Q/A
式中: E — 油珠颗粒的分离效率; u — 油珠颗粒的上浮速度; Q/A — 表面负荷率; Q — 处理流量; A — 除油设备水平工作面积。 浮升速度u可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 u = 18 g m ( r r ) d
2
p
w
o
••••• •
(式2-2-2)
式中: u — 油珠颗粒的浮升速度,m/s; g — 重力加速度,m/s2; — 污水的动力粘度,Pa.s; w — 污水的密度,kg/m3; o — 油的密度,kg/m3;
2. 斜板板组工艺计算
(1) 斜板板组水力计算 根据含油污水油珠运动规律:当某一粒径的油珠P,处于斜板中某一位置 时,它具有上浮速度V0,轴向速度V。由此可建立质点P的y方向与x方向瞬时合 成速度u、v的方程式,即:
+ C1 y =ud t + C2 x=vd t
••••••••• • 2-2-4) (式 ••••••••• • 2-2-5) (式
7--溢流管 8--集油槽 9--出油管 10--排污管
二、斜板(管)除油罐
1. 原理
斜板(管)除油是目前最常用的高效除油方法之一,它同样属于物理法除 油范畴。斜板(管)除油的基本原理是“浅层沉淀”,又称“浅池理论”,通俗 的讲,若将水深为H的除油设备分隔为n个水深为H/n的分离池,而当分离池的长 度为原除油分离区长度的1/n时,便可处理与原来的分离区同样的水量,并达到 完全相同的效果。为了让浮升到斜板(管)上部的油珠便于流动和排除,把这些 浅的分离池倾斜一定角度(通常为45°~ 60°),超过污油流动的休止角。这就 形成了所谓的斜板(管)除油罐。 假设除油设备的高度为H,油珠颗粒分离时间为t,则表面负荷率可表示 为Q/A=H/t,将其代入分离效率公式,可得:
四、气浮除油(除悬浮物)
1. 基本原理
气浮就是在含油污水中通入空气(或天然气)设法使水中产生微细气泡,有 时还需加入浮选剂或混凝剂,使污水中颗粒为0.25~25m的乳化油和分散油或水中 悬浮颗粒粘附在气泡上,随气体一起上浮到水面并加以回收,从而达到含油污水除 油除悬浮物的目的。 由物理学基本概念得知,各种液体都有表面能,其表达式为:
u = Kd 02
••••••••• • 2-2-34) (式
可以看出,油珠上浮速度与油珠粒径平方成正比。如果在污水沉降之前设 法使油珠粒径增大,则可大大增大油珠上浮速度,进而使污水在沉降罐中向下 流速(v)加大,这样便可提高除油罐效率。有关学者经过大量研究,采用粗粒 化法(也称聚结)可达到增大油珠粒径的目的。以上便是粗粒化除油的理论依 据。
谢谢!
W =s S
•••••••••••• • • 2-2-35) (式
式中: W — 表面能,J;s — 表面张力,N/m;S — 液体表面面积,m2。
同样界面能也等于界面张力乘界面面积,界面能也有减小至最小的趋势,所 以水中油呈圆球形。当把空气通入含有分散油的污水中,形成大量微小气泡,油 粒同样具有粘附到气泡上的趋势以减少其界面能。 为使污水中有些亲水性的悬浮物用气浮法分离,则应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浮 选剂使悬浮物表面变为疏水性物质,使其易于粘附在气泡上去除。浮选剂是由极 性-非极性分子组成,为表面活性物质,例如含油污水中的环烷酸及脂肪酸都可起 浮选剂作用。有时水中乳化油含量较高时,气浮之前还需加混凝剂进行破乳,使 水中油呈分散油状态以便于气泡粘附易于用气浮法分离。
2. 装置结构
自然除油设施一般兼有调储功能,油水分离效率不够高,通常 工艺结构采用下向流设置。如图2-2-1所示,立式容器上部设收油构件, 中上部设配水构件,中下部设集水构件,底部设排污构件。
8 7 3
1--进水管 2--中心反应筒 3--配水管 4--集水管 5--中心管柱 6--出水管
2 1 10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9
油田污水处理PPT
——陈刚
1. 基本原理
• 一、自然除油
自然除油是属于物理法除油范畴,是一种重 力分离技术。重力分离法处理含油污水, 是根据油和水的密度不同,利用油和水的 密度差使油上浮,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 含油污水在这种重力分离池中的分离效率 为: u • • • • • • • • • • • •(式2-2-1)
••••• • 2-2-6) (式
• (式 2-2-7)
三、粗粒化(聚结)除油
1. 粗化(聚结)除油机理
所谓粗粒化,就是使含油污水通过一个装有填充物(也叫粗粒化材料)的 装置,在污水流经填充物时,使油珠由小变大的过程。经过粗粒化后的污水,其 含油量及污油性质并不变化,只是更容易用重力分离法将油除去。粗粒化处理的 对象主要是水中的分散油,粗粒化除油是粗粒化及相应的沉降过程的总称。油珠 浮升符合斯托克斯公式(式2-2-2),该式这表明,对温度一定的特定污水而言, 其动力粘滞系数、污水密度、污油密度和重力加速度都是一定值,上式可简化为:
油膜到水相中仍形成油珠,该油珠粒径比聚结前的 油珠粒径要大,从而达到粗粒化的目的。
“碰撞聚结” 理论建立在疏油材料基础上。
无论由粒状的或是纤维状的粗粒化材料组成的粗粒
化床,其空隙均构成互相连续的通道,尤如无数根
直径很小交错分布的微管。当含油污水流经该床时,
由于粗粒化材料是疏油的,两个或多个油珠有可能
“润湿聚结” 理论建立在亲油性粗粒化材料的
基础上。当含油污水流经由亲油性材料组成的粗粒
化床时,分散油珠便在材料表面润湿附着,这样材 料表面几乎全被油包住,再流来的油珠也更容易润 湿附着在上面,因而附着的油珠不断聚结扩大并形 成油膜。由于浮力和反向水流冲击作用,油膜开始
脱落,于是材料表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更新。脱落的
E =
u u ut = = Q / A H /t H
• • • •(式 • 2-2-3)
从(式2-2-3)可见,重力分离除油设备的除油效率是其分离高度的函数, 减小除油设备的分离高度,可以提高除油效率。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除油设备的 分离高度越小,油珠颗粒上浮到表面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因此在油水分离设备 中加设斜板,增加分离设备的工作表面积,缩小分离高度,从而可提高油珠颗粒 的去除效率。
同时与管壁碰撞或互相碰撞。其冲量足可以使它们 合并成为一个较大的油珠,从而达到粗粒化的目的。
2. 粗粒化材料(聚结板材)的选择
国内各油田目前工业化的粗粒化装置大多是用粒状材料,各种材料性能可见 表2-2-3。 粗粒化材料物性表 表2-2-3
材料名称 聚丙烯 无烟煤 陶粒 石英砂 蛇纹石 润湿角 738’ 1318’ 7242’ 9930’ 729’ 相对密度 0.91 1.60 1.50 2.66 2.52 水温44C; 介质为净化后含油污水 润湿剂为原油 润湿角测定条件
粗粒化材料选择原则为:耐油性能好,不能被油溶解或溶涨;具有一定 的机械强度,且不易磨损;不易板结,冲洗方便;一般主张用亲油性材料; 尽量采用相对密度大于1的材料;货源充足,加工、运输方便,价格便宜;粒 径3~5mm为宜。
对于聚结板材通常可采用聚氯乙烯、聚丙烯塑料、玻璃钢、普通碳钢和 不锈钢等。具体选用哪种材质的聚结板,要根据处理水质特性和生产实际需 要来确定。一般说来,聚丙烯和玻璃钢塑料聚结板属湿润聚结范畴;纯聚丙 烯板材,当吸油接近饱和时纤维周围会产生油水界面引起的分子膜状薄油膜, 吸油趋于平衡,影响聚结效果。玻璃钢材质吸油时对油水界面引起的分子膜 状薄油膜影响较小,吸油功能可保持良好,但板材加工难度较大。碳钢和不 锈钢聚结板材属碰撞聚结范畴,板材表面经过特殊处理后,亲水性能良好。 不锈钢板聚结效果优于碳钢板,其运行寿命也大于碳钢板,但不锈钢板造价 远高于碳钢板。
0
从图2-2-2可知,油珠P在y方向的瞬时 合速度为:u=V0cosα;在x方向的瞬时合速度 为:v=V-V0sinα,将上式代入式2-2-4、式22-5中即得油珠P的运动方程,它适于各种计 算方法,其运动方程式如下:
0
α
α
+ c2 • t x=( V - V0 sina )d
+ c1 t y = V0 cos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