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专题02 世界地理概况和亚洲(讲)【课标细化】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3.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4.世界人口的分布。
5.亚洲的地理特征6.以全球或大洲图为背景,结合其他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考查世界海陆分布、人种分布及某些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
【核心突破】一、世界陆地与海洋1.洲、洋界线及分布2.(1)五种基本陆地地形(2)海底地形【方法技巧】世界重要海峡(包括运河)及其意义1.世界主要海峡及其意义沟通的(1)关于甲、乙、丙海域海水盐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海域海水盐度西北部低、东南部高B.乙海域海水盐度西北部高,东南部低C.丙海域盐度自出口处向海内逐渐增加D.盐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甲、乙、丙【答案】D(2)乙海域是我国某资源主要的进口来源地,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 A.我国自乙海域进口的资源是石油B.从乙海域至我国的轮船途中依次经过曼德海峡、北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C.夏季,运输该资源的轮船来我国途中经过北印度洋时顺水顺风D.冬季,自我国去乙海域的轮船经过北印度洋时顺水顺风【解析】考查自然资源、世界主要海域、洋流。
曼德海峡位于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之间,从波斯湾到我国不需要经过该海峡。
【答案】B(3)有关甲海域面积变化及其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 A.面积扩大 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面积扩大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C.面积缩小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面积缩小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答案】A【针对练习】1.读图,回答(1)~(3)题。
(1)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十分接近,它们是( )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2)从B大洲最大港口至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下图中的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3)春分日重庆太阳高度最大时,H大洋某岛屿正好日出。
此时,两架飞机从该岛同时起飞,甲沿经线向南飞行至南极点,乙沿纬线飞行一圈,则甲比乙穿越六大板块的数目( )A.多1个B.多2个C.少1个D.少2个【解析】本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比较、六大板块的分布、世界上重要海峡的地理位置以及大体的轮廓,重要的经纬线穿越的地区等。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序号与各大洲、大洋的对应关系是:G—亚洲,F—非洲,E—北美洲,D—南美洲,C—南极洲,B—欧洲,A—大洋洲,K—太平洋,I—大西洋,J—印度洋,H—北冰洋。
第(2)题,四大海峡中,①—直布罗陀海峡,②—英吉利海峡,③—台湾海峡,④—马六甲海峡。
第(3)题,春分日全球各地6时日出,太阳高度最大时为当地时间12时。
由题目可知重庆与该岛相差6小时,即经度相差90°,重庆在105°E~110°E之间。
所以该岛的经度应该为15°E~20°E,故甲沿经线向南飞行穿越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乙沿纬线飞行穿越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答案】 (1)B (2)D (3)A2.下图是一组海峡示意图(图中数字是经纬度)。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海峡中不是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海峡是()A.①海峡B.②海峡C.③海峡D.④海峡(2)上述海峡中属于印度洋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D(2)C二七大洲位置和地形特征、高原,中部是平原;⑶冰川地形1.绝对定位(经纬网定位)区域位置的判读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不能正确定位,往往影响着其他问题的解决。
因此要做好区域位置的判读,我们首先建立全球海陆分布模型,掌握世界主要大洲、大洋的经纬度分布。
如图所示:经纬网成为区域地理试题中重要的背景要素。
应该在脑中用重要的经纬线编织一个“数字化”的立体地球。
如选择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经线、160°E经线、120°E经线等经纬线,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气候类型等,然后进行组合叠加,形成“脑图”。
如下图所示:其次是选取十条重要的经纬线作为参照帮助记忆,总结如下表。
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如下图:3.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定位如海陆轮廓的形状、地形起伏特点、河流弯曲入海状态、湖泊的形状、城市、人文建筑等特征,之后通过联想定位。
几个重要海上交通要道的比较:4.特殊地理事物定位(1)轮廓形状定位。
抓住大洲、国家等区域轮廓的突出形状,模拟成熟悉事物形象或几何图形帮助辨识。
如美国本土略呈长方形、印度像由三个不等的三角形组成的复合三角形,埃及近似梯形、法国呈六边形、英国轮廓像一只正在吃青草的兔子等。
(2)水系形状状况。
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等。
(3)地形剖面信息。
非洲赤道剖面西低东高,北美洲大陆两边高、中部低等。
【典例分析】【例2】下面的经纬网简图中,X地位于大陆的东海岸,Y地在大洲的西海岸,读图回答(1)~(3)题。
(1)X—Y位于 ( )A.北半球亚欧大陆两岸B.南半球大西洋两岸C.北半球太平洋两岸D.南半球印度洋两岸(2)下列四项中,属于Y地所在国的是 ( )A.富士山B.鲁尔区C.大分水岭D.“硅谷”(3)当Y地一年中夜最长的时期 ( )A.X地正值多雨季节B.Y地正值多雨季节C.X地为水稻播种季节D.Y地为小麦收获季节【答案】(1)C (2)D (3)B【针对练习】3.读大陆、海洋分布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大陆是( )A.亚欧大陆、非洲大陆B.南美大陆、非洲大陆 C.南极洲大陆、非洲大陆 D.南美大陆、北美大陆(2)图中四个地区所在沿海海域的海水温度分布不正确的是( )A.a>c B.b>d C.d>c D.a>b(3)字母附近地区可能为荒漠的是( )A.a B.b C.c D.d【解析】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结合纬度位置,可能是南美大陆或非洲大陆;四个海域的温度最可能是a >c,b>d或者d>c,a和b不好确定,若在南美大陆,则a<b;c地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为热带荒漠分布区。
【答案】(1)B (2)D (3)C4.读“世界输电电缆示意图”和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太阳能发电是全球各国非常重视的研究项目。
为了充分利用全球的太阳能资源,科学家设想,把全球太阳能电站联成网络(如上图,图中的A、B、C、D、E、F、G、H为世界上一些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以便在昼夜半球之间调节太阳能的余缺。
(1)图中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幅剖面图对应的大洲分别是甲,乙。
两大洲地形特征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MN为晨线,则上述地点中此时太阳能发电效能最高的是________,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
(4)图中各点位于世界两大山系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多分布于副热带地区;多分布于高原、山地和内陆地区(2)北美洲大洋洲在东西方向上分为三大地形区,有山地、高原、平原相间分布(3)D 全年高温干燥(4)A、C、E、H三、世界自然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一般来说,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对一些小的岛屿来说就不一定了,如香港岛年降水量超过1600mm,但是淡水资源不足,需从大陆调水,这是由于香港岛面积小,没有大的河流和湖泊蓄积淡水,降下来的雨水大部分流入海洋,因而淡水资源不足。
【典例分析】【例3】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
据此回答(1)~(2)题。
(1)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 )①用水量大②降水丰富③干旱少雨④污染严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节约用水②国内跨流域调水③人工降水④循环用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1)A (2)D【针对练习】5.目前,有学者依据当今世界油气储量、产销特征和政治经济发展前景,将全球油气地缘经济格局划分为“石油心脏地带”“内需求型地带(进、出口量均较少)”和“外需求型地带(进口量较大)”。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国家中,位于图中石油心脏地带的有__________A.阿联酋B.埃及C.德国D.俄罗斯E.澳大利亚F.中国G.加拿大(2)根据日本和英国的石油开采和使用状况,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油气地缘经济格局?日本:_____________;英国:_____________。
(3)美国国内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为什么还要将其列入“外需求型地带?”(4)巴西和法国为了减少石油进口数量,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巴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要求熟练掌握世界石油的分布及重要国家的能源状况。
【答案】(1)ABD (2)外需求型地带内需求型地带(3)美国工农业发达,油气消耗量大于生产量。
(4)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开发核电四、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及联系1.识记亚洲重要经纬线及经过的地形区2.气候特征成因及分布(1)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成因①所跨纬度在各大洲中最广,地形起伏大,使各地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差异很大;②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促成了大陆性气候范围广大;③巨大的大陆东临广袤的海洋,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3)分布3.地形、气候与河流【方法技巧】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区域综合分析法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全球、国家、地区间的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的形成,均是各种自然、经济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要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级别地理综合体内部的状况及特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才能对其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获得正确、完整的认识。
因此,区域综合分析法是地理研究中运用得相当广泛的一种方法。
地理研究中运用区域综合分析法应遵循如下思路与程序:【典例分析】【例4】读沿40°N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3)题。
(1)有关E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在国家是伊拉克 B.地形以山地为主C.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D.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深刻(2)有关F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B.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C.该地有所在国家最大的内流河 D.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地森林资源丰富 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C.G地为青藏高原 D.图中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增加【答案】(1)C (2)C (3)B【针对分析】6.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