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从“酒”字看中国的酒文化内涵

(完整word版)从“酒”字看中国的酒文化内涵

从“酒”字看中国的“酒”文化内涵
中国的酿酒历史可以说是颇为久远,早在新时期时代,那时候的人们就
会用谷物酿酒。

到了夏朝酿酒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有多处的文献记载,江
统《酒诰》云:“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又曰杜康。

”《说文解字》载,“古
者仪狄作酒醪, 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

杜康作秫酒。

”《战国策;魏策二》和《吕氏春秋》皆提及仪狄作酒,且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墓葬出土大量酒器。

从此,中国的酿酒业日益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一、酒的本义及源流。

酒, 甲骨文作《说文解字》:“酒,就也。

”酒同酉,《说文解字》:“酉,[与久切],
就也, 酒即为黄酒,是有别于甜酒的一种,它是商代用曲酿酒的见证,卜辞中有多用酒祭祀的记载。

酉彡字在甲骨中常见,但酒、酉彡并非同字。

在马如森的《酒、酉彡辨》,其中就指出“燎、酉彡,酉彡假为槱,都是祭名,积木燎以祭。

”酉彡为用酒祭祀之专用字,被视为酉彡祭,二者不可等同视之。

二、酒的品种繁多,见于甲骨文记载的至少有三种,即酒、醴、鬯。

醴,甲骨文作,甘酒。

主要用大米和麦芽酿制而成,含渣较多。

段玉裁“醴”下注曰:“汁滓相将,盖如今江东人家之自酒,滓即糟也,滓多,故酌醴者用柶,醴甘,故曰如今甜酒,恬即甛也。

”《释名;释饮食》载“醴,齐醴,礼也。

酿之一宿而成礼,有酒味而已也。

《说文解字》也云“醴,酒,一宿熟也。

”《汉书;楚元王传》:“穆王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王设醴”。

可见醴是被当作一般的饮品,与酒有一定区别。

有时醴与豊常被视为同字。

鬯,甲骨文作, 是个独体象物字,如米在器中酿酒之形。

鬯即象酒在器中之
形,鬯之为酒不为草,当成定论。

”即鬯为之酒也,且为香酒。

《说文解字》:“鬯,以秬酿鬰草,芬芳攸服以降神也。

那么可以看出鬯,是一种香酒。

字形也可看作用香草滤酒之形,这样也不失为一种香酒。

鬯又是御酒,规格较高,用于祭祀的对象地位也较高。

三、酒、醴、鬯的多种用途,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从上述的三个字中可以看出,虽说酒的用处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祭
祀之用。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更是儒教礼仪中最重要的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

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

祭祀有严格的等级界限。

天神地祇只能由天
子祭祀。

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

士庶人则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


了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以天为尊”的概念,奠定了儒学在中国
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酒的甘甜、醇洌,也成了中国人生活的必需品之一,与人们的生活休戚
相关。

“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理,无酒不成欢,无酒欠敬意”。

庆典、食客、饯别、羁旅、解愁、祈福、禳灾、良辰、佳节都要饮酒。

饮者甚众,从氏族社会的酋长到封建社会的皇帝,从达官巨富到贫儒乞丐,从君子僧道到烟花浪子,男女老少都与酒结过缘。

其实中国人的饮酒传统,正是对于儒家文化的崇拜。

四、中国酒文化的内涵
中国酒文化的内涵实质就是中国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宣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人处世的理念。

1、酒与诗歌。

我国历史上就有“酒文一家”、“酒文天地缘”之说。

从我国三千年前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当代诗人郭沫若的《女神》、郭小川的《祝酒歌》等,他们诗作的字里行间,随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诗酒兼优的大家名流更是灿若星辰。

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曾写过《饮酒》组诗,他的《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正是他在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之后,选择了独善其身,选择了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

李白流传下来的1000首诗中,说到酒的就有170首,其中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太白以酒做邀,想和天上的神仙对饮,可见他的雄心壮志。

在李白的诗里,“酒”似乎成了李白伟大抱负的代言,成了一种象征。

李白借“酒”来抒情表意,表达他想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

苏东坡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他的嗜酒也堪称“一绝”,他不仅爱饮酒,善品酒,还亲自动手酿过六、七种酒,并写出了一篇论述酿酒技术的重要专著《东坡酒经》。

爱国大诗人陆游的酒诗数量之多,更居宋人之首。

仅仅《陆放翁词选》一书中选录了338首,其中有87首飘着酒香。

2、酒文化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

不同个人的审美情趣不同,如李白的豪放飘逸与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机智幽默与陆游的慷慨激昂;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审美情趣,如白居易前期的兼济天下、后期的独善其身,李清照前期的天真烂漫,后期的苍凉沉痛等等,无不毕现于杯酒之中。

各种审美情趣都是该时代精神和该阶层人士风格的曲折映象。

在中国物质层面的饮酒,表达的也多是精神层面的主旨。

酒作为中国人追求个性自由的基本需求的替代物,与政治军事、皇权社稷、世俗人情、悲欢离合、亲疏远近、喜怒哀乐、性情风度等有着密切联系。

而这其中所包含的人生哲学、做人做事的态度、正是儒学所要宣扬的行仁义、信仰“中庸之道”,做人一定要“君子坦荡荡”,做事要“克己复礼”。

因此,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中国的酒文化中就可见一斑。

都知中国人热爱饮酒,却不知中国人的饮酒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崇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