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

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

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
09
一、学习观
(1)行为主义
①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

②联结主义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联结公式是S-R。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③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即时强化是行为学习的关键。

④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并不依赖于直接强化,它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但具有认知性。

(2)认知主义
①格式塔学习理论: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了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
新的格式塔。

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②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③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
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④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的本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
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⑤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3)建构主义
共性: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赋予信息以意义,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个性:①激进建构主义:真正的学习发生在主体遇到“适应困难”的时候,在此时,学习动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②生成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先前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③认知灵活性理论: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

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

(4)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述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重视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处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①马斯洛的学习理论:倡导内在学习,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

②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

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二、知识观
(1)行为主义
知识是通过强化习得的。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
得的。

(2)认知主义
知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真实的、可靠的、稳定的。

倾向于把知识看成是由外部输入的,认为知识是由言语来表征,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把知识准确地传递给学生。

(3)建构主义
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

(4)人本主义
罗杰斯强调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

只有当学生正确地了解到所学内容的用处时,学习才成为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

罗杰斯还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获得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

三、教学观
(1)行为主义
①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在实际教育中,学生的一些情感和态度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而学到的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情感反应。

②联结主义理论:教师要集中并练习那些应结合的联结,并且奖励所想要的联结。

效果律要求教师要使用一些具体奖励,如小红花、口头表扬等。

练习律要求教师通过大量重复、练习和操练来训练学生。

③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塑造是指对与期望行为越来越接近行为的强化。

它旨在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④社会认知理论:教师要监控学生习得行为的表现,进行角色示范,促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

教师要合理运用去抑制效应、抑制效应和社会促进效应。

(2)认知主义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建构主义
教学要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4)人本主义
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在学习和自由学习。

①马斯洛的学习理论:教育的作用只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

②罗杰斯的学习理论: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四、学生观
(1)行为主义
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2)认知主义
承认学生是被刺激的对象,也注意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每个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态度并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界刺激做出主动地、有选择性的反应。

(3)建构主义
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

(4)人本主义
强调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以人为本,研究人的本性、经验、价值、潜能、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

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述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重视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处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