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网络研究文献综述

创新网络研究文献综述

目录
1 引言 .................................................................................................................................. 1 2 创新网络概念.................................................................................................................. 1 3 创新网络中企业主体 ..................................................................................................... 3 4 创新网络发展和演化 ..................................................................................................... 4 5 创新网络中知识管理 ..................................................................................................... 6 6 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关系 ............................................................................................. 7 7 结论 ................................................................................................................................ 10 参考文献 .................................................................................................................................. 11
1
创新网络研究文献综述
创新网络研究最早出现在国外。Lundwall(1988)认为创新参与者之间通过各种途径联 系在一起形成不同网络,创新网络就是创新参与者在创新过程中通过相互联结所产生的联 网行为,创新网络会影响创新活动开展[3]。“创新网络”概念源自于创新研究领域重要期 刊《Research Policy》中关于“创新者网络”研究专集。在该期导论文章[4]和弗里曼总结 性论文中[5],作者完全等价交替使用“创新者网络”、“创新网络”等概念,并将创新过程 中企业联网行为比作“创新联网”。弗里曼(1991)引证并接受 Imai and Baba 对创新网络的 定义,认为创新网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网络架构主要联结机制是企 业间创新合作关系,并进一步把创新网络类型分为:合资企业和研究公司、合作 R&D 协 议、技术交流协议、直接投资、许可证协议、分包、生产分工和供应商网络、研究协会、 政府资助的联合研究项目等[5]。Jones(2001)等认为创新网络是组织间网络,在很多情形 下,虽然具有多元化产业的组织可能内化产业间网络,但是产业间网络必然意味着组织间 网络,这些组织间网络包括技术合作、合资企业、战略联盟、联合体等[6]。
1999 年,北京大学盖文启和王辑慈著《论区域创新网络对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 展的作用》一文,由此拉开了我国研究创新网络的序幕。他们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是指地方 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组织及其个人) 之间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 合作与交流关系基础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系统,并从狭义和广义角度对区域创新网络进行 阐释[7]。吴贵生(2000)认为,创新网络是不同创新参与者(制造业企业、R&D 机构和 创新导向服务提供者)所形成的协同群体,他们共同参与新产品形成、开发、生产和销售 过程,共同参与创新技术开发和扩散,通过交互作用建立科学、技术、市场之间直接和间 接、互惠和灵活关系[8]。王大洲(2001)认为企业创新网络是企业创新活动得以发生的载 体,即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围绕企业形成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关系总体结构。他认为, 创新网络是一种“混合型”组织形式,是一种特殊合作关系,是企业所有创新合作关系总 和,这与合作、联盟不同[9]。沈必杨和池仁勇(2005)认为,企业创新网络就是一定区域 内企业与各行为主体(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在交互作用下建立 的具有本地根植性、相对稳定、能够激发或促进创新、正式或非正式关系总和[10]。刘兰 剑和司春林(2009)认为,创新网络是由多个相关组织组成的松散耦合动态开放技术创新 合作组织,这些组织以知识共享为基础,以产品或工艺创新及其产业化为目标,以现代信 息技术为支撑[11]。
4 创新网络发展和演化
创新网络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有机体,创新不断动态变化中。作为创新网络中重要主体的企业,其自身战略、组织、 管理和财务等内部要素也随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22]。这些因素动态变化推动了 创新网络发展和演化。
沈必扬和池仁勇(2005)认为,创新模式演变先后经历了线性模式、耦合模式、整合 模式、系统模式和网络模式,创新模式演变是企业创新网络概念提出的背景;创新要素在
创新网络研究文献综述
创新网络研究文献综述
摘 要:创新网络概念出现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其展开了大量研究。纵观已有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创新网络概念及其定义基本达成一致,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创新网络中企 业主体、创新网络发展和演化、创新网络中知识管理以及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关系。 文章就以上研究对象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创新网络;网络主体;知识管理;创新绩效
从社会学领域中最早出现网络概念,到创新网络概念的提出,再到企业网络概念的出 现,创新网络研究发端于国外,国内学者沿着国外研究路径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研究。国内 外学者就创新网络概念分别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网络概念最早出现在社会学研究中,在社会学研究中,社会网络是由一组特殊类型社 会关系联系起来的各节点所组成的网络[1]。后来,经济学家借鉴社会网络概念,用企业间 关系替换社会关系,用企业替换节点中个人,提出了企业网络概念[2]。
党兴华和郑登攀(2007)基于前人研究,阐述了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影响力内涵, 从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部决定因素)和其在技术创新网络中的特征(外部作用途径) 两个方面来衡量其影响力,并建立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核心企业影响力评价指标 进行因子分析后,得出核心企业的影响力因素包括产品能力、合作能力、人员能力、资金 能力以及网络管理能力。由此得出:为扩大自身在技术创新网络中影响力,企业不仅要加 大财力和人力上投入,还要培养与网络中其他企业合作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网络中核心 企业[15]。党兴华等(2010)从耦合关系角度来解释核心企业形成,认为异质性资源对于 企业发展以及对于企业成长为网络中核心企业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从组织资源异质性和关 系资源异质性两个维度来对资源异质性进行度量;将跨组织学习作为影响资源异质性和核 心企业形成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将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作为控制变量,建立了技术创新
张巍和党兴华(2011)将企业网络权力划分为知识权力与结构权力,将企业网络能力 划分为网络愿景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组合管理能力和关系管理能力。采用典型相关分析, 深入探讨了企业网络权力与企业网络能力之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 网络权力与网络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 的知识权力相较于结构权力,对企业网络权力的影响更大;企业的组合管理能力和关系管 理能力对企业网络能力的影响也比网络愿景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大[20]。。党兴华和査博 (2011)基于知识权力的三种类型(专家权、奖赏权和强制权),实证研究了知识权力对 技术创新网络绩效的影响;从信任、合作、承诺、冲突和冲突管理五个维度来衡量组织间 关系质量,实证研究了关系质量在知识权力和网络治理绩效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技术 创新网络治理本质是基于知识权力的网络组织间关系治理[21]。
1 引言
在激烈竞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仅凭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已经很难应对经济全球 化发展浪潮。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过程,专业分工导致不同行为主体被分割在不同专业领 域内开展经营活动,任何一个行为主体都不可能完全掌控创新过程,行为主体之间相互联 系和依赖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实施创新,各行为主体必须联系起来以共享信息、知识和资 源等要素,这就产生了分工基础上的合作创新——创新网络,由此也拉开了创新网络研究 序幕。在实践中,企业为应对创新环境变化纷纷组建创新网络或加入其他创新网络。
在创新网络理论研究和应用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探讨创新网络概念、创新网络主体、 创新演化发展、创新网络知识管理以及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 践价值。本文通过对前人有关创新网络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在肯定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 发现其不足之处,进而为未来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2 创新网络概念
3
创新网络研究文献综述
网络中企业间资源异质性对企业核心性形成影响的概念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企业资 源异质性与企业核心性形成之间存在显著倒 U 型相关关系,跨组织学习对资源异质性与 企业核心形成之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16]。
饶扬德(2007)认为影响创新网络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包括:创新环境、 创新资源、技术学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同时,他认为企业要加强技术链上技术合作, 用创新生态观念来审视自主创新[17]。Lee 等(2008)开发了一个分析模型——网络矩阵, 用于解决随着合作对象的领导人、管理、信息技术、组织文化的变动,技术创新网络合作 中企业如何更加有效交流和合作问题[18]。冉范生(2010)以开放度和扁平度为坐标,将 创新网络合作方式分为封闭——层级网络、开放——层级网络、开放——扁平网络和封闭 ——扁平网络四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创新网络合作方式选择的依据,以及企业 发展战略对合作方式选择的影响[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