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查找文献综述

如何查找文献综述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如何查找文献与综述授课老师:蓝宇蕴论文名称: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研究综述班级:应用心理学生姓名:吴杰学号: 2015022369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研究综述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 上网己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和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网络在开阔大学生视野、促进学习、丰富知识的同时, 也引起了大学生各种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 并且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

学者们纷纷从心理学、法律、网络技术和管理学等角度分析和研究此问题, 这些研究对思想政治工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网络不道德行为;表现;原因;对策当今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 大学生已成为网民队伍的主力军, 网络己经深入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文化知识空间和便捷的条件, 同时网络中的消极影响使大学生产生了许多的网络不道德行为, 且日益增多,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网络的有序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这些关注反映了人们的警觉, 也代表了这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

本文对此从四个方面加以综述, 以期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一、关于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的界定“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是什么? 这是人们在研究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厘清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的真正内涵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如何科学、准确地界定网络行为的性质, 即哪些网络行为是“道德”的, 那些网络行为是“不道德” , 仍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因为, 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是否可以原封不动地移植到网络空间, 使之同样适用于网络社会,关于这一问题还存在着争议, 加之历史、文化、教育体制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 这方面的国际比较和借鉴也不多, 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因此,目前关于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的界定几乎没有人触及。

尽管如此, 一些研究者仍从自身对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的问题的理解, 以不同的视角对于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相关的概念作出了界定。

比如, 徐艳国在《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中认为, “我们通常把违反现实社会规范的网络行为称为网络越轨行为”。

崔建良、谢清志、刘艳丽在《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原因与对策》中认为,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 是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表现出的有违理性、不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要求的行为。

还有人认为所谓网络行为失范, 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发生的, 违反法律法规、有关管理规定和道德规范的行为。

二、关于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的种种表现随着国际互联网使用的普及, 上网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网络在开阔大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的同时, 也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 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日渐增多, 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他们纷纷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归纳。

一部分研究者根据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动机不同而把不道德的网络虚拟行为表现分为四种类型, 即游戏人生型、颠覆现实型、沉迷虚幻型、寻求寄托型。

部分研究者从违反道德规范的角度把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分三两类:“滥”, 即滥发商业广告、滥用信息技术制造信息垃圾等;“假”, 即发布虚假信息、制造虚假新闻等;“骗”, 即情感欺骗和玩弄异性感情等。

还有部分研究者根据程度不同分为三类, 即将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分为重度网络越轨行为、中度网络越轨行为、轻度网络越轨行为。

重度网络越轨代表性行为是指入侵他人计算机、偷阅他人E-MAIL信件或其他个人隐私的行为, 这类行为最为严重;中度网络越轨代表性行为是指浏览色情网站和色情内容、登陆被封闭的网站的行为,这类行为较为严重;轻度网络越轨行为是指在聊天室里骚扰他人、在网上说假话的行为, 这类行为相对轻一些。

但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主要包括在网上与多个异性同时“网恋”, 在网上玷污他人名誉, 开展人身攻击, 发布虚假信息、害人上当受骗, 复制、抄袭、剽窃网上文章或论文,披露他人隐私, 偷看他人邮件, 私自使用他人账号登陆收费网站, 冒用他人网名来做出有损对方声誉的事情等等。

此外, 国外研究者从伦理角度对网络不道德行为也进行了分类, 如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网络伦理声明指出了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1)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自闯入网络及其相联的系统;(2)商业性地或欺骗性地利用大学计算机资源;(3)偷窃资料、设备或智力成果;(4)未经许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5)在公共用户场合做出引起混乱或造成破坏的行动;(6)伪造电子邮件信息。

还有部分国外研究者详细列举了种种“不合适”的网络行为, 如网络成瘾, 网上赌博, 在系统中放置非法的信息, 在个人或公共信息中使用不合适的或其他令人不愉快的语言, 散布那些可能造成接受器或系统工作损失的信息, 发“连锁信”或给目录或个人乱发信息, 以及其它各种将会造成网络拥挤或干扰别人工作的行为。

三、关于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的成因分析针对网络带来的种种不道德行为问题, 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研究, 试图揭示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其中国内的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从大学生心理的角度来看, 由于大学生的宣泄情绪、逃避困境的心理、体验“自我实现”的心理、体验人生“快乐原则”的心理和盲目从众的心理等在网络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得以更加赤裸裸地释放, 导致大学生过于依赖网络, 容易导致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 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判断力,容易使大学生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这无疑会加剧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的产生。

2、从社会角度来看, 首先, 我国加入WTO后,全方位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更加频繁,以各种方式流入国内的西方政治、文化思潮的影响加大。

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益尖锐和复杂, 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国青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能低估。

其次,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 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成为社会公害;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 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 也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3、从网络的特点的角度看, 网络的开放性对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胜心的大学生具有极大诱惑力, 而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 是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的环境因素;其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 则可能导致道德失范, 引发人格分裂。

当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 净化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在网上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时, 很容易陷入迷茫和难以选择的境地, 甚至产生道德情感冷漠和价值观的倾斜。

四、关于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解决的具体思路在对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表现及根源进行广泛的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国内外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的具体途径。

其中国内的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调适与维护。

学校要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网德”教育结合起来, 转变教育观念和模式。

尊重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 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指导工作, 使青年学生具有良好的上网心态, 更加理性地使用网络。

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约束大学生的网络不道德行为不可能完全依靠法律的强制作用, 即便有了非常详尽和严密的法律, 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超时空性, 以及网上众多的边缘行为, 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显得很有限。

因此, 更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网络道德这个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影响力的行为规范来调整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3、加强网络立法, 建立健全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家急需建立完善的网络新闻法律法规体系, 进一步使这个虚拟世界规范化, 尽量减少它的负面效应。

网络新闻法律法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 应有专门机构负责制订、审查网络新闻传播措施, 确定网络新闻传播原则和方法, 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网络新闻传播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等。

4、加强学校管理。

首先, 高等学校必须以健全网络管理制度、规范上网行为为目标,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其次, 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平时对学生网上行为的监控。

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技术跟踪,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对有害信息的预警、侦察、封堵和查禁;在学生中聘请兼职网络管理员、学生网上道德信息员, 及时获得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信息,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制止学生的不道德行为。

再次, 学校必须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例如建好学校网站,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网上成才、就业等关系自身前途的内容;开展心理咨询, 解决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人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繁荣校园文化, 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健康成长和进步, 自觉抵制网络不良内容的诱惑;学生宿舍定时熄灯, 控制学生上网时间等等。

还有国外一些计算机和网络组织为其用户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则。

在这些规则和协议中, 比较著名的是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为计算机伦理所制定的十条戒律,具体内容是:(1)你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2)你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3)你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4)你不应用计算机进行偷窃;(5)你不应用计算机作伪证;(6)你不应使用或拷贝你没有付钱的软件;(7)你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8)你不应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9)你应该考虑你所编的程序的社会后果;(10)你应该以深思熟虑和慎重的方式来使用计算机。

还有美国的计算机协会, 它希望它的成员支持下列一般的伦理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1)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2)避免伤害他人;(3)要诚实可靠;(4)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性行为;(5)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财产权;(6)尊重知识产权;(7)尊重他人的隐私;(8)保守秘密。

五、对国内外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研究现状的评价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研究的简要综述我们可以发现其研究速度快, 具体规范与理论研究并进, 成果丰富。

国内外研究者的成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特别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促进了借鉴作用。

但是, 上述研究就整体而言, 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主要表现在:(1)大多以“网络不道德行为为一个人所共知的概念”而不予以界定和分析就直接使用, 并进入对网络不道德行为的对策性探讨。

(2)单视角性。

目前, 对于不道德网络行为矫治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和法律领域, 从多种角度或在整体性上探讨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的研究还不多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