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报告

打造未来
——关于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报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投资学
年级:大一
组长:迟敬冬201420472051
组员姓名:刁艺帅201420472031
相磊201420472011
常贯琦201420472111
王昌招201420482091
徐孟喆201420472041
一、前言:
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是一群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而励志的故事。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创业成为了当今引领社会发展,推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动力。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我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提出创业十条,并给予资金鼓励我校学子积极将自己的创业想法付诸于实践。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展开了对我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

其调查目的是在于了解目前我校学生对创业的了解及看法,了解目前创业所面临的问题。

我们采用了网上在线填写问卷的方式,抽样调查了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学生,邀请他们通过微信接受问卷,填写后将数据反馈到网络端的数据库。

其调查有效样本为47份,略低于预期,但能满足报告的需求。

我们调查了我校学生对于创业的意向、创业的动机、对优秀创业者品质的鉴别、创业领域的选择、资金来源的选择、对校方扶持创业的期待以及目前创业所面临的障碍。

二、调查结果:
(一)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普遍倾向于未来创业。

在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如果有机会您是否会选择创业”一问,有创业意向的选项占比高达82.98%,只有17.02%的人的选项倾向于“不会创业”。

此题反映出我校学子对未来创业抱有一定的期望,希望未来能有机会走上创业的道路。

对于“您对自主创业感兴趣吗?”感兴趣的选项占了68.09%,反映了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学子普遍对创业抱有一定的积极性。

(二)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普遍缺乏对创业新定义的思考。

对于如何理解创业,我校学子对于此概念的理解分歧开始出现。

25.53%的人认为,创业指的是开创公司性企业,63.83%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比如开网店)都可以叫创业,8.51%认为创业指的是开发一个前沿的科技项目,2.13%的人选择了其他。

我们通常说的“创业”一词,顾名思义就是创建新企业(Startup)。

不过,现在“创业”这个词有很大的延伸,创业可以发生在各种企业和组织的各个发展阶段,包括:新或老企业,大或小企业,私人、非营利或公共部门等。

目前,创业的多数定义侧重于机会追求。

经常引用的是Stevenson、Roberts和Grousbeck 给出的定义。

他们认为创业是一个人——不管是独立的还是在一个组织内部——
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其当时控制的资源无关。

对于以上内容的理解,我校学子倾向于旧有的“创建新企业”的概念,而不能将“机会追求”的概念融入其中,说明我校学子普遍缺乏独立思考、信息归纳的能力。

此举可能会导致学生群体产生对创业的偏见,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我校学生对创业的目的较为明确
数据显示,就“您觉得如果您创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一题而言,就业严峻的选项占比达34.04%,追求富裕的选项占比为23.4%,不愿给别人打工,想要自己做老板的选项占比为29.79%,受他人影响的选项占比不到3%。

这些选项显得赤裸了许多,但也是我们学子就业时所面临的痛苦的现实。

学历不够要求、工资不够花、环境不够自由等问题成为困扰我校学子选择自主就业的几大因素。

可从另外的角度解读,这也为我校学子积极参与创业创造了源动力——虽然这听上去有些功利,但从过程和结果看,目的明确不失为一件好事。

(四)我校学生创业倾向于自己喜欢的领域
在相应的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选项比例高达65.96%,与专业结合程度较高、市场热门的选项则不足30%。

说明我校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领域充满独特的偏好性。

结果说明,我校学子创新创业的动力很强。

然而我们在抱有对创业的热枕时,不能忽视市场热门以及专业结合对于创业成功的决定性作用。

(五)我校学生对于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存在分歧
鉴于优先程度,本环节设计为了单选题。

同学们的主要分歧主要集中在资金支持、个人能力、社会经验和商品市场上。

在以上四个因素中,个人能力成为最为集中,也是最存在争议的选项。

有一部分人相信,个人能力是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此观点有失偏颇。

(六)我校学生对危机的处理手段相对分裂
在对创业失败后对未来规划问题的调查之中,近半数学生选择直接进入就业市场,余下四成则选择重新创业,只是这四成人员对于机会的把握并不能达成一致。

对于创业失败这个危机而言,前者的选择相对理智。

在项目失败之时,无论是新想法、新资金流、新人才都处在极度缺乏的时期。

在这段低谷期里,姑且寻找一份工作,积累人脉、资金、想法等必要的创业因子,待到时机成熟时再说。

而后者的想法则是趁着失败一鼓作气,依靠之前的经验东山再起。

其气势令人钦佩,但总体思路略显激进。

对于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学生们的选择接近五五成,表现出我校学子对危机处理的手段相对分裂的趋势,但也在一定的程度显示了在当前的创业环境中,创业人群对于创业失败后的选择所呈现的分裂性。

(七)年轻成为我校学生认识中最主要的创业优势
在我国大学生的创业优势中,年龄优势以85%的比例被众人推为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最主要的基石。

而一句广告语“年轻无极限”则很好地诠释了众人的观点。

说明大多数受访者对于现在大学生的创业优势表现认识在年轻这一方面。

时间多,便允许更多次的尝试,更多经验的积累,也更容易通过这些因素来打开成功的道路。

三、调查总结及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参与创业的人员将会越来越多。

这种趋势将促进我校创业进程的快速发展,使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就业形式多样化,就业门槛逐步简化。

因此,对于我校创业的管理、支持、教育等问题更应该引起我校相关机构的关注,以逐步解决目前创业者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适应这种增长趋势的需求。

为此,本小组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内,积极宣扬并坚决贯彻现有的创业支持向政策,积极鼓励有想法的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学子加入创业大军。

为创业市场提供新鲜血液,拓展创新渠道,开拓创业人群.在提高市场活跃度的同时,加快青年企业家的产生,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逐步建立沟通渠道,为创业者和投资方搭建融资的桥梁。

不仅为创业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创业初期最为头疼的资金问题,更为投资方提供了一条新的投资渠道,扩大资金流动量,以获得更多的盈利。

(三)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发布市场热点,满足创业者的信息需求。

在校园里设置信息板,并设立微信平台,双渠道实时张贴热点新闻与板块,并将有价值的市场动向信息公开,使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创业者能够多方位的思考创业形势以及创业热点项目,降低创业难度,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四)对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创业者实行再教育,加设创业专课,给予一定的创业运作指导,为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智力支持。

为创业者打下良好基础,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使其能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并让新生企业多一份保险。

多一些对市场冲击的抵抗力。

(五)积极对有创业意向的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学生进行支持鼓励,多在我学院范围内开展一些与创业相关的活动,在其中锻炼他们的能力且丰富他们的经验,并在其中发现优秀的人才可以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使其开展校园创业项目。

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发现错误并改正努力积累宝贵的经验,为创业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开始。

四、参考文献

五、小组分工
相磊、徐孟喆、王昌招:问卷制作,分发及结果整理。

迟敬冬、刁艺帅、常贯琦:调查问卷制作及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