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中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施工技术

TM170探讨建筑工程中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施工技术 孙华平 舞阳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摘 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中的各个项目都显得十分关键。

然而建筑工程新型墙体保温材料更是施工中必不可少的。

建筑保温工程中的新材料,给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而伴随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也在日益加强,尤其是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运用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材料在建筑施工中。

关键词:建筑工程;新型墙体;保温材料;施工技术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出现,为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极大的便利,虽然现在各项体制都比较的完善,但是新型墙体保温材料在运用时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

所以本就根据自己施工的经验总结,就有关建筑工程中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一些问题,内容等方面,作简要的论述。

以便同行业人士在自己的工作中相互借鉴与学习。

1 新型墙体保温材料建筑施工中常用保温材料通常有:挤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挤塑板)、模压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普通泡沫板)、现喷硬泡聚氨酯、硬泡聚氨酯保温板(制品)、泡沫玻璃、泡沫混凝土(泡沫砂浆)、轻骨料保温混凝土(陶粒混凝土等)、无机保温砂浆(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聚苯颗粒保温砂浆、矿棉(岩棉)、酚醛树脂板、膨胀珍珠岩保温砂浆等等。

因此,保温材料有很多种类,应用范围也很广。

比较常用的有:玻璃棉制品、维耐隔热毯、绝热泡沫玻璃、聚氨酯等。

现就其中的两种为例做简要分析:(1)相对于玻璃棉制品而言,它的用途:空调保温、风管保温、钢硬泡聚氨酯、挤塑聚苯板、模塑聚苯板、酚醛树脂、矿物纤维制品、聚苯颗粒浆料、复合木材、软质木材等。

硬泡聚氨酯是目前建筑保温领域中导热系数最低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仅为 0.018~0.024W/(m·k),是国际建筑保温领域的主导产品,也是实现我国建筑节能他65% 目标的最理想保温产品。

(2)对于聚合物柔性抗裂防水砂浆而言,这是一种具有优异防水、防渗、抗裂性能的特种聚合物干混砂浆,是以进口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材料和高模高弹性耐酸碱纤维复合而成的单组份干混料,现场施工加水搅拌即可使用,主要施工于各种墙体保温面层,形成优异抗裂防渗面层,有利于保护保温基层的综合性能,提高保温面层界面的亲和性,为后序饰面材料施工提供优异的界面基层,因此这样不仅适应保温隔热防火砂浆面层专用柔性抗裂防水砂浆,同时也适用一些保温面层及各种保温砂浆面层做表层抗裂抹面处理。

总之,这种材料的主要特性有:优异的抗裂、防渗性能,耐候性能好;附着强度高,与各种墙面基材有很好的亲和性;墙体保温砂浆面层有很好的整体抗裂效果和防渗性能在保温面层形成很好的界面层,便于后序施工质量稳定;施工方便,现场直接加水搅拌即可涂抹省工省时,降低综合成本。

2 保温材料的分类按照保温材料的不同容重、成分、范围、形状和施工方法进行划分类别。

其具体的有如下几种:2.1 按照不同容重分为:重质 400~600kg/m3、轻质150~350kg/m3和超轻质小于 150kg/m3三类。

2.2 按照不同成分: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二类。

2.3 按照适用温度不同范围:可分为高温用(700 ℃以上)、中温用(100~700 ℃)和低温用(小于100 ℃)三类。

2.4 按照不同形状分为:粉末、粒状、纤维状、块状等类,又可分为多孔、矿纤维和金属等。

2.5 按照不同施工方法分为:湿抹式、填充式、绑扎式、包裹缠绕式等。

3 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分类及存在问题3.1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分 6 类:3.1.1 非粘土砖,包括孔洞率大于 25%非粘土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砖,混凝土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烧结页岩砖;3.1.2 建筑砌块,包括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石膏砌块;3.1.3 建筑板材,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纤维增强低碱度水泥建筑平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轻集料混凝土条板,钢丝网架水泥夹芯板。

石膏墙板,金属面央芯板,复合轻质夹芯隔墙板、条板;3.1.4 原料中掺有不少于 30%的工业废渣、农作物秸秆、垃圾、江河淤泥的墙体材料产品;3.1.5 预制及现浇混凝土墙体;3.4.6 钢结构和玻璃幕墙。

3.2 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新型墙体保温材料主要存在一下的问题:(1)新型墙体材料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技术含量较高,其价格往往会比普通的材料高出不少,这就对大面积的推广与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制约;(2)由于是新研制的材料,其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检测方法都没有相应的规范,这就很难确保其施工的质量;同时还要一些产品的质量也无法满足要求;(3)受利益的驱使也严重影响着新型墙体材料的研发。

(4)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施工要求往往会比较高,由于重视TM171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施工人员的技能不过关,这就无法确保墙体砌筑与安装的质量;砌体不坚固就很容易出现裂缝、渗漏;(5)一些新墙体材料的研究报告,系由材料制造单位编制,存在推介产品性质,有片面性,不便作为选材的依据;(6)各级政府虽极力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但由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后遇到墙体开裂、渗水,抹灰脱落从而污染、损坏室内装修等问题,且目前粘土砖造价仍低于一般的新型墙体材料,给新墙体材料推广使用带来困难,应认真研究降低新墙体材料使用成本。

因此,除了各级政府下大力气抓这个工作外,还需使用企业及各级科研设计技术部门全面进行研究,以正确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加快新型墙体的推广应用。

4 新型墙体材料共通的施工技术注意事项4.1 施工过程中对灰缝砂浆饱满的落实措施鉴于新型墙体材料普遍存在块头大、而且部分空心砌块还存在孔洞的特点,所以给砌筑过程中灰缝砂浆饱满度的控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砂浆的不饱满特别是竖向灰缝则是导致墙体开裂的主要潜在因素。

本课题组制作了一种辅助砌筑的简易工具,并在部分实际工程中试用后,发现采用本方法砌筑的墙体在经过二次勾缝后基本上杜绝了通缝现象的出现,得到了工人的一致好评,该工具简图如上。

本工具的合理性有待更多的实际工程验证。

4.2 “压顶浮砖”法墙体达到日砌高度而停砌后最高一皮砖因新型墙体材料普遍自重较轻而造成与砂浆的胶结不充分,为此我们在设计要求中加入了一点,要求在停砌时最高一皮砖上以一皮浮砖压顶,第二天继续砌筑时再将浮砖取走,我们称此工法为“压顶浮砖”。

5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发展对建筑技术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可能改变建筑物的形态或结构。

总之,通过对建筑工程中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施工技术探究,我们清晰的明白施工技术对建筑事业的发展十分的重要,施工技术的优劣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直接影响作用,所以在实际的工程中,我们要加强施工技术,运用现代科学的技术水平,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做到合理、安全、规范的施工。

参考文献:[1] 韩文权. 浅谈外墙保温节能技术[J]. 山西建筑. 2010(28):[2] 俞宏伟. 我国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应用安全分析[J]. 住宅科技. 2005(10):[3] 苟凤华,张凯. 浅析建筑节能之外墙外保温技术优越于内保温技术[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27):[4] 丁伟仪. 浅谈建筑外墙节能技术及质量控制[J]. 现代装饰(理论). 2011(04):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之就业人员和相关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将本单位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4.3 企业对危险源的控制,主要是在工程施工开始前,根据工程项目各方面的资料、当前的状态、外部环境、管理制度、工艺水平等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与预测,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的部位、关键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

4.4 真正落实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把施工现场中各类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现场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中,实施定人定期跟踪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同时,组织制定施工现场中危险源的控制目标,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4.5 企业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管理体系中危险源辨识的评价方法,指导、帮助施工现场及施工人员如何有效地识别危险源,如何针对不同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4.6 加强对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宣传教育和培训,尤其是以预防事故为主的危险源控制的安全教育,真正做到“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使施工现场的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能自觉执行所制定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和工人自身的安全。

5 结束语综上,归纳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标准要求,分析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时机和范围,指出了有关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容易出现的问题。

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我们要正确掌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并要注意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目的、辩识依据、辩识方法及危险源的防治措施,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思路,从而实现对危险源的积极预防和全过程控制的效果,以达到保证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1] 张志勇.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J]. 科技信息. 2009(17):[2] 王林.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09):(上接第169页)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建筑设计中有效贯彻节水节能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日常用水能耗,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重视和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1]郑辉,孙莉曼.超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的节能、节材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1)[2]王巧香,闫现玲.浅谈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3]杨维广.浅谈建筑给水排水技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5)[4]吴飞.建筑给水排水节水节能方法探讨[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张宗五苏顺[ 张宗五(1967.9~),青海西宁人,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苏顺(1978.4~),青海西宁人,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上接第165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