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基础知识-4(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总题数:50,分数:100.00)1.符合牙演变过程的是(分数:2.00)A.牙数由少到多B.牙根从有到无C.形态从复杂到简单D.从单牙列到多牙列E.生长部位从分散到集中√解析:2.人类的牙属于(分数:2.00)A.多牙列,槽生牙B.多牙列,侧生牙C.单牙列,端生牙D.双牙列,槽生牙√E.单牙列,槽生牙解析:3.最早乳牙胚发生的时间是(分数:2.00)A.胚胎1个月B.胚胎2个月√C.胚胎3个月D.胚胎4个月E.胚胎6个月解析:4.位于口角之前的牙是(分数:2.00)A.中切牙B.侧切牙C.中切牙、侧切牙D.中切牙、侧切牙、尖牙√E.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解析:5.根据形态与功能特点,乳牙可分为(分数:2.00)A.乳切牙、乳尖牙、乳前磨牙、乳磨牙B.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C.乳切牙、乳尖牙、乳前磨牙D.乳切牙、乳前磨牙、乳磨牙E.乳中切牙、乳尖牙、乳前磨牙解析:6.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中,左下颌第一磨牙表示为(分数:2.00)A.15B.26C.36 √D.46E.25解析:7.从外部观察,牙可以分为(分数:2.00)A.牙冠、牙根、牙颈√B.牙冠、牙根、牙髓C.牙冠、牙根、根尖、牙颈D.牙冠、牙根E.牙根、牙颈、牙髓解析:8.不属于牙体组织的结构是(分数:2.00)A.牙釉质B.牙骨质C.牙本质D.牙髓E.牙髓腔√解析:9.下述对牙颈曲线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分数:2.00)A.牙颈缘在牙冠各轴面均呈弧形曲线B.颈曲线在唇颊面呈凸向切缘方的弧线√C.颈曲线在近中面呈凸向切缘方的弧线D.颈曲线在远中面呈凸向切缘方的弧线E.颈曲线在舌面呈凸向根方的弧线解析:10.“接触区”是指(分数:2.00)A.牙与牙互相接触的部位B.轴面上的外形高点C.牙冠邻面的突出点D.牙冠邻面最高的部分E.相邻牙冠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解析:[解析] 相邻牙冠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称为接触区或邻接区。
11.前牙切割食物是通过下颌(分数:2.00)A.向下,向前,上升回到牙尖交错位B.向前,向上,咬穿食物后,上下切牙相对,回至牙尖交错位C.向前,上升至咬穿食物后,上下切牙相对,回归至牙尖交错位D.向下,上升到咬穿食物后,上下切牙相对,回归至牙尖交错位E.向下,向前,咬穿食物后,上下切牙相对,回归至牙尖交错位√解析:12.咀嚼周期的速度变化是(分数:2.00)A.开口初慢,最大开口时快,闭口初慢,闭口结束前快B.开口初慢,最大开口时快,闭口初快,闭口结束前慢C.开口初快,最大开口时慢,闭口初快,闭口结束前慢√D.开口初快,最大开口时慢,闭口初慢,闭口结束前慢E.开口时慢,闭口时快解析:13.人群中哪种咀嚼类型最多见(分数:2.00)A.双侧同时咀嚼B.双侧交替咀嚼√C.右侧咀嚼D.左侧咀嚼E.后牙咀嚼解析:14.决定咀嚼肌力的因素是(分数:2.00)A.肌肉的横断面积B.肌肉的方向C.年龄D.参与咀嚼的肌纤维的数量√E.牙周膜的耐受力解析:15.咀嚼效率是指(分数:2.00)A.咀细一定量食物所需的时间B.在一定时间内咀细食物的数量C.在一定时间内将食物咀细的程度D.将一定量食物咀细的能力E.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食物咀细的能力√解析:16.磨牙磨耗最常见的牙尖是(分数:2.00)A.上颌磨牙舌尖、下颌磨牙颊尖√B.上颌磨牙颊尖、下颌磨牙颊尖C.磨牙颊尖D.磨牙舌尖E.磨牙的颊尖和舌尖解析:17.咀嚼对胎的生长发育影响是A.可以消除所有早接触,建立正常关系B.咀嚼肌收缩引起颌骨部结构变化C.咀嚼肌收缩引起颌骨表面形态变化D.咀嚼促进血液与淋巴回流E.咀嚼增强颌面部组织代谢(分数:2.00)A. √B.C.D.E.18.乳牙列存在着生理间隙,其中灵长间隙位于(分数:2.00)A.上颌的C与D之间B.下颌的B与C之间C.上颌的B与C之间√D.下颌的D与E之间E.上颌的D与E之间解析:[解析] 灵长间隙位于上颌的B与C之间,或下颌的C与D之间。
19.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牙位记录方法,63代表的是(分数:2.00)A.上颌左侧乳尖牙√B.下颌左侧乳尖牙C.上颌左侧尖牙D.下颌右侧尖牙E.上颌右侧乳尖牙解析:[解析] 前面的6代表上颌左侧乳牙,3代表尖牙。
20.下列哪组牙周膜主纤维可限制牙的转动(分数:2.00)A.牙槽嵴组B.水平组C.斜行组√D.根尖组E.根间组解析:21.①成纤维细胞;②成牙骨质细胞;③上皮剩余;④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⑤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属于牙周膜中细胞的是(分数:2.00)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E.①②③④⑤√解析:22.关于牙槽骨的生物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牙槽骨具有受压吸收、受牵引增生的特性B.牙在失去邻牙或对牙时,不会发生显著的咬合移动√C.在骨质新生时,新骨的表面有一层刚形成尚未钙化的骨基质称为类骨质D.牙槽骨的增龄变化有牙槽嵴的高度减少,骨密度逐渐减低,红骨髓变为黄骨髓等E.从胚胎发育的角度看,下颌骨属于扁骨,是膜内化骨,经过软骨钙化形成解析:23.口腔黏膜组织的基板主要的结构成分是(分数:2.00)A.Ⅰ型胶原B.Ⅱ型胶原C.Ⅲ型胶原D.Ⅳ型胶原√E.Ⅴ型胶原24.下列有关硬腭黏膜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硬腭黏膜属于被覆黏膜B.根据有无黏膜下层可将其分为牙龈区、中间区、脂肪区和腺区四部分√C.表面角化层较厚,以正角化为主;棘层细胞间桥不明显;固有层较薄,乳头细而短,与上皮嵴呈指状镶嵌D.牙龈区和中间区的黏膜下层与骨膜相连,形成黏骨膜E.硬腭黏膜与软腭黏膜相延续,两者无明显的分界解析:[解析] 咀嚼黏膜包括牙龈和硬腭黏膜。
考生须掌握咀嚼黏膜的特点:咀嚼黏膜的上皮有角化,为正角化或不全角化。
棘层细胞间桥明显。
固有层厚,乳头多而长,与上皮嵴呈指状镶嵌。
胶原纤维束粗大并排列紧密。
固有层深部或直接附着在骨膜上,形成黏骨膜,或借黏膜下层与骨膜相连。
硬腭黏膜表面角化层较厚,以正角化为主。
固有层具上述咀嚼黏膜特征。
根据有无黏膜下层可将其分为牙龈区、中间区、脂肪区和腺区四部分。
牙龈区和中间区元黏膜下层,固有层与骨膜紧密相连,脂肪区和腺区有黏膜下层,其中有很多胶原纤维将脂肪和腺体分成若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隔。
硬腭黏膜与软腭黏膜相延续,两者有明显的分界。
软腭黏膜无角化,固有层乳头少而短,黏膜下层疏松,含腭腺。
25.下列关于被覆黏膜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口腔黏膜中除咀嚼黏膜和舌背黏膜以外者均称被覆黏膜B.表面平滑,粉红色,无角化C.固有层含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胶原纤维束粗大,结缔组织乳头多而长√D.有较疏松的黏膜下层E.口底和舌腹黏膜属于被覆黏膜解析:26.混合性腺泡中的半月板是(分数:2.00)A.浆液细胞√B.黏液细胞C.肌上皮细胞D.导管上皮细胞E.闰管的上皮细胞解析:27.混合性腺泡中的篮细胞是(分数:2.00)A.浆液细胞B.黏液细胞C.肌上皮细胞√D.导管上皮细胞E.闰管的上皮细胞解析:28.唾液腺的导管系统分为闰管、分泌管、排泄管三段,穿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是(分数:2.00)A.闰管B.闰管、分泌管C.分泌管D.分泌管、排泄管E.排泄管√解析:29.下列属于纯浆液腺的是(分数:2.00)A.腮腺√B.下颌下腺C.舌下腺D.唇腺E.腭腺解析:30.唾液的pH范围在(分数:2.00)A.5~7B.6.7~7.4 √C.6~7D.5.6~7.6E.6.5~8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唾液的基本知识,要记住唾液是无色、无味、黏稠性液体,比重在1.002~1.008,pH6.7~7.4,平均6.8,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
31.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分数:2.00)A.牙釉质的硬度比较:老年恒牙>年轻恒牙>成熟乳牙>不成熟乳牙B.在正常的牙龈结缔组织,Ⅰ型和Ⅴ型胶原是主要的胶原类型√C.催化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的磷酸果糖激酶是兼性厌氧菌EMP途径中唯一不涉及其他糖类降解的一个酶D.牙菌斑内的糖经四种不同途径的糖代谢途径最终都转变成丙酮酸E.牙本质胶原比软组织胶原稳定,是因为其交联键是二羟赖氨酸正亮氨酸解析:32.下列关于釉质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釉质是人体最硬的组织B.钙、磷浓度由釉质表面到釉牙本质界呈下降趋势C.钠、镁、碳酸盐、氯的浓度由釉质表面到釉质内层呈递增趋势√D.釉质内无机物占重量的95%~96%,主要成分为钙、磷E.釉质内主要的蛋白水解酶为基质金属蛋白酶和丝蛋白酶解析:33.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过程不包括(分数:2.00)A.与骨表面附着B.细胞极性化C.分泌骨桥蛋白√D.形成封闭区E.形成骨吸收陷窝解析:[解析] 破骨细胞吸收骨、牙本质和钙化的软骨是它的主要功能,考生必须牢记,分泌骨桥蛋白是成骨细胞的主要功能,所以本题答案为C。
34.以下哪项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物理化学因素(分数:2.00)A.温度B.氧张力C.pH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解析:35.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有(分数:2.00)A.物理化学因素B.宿主因素C.细菌因素D.宿主可控制因素E.以上均是√解析:36.口腔生态系包括(分数:2.00)A.颊黏膜生态系B.舌背部生态系C.龈上牙菌斑生态系D.龈下牙菌斑生态系E.以上全是√解析:37.口腔菌丛的主要成员不包括(分数:2.00)A.微需氧菌B.兼性厌氧菌C.厌氧菌D.绝对厌氧菌√E.兼性需氧菌解析:38.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宿主因素(分数:2.00)A.抗体B.中性白细胞C.细菌√D.唾液蛋白质E.溶菌酶解析:39.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变异链球菌致龋的依据(分数:2.00)A.在龋病患者牙齿上,龋病发展与菌群计数呈正相关B.在低pH环境中,变链菌仍可维持生长并继续产酸C.变链菌产生直接致龋的毒素√D.变链菌能产生糖原等胞内多糖作为储备能量E.变链菌在代谢糖类后能快速地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解析:40.牙本质非胶原成分中,属于成牙本质细胞源性蛋白的是(分数:2.00)A.IgGB.白蛋白C.αHS-糖蛋白D.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E.骨形成蛋白解析:[解析] 成牙本质细胞源性蛋白由成牙本质细胞分泌,主要包括牙本质特异性蛋白、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及多组织非特异性蛋白。
IgG、白蛋白、αHS-糖蛋白属于非成牙本质细胞源性蛋白。
骨形成蛋白等几种生长因子是否由牙本质细胞产生目前尚不清楚。
因此答案选D。
41.龋病的发生与下列哪些微生物有关(分数:2.00)A.变异链球菌B.乳酸杆菌C.放线菌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解析:42.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宿主可控制因素B.物理化学因素C.宿主因素D.细菌因素E.病毒因素√解析:43.影响口腔生态系物理化学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温度B.氧张力C.pHD.营养物质的利用E.唾液蛋白质√解析:44.龈上菌斑不包含下列哪种细菌(分数:2.00)A.轻链球菌B.血链球菌C.变异链球菌D.唾液链球菌E.革兰阴性厌氧菌√解析:45.在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质迅速增生形成6鳃弓,第一对鳃弓又称为(分数:2.00)A.上颌弓B.下颌弓√C.舌弓D.咽弓E.腭弓解析:46.上唇单侧或双侧唇裂是由于(分数:2.00)A.球状突与球状突之间未联合B.球状突与上颌突之间未联合√C.球状突与上颌突、侧鼻突之间未联合D.上颌突与侧鼻突之间未联合E.上颌突与下颌突之间未联合解析:47.横面裂是由于(分数:2.00)A.球状突与球状突之间未联合B.球状突与上颌突之间未联合C.球状突与上颌突、侧鼻突之间未联合D.上颌突与侧鼻突之间未联合E.上颌突与下颌突之间未联合√解析:48.斜面裂是由于(分数:2.00)A.球状突与球状突之间未联合B.球状突与上颌突之间未联合C.球状突与上颌突、侧鼻突之间未联合D.上颌突与侧鼻突之间未联合√E.上颌突与下颌突之间未联合解析:49.单纯腭裂是由于(分数:2.00)A.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B.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C.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D.上颌突与下颌突之间未联合E.球状突与上颌突之间未联合解析:50.上颌裂是由于(分数:2.00)A.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B.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C.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D.上颌突与下颌突之间未联合E.球状突与上颌突之间未联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