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宗商品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

大宗商品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

大宗商品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专题报告大宗商品中国国际期货研发产品系列 2011 年 12 月 12 日星期一大宗商品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中期研究院前言: 由于商品的供需层面存在着某些季节性变化特点,即随着季节的转换商品供给或需求的增减趋势相对固定,这些商品的价格也因此带有季节性波动特性,我们将这种波动特性称为季节性波动规律。

就农产品而言,通常在一年中特定的季节播种,经过生长成熟之后,又在另一个季节收获,这种生长周期的循环使得农产品相比基础金属或者化工品具有更加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规律。

投资者在研判农产品价格走势时,经常会参照其季节性波动规律。

但是,大宗商品市场近年来金融属性不断增强,农产品价格的季节性波动规律稳定性在减弱,投资者以及相关品种的研究人员在适当参考农产品历史价格规律的基础上,需要更加灵活细致地分析当前供需情况,以适应越发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农产品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第二部分能源化工品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第三部分金属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专题报告第一部分农产品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一、玉米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1. 大连玉米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从图 1、2 中,我们可以看到,在 2005 年至 2007 年期间,11-1 月份玉米期价基本处于上涨行情,4-7 月份期价处于下跌行情,主要原因是饲料需求处于淡季。

随着我国玉米基本面逐渐偏紧,2009 年至今市场走势发生明显变化,从 10-2 月份玉米期价基本处于涨势,时间跨度明显放宽,4-6 月向下调整,7 月份一改往年的弱势行情,期价开始上扬,说明玉米需求大增,青黄不接的基本面下,7-9 月玉米整体维持较强的态势。

图1:大连玉米连续年度走势资料来源:wind、中期研究院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2 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专题报告图2:大连玉米连续指数月度涨跌图资料来源:wind、中期研究院 2.CBOT 玉米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一般美国玉米的海湾港口现货价格在每年的九月、十月处于达到最低点,然后逐月上涨,到每年的五月达到最高价,接着又开始回落。

伊利诺斯州中部地区的现货价格与海湾现货价格基本相同,于每年的九月、十月触底后,开始上涨,于五月左右达到最高价,之后又开始回落。

与玉米的生长期相结合来看,在玉米的收割期间,玉米现货价格处于最低位,而每年玉米播种的季节,玉米价格处于最高位。

从 CBOT 期市来看,近年来其季节性规律有淡化的继续,因全球供给形势依然严峻。

近几年来,年初月至四月是 CBOT 玉米期货以涨为主;五月至八月,期价处于年内低点。

而且看到,每当下跌行情来临,下跌的速度比上涨的速度快。

图3: CBOT玉米连续指数月度涨跌资料来源:wind、中期研究院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3 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专题报告二(大豆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中国大豆期货自上市以来,至今已有 17 年的时间,从下图大豆期货自上市以来的月线图可以看出,大豆期货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在17 年的时间里先后经历了 4 次大涨和 3 次大跌,并且在每个大的趋势中,也存在较多的小的波动,表现出了一些季节性的特征。

下面本文就将对连豆的季节性特征进行具体分析。

图4: 连豆上市以来月K线图资料来源:中期研究院 1(大豆生长阶段不同导致期价季节性波动首先,从大豆种植的季节性规律来看,我国与美国同处于北半球的相近纬度,大豆生长周期时间几乎一致。

一般在 5 月、6 月份开始播种,7 月上旬开花,7 月底结荚, 8 月下旬落叶,9 月份大豆基本完成饱荚阶段进入收割期。

受大豆生长的周期性特征,大豆在不同月份的供给和消费情况也差异较大,从而使大豆期价表现出了季节性变动的特征。

每年 10 月北半球大豆集中上市由此产生一个季节性的供应高峰,从而使价格达到新低。

其实 9 月份美国新年度大豆产量已近基本确定,期货市场有可能在此时提前到达谷底,但由于对新大豆的商业性需求或早期的具有破坏性的霜冻的担忧,直到 10 月底才出现大幅跳水。

10 月到次年 2 月,价格稳步提高,主要是随着供应压力的逐渐减缓以及消费的稳步提高,从 10 月开始到春节,大豆价格经历一个稳步攀升的阶段。

这段时间南美大豆尚未成熟,大豆消耗主要依赖北半球刚收购的大豆以及库存,随着库存的减少,大豆价格也逐步爬升,特别是 2 月因为春节的关系,价格加速上涨。

2-6 月为价格高峰平台期,2—6 月,北半球大豆逐渐被消耗,虽然南美大豆的收获从 3 月下旬已近开始,但集中上市的时期要到 5 月份,再加上海运的时间,到达国内已经是 6、7 月份。

再加上此时间段也是大豆的一个高消费期,因此价格一直保持高位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4 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专题报告 7 月份为相对低点,因为随着南美大豆的到港,对 7 月大豆的价格形成了实际的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夏季的到来,棕榈油开始出现消费高峰,对豆油的替代作用开始显现,从而抑制了大豆的需求。

10 从供应方面来讲,月份左右北半球大豆集中上市供应期对市场的冲击力量较大,南美大豆上市对价格影响程度相对较轻,分别对应 10 月与 7 月的两次低点,10 月的低点位臵更低;新豆上市前则是供应的相对短缺期,分别对应的是 9 月和 5 月的相对高点,5 月的高点更高。

因此如果从消费季节性判断个月份价格的强弱的话,3、5、7 月相对 1、9、11 相对较强,如图 5 所示: 图5:连豆1999-2011年收盘价走势图资料来源:wind、中期研究院 2(投机资金推动的季节性波动大豆作物从播种开始到 9 月份开始收割,其间要历经将近半年的时间,作为农业作物,在大豆播种和生长期间,天气状况也会对大豆作物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国外投机资金往往利用天气因素进行炒作,致使大豆期价表现出季节性波动的特征。

全球大豆价格的定价权是在美国市场,因此大豆市场呈现的豆价季节性涨跌与国际大资金的推动密切相关,更深层次地讲是跟美国大豆市场的利益密切相关。

美国的大豆生长期从 5 月份到 9 月份,大豆销售期从当年 10 月到次年 3 月,为保证美国豆农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大豆,美国大型粮商和各类基金在新豆上市之际往往会在期货市场做多大豆,推动大豆期价上涨。

特别是在预期该作物年度将减产的情况下,基金的炒作往往导致大豆期价大幅上涨。

但在 4 月份大豆销售完毕后,基金就会平掉多头仓位, 8 甚至在 7、月份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机,乘机发布各种消息打压期价,做空大豆,这就导致一般在第三季度,期价会出现显著下降。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5 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专题报告图6: 美豆多头仓单变化图资料来源:Wind、中期研究院 3(连豆与美豆季节性波动特征相同从下图美豆收盘价走势图可以看出,国内大豆市场的季节性涨跌与美豆市场基本吻合,也充分体现连豆与美豆价格走势的高相关度。

其原因在于国内大豆 70以上均来自进口,对外依赖性较高。

图7: 美豆1999-2011年收盘价走势资料来源:wind、中期研究院三(油脂类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1(豆油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6、7、8 月份南美大豆的集中到港,国内菜籽收获并开始集中上市以及棕榈油消费需求逐渐攀升,植物油之间的相互替代作用等因素会导致国内豆油价格的回调。

9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6 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专题报告—10 月份国内大豆收获,收获后几个月是大豆的集中上市期,这个时期豆油价格会受到供应增加的压力.10 月份,中秋国庆等节日因素会短期内刺激豆油的消费。

11 月以后随着冬季的临近,棕榈油逐渐退出消费市场,有利于豆油消费的增加。

在年底元旦接近春节的期间,植物油市场将达到一个消费高峰,这个时候最容易产生一波较强的行情。

总体来说,豆油在夏季较弱,冬季较强,如果从季节性判断各月份价格强弱的话,应该是 7、8、9 月份相对较弱,11、12、1、3、5 月份相对较强。

2(菜籽油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我国分为冬油菜9 月底种植,5 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 月底种植,9 月底收获两大产区。

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 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

油菜的生长规律一般为 4 月下旬陆续进入收割期,5 月中旬至 6 月份各地的油菜基本收割完毕。

5-6 月新油菜籽逐渐上市,供给增多,加之部分省市的储备菜油轮换,菜籽油价格回落;7-8 月份菜籽油供应增多,加上夏天时传统的食用油消费淡季,价格最低,现货市场的低迷形成了菜籽油期价上涨的主要压力。

9 月菜籽原料供应紧张,双节临近需求逐渐增大,甚至出现厂商抢购行为,价格开始回升。

10 月份以后,气温下降,棕榈油消费减少,部分需求为菜籽油替代,价格进一步上升。

12 月到次年 2 月,节前备货分为浓厚,菜籽油进入需求旺季,价格攀升。

进入 3 月份以后,国产菜籽所剩无几,市场供应紧张处于青黄不接时期,部分油厂只能依靠进口菜籽来维持正常开工和生产,菜籽油保持价格高位直至新菜籽上市。

由此看来,如果从菜籽油季节性角度来分析各月份价格强弱的话,应该是 1、3、 11、9 月合约相对 5、7 月合约较强。

3(棕榈油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按照熔点来看,我国棕榈油进口目前以不超过24?精炼棕榈液油为主。

我国棕榈油的消费以食用为主,其中 24 度精炼棕榈油为主要品种,占据的市场份额在 60以上。

每年对食用精炼棕榈油的需求量占进口的绝大部分。

由于棕榈油的熔点比较高,消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6、7、8、9 月份)消费量比较大,冬季(11 月至次年 2 月份左右)较小。

所以单从季节性角度分析,6、7、8、9 月份相对于 11、12、1、2、3、4、5 月份价格相对较强。

4.小结及套利机会分析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下表: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7 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专题报告表 1.品种月份价格相对强弱统计表品种价格相对较强月份价格相对较弱月份豆粕 5、7、8、9 、3 11、12、1、大豆 3、5、7 1、9、11 豆油 11、12、1、3、5 7、8、9 菜籽油 1、3、11、9 5、7 棕榈油 6、7、8 11、12、1、3、4、5 由表 1 可以看出: 在 8、9 月份,豆粕价格是相对比较强的,而豆油价格则是相对较弱的。

所以在每年 8、9 月份可能存在买豆粕抛豆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在 3、5 月份左右,大豆价格是相对较强的而棕榈油油价格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每年 3、3 月份可能存在买大豆抛棕榈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在 11、12、1、3 月份豆油的价格是相对较强的,而棕榈油的价格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每年的 11、12、1、3 月份可能存在买豆油抛豆粕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