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这篇课文多年来一直被选入小学课本,不仅因为文中人物善良的品质感动着我们,课文在刻画人物时突出的写作技法也非常值得学习,如:课文具体描写了桑娜抱回西蒙两个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让人品味到其复杂而多元的内心矛盾,看到了穷人美好的心灵;又如:文中对桑娜家庭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精心描写,对凸现人物品质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衬托作用;再如:渔夫回家后,侧重描写了渔夫与桑娜对话时的语言、神态描写,使一个淳朴善良的渔夫形象跃然纸上。
【作者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863~1899年多部优秀的作品问世。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马灯一种可以手提的、能防风雨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因此而得名。
沿海地区大部分用于船上,也有'船灯'的叫法,尤其是有风有雨的天气,真是渔民的照明利器!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波涛()的狂风()的小屋()的海风()的神情()的天气阅读能力大提升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解释词语。
(1)忐忑不安:(2)自作自受:2.通过第一段文字中桑娜的_______和________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三、内容梳理。
《穷人》这篇文章是____国作家__________写的。
文章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__________统治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美好品质。
思维创新大拓展四、如果桑娜和渔夫站在了你的面前,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参考答案一、汹涌肆虐温馨猛烈严肃恶劣二、1.(1)心神不定。
(2)自己做错了事,自己要承担后果。
2.神态语言桑娜的担心和忧虑。
3.神态动作语言 4.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三、俄列夫·托尔斯泰桑娜和渔夫收养两个孤儿沙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四、略《穷人》精彩片段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齐读——生:(齐读)《穷人》。
师:你们已经进行了预习,我们来看字词掌握得怎么样了呢?(出示词语)这些词谁会读?(指名朗读)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谁来读?(指名朗读)师:读得真准确。
同学们,每篇课文中除了带有生字的词语之外,都会有些值得我们积累的、有特点的词语。
(出示: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同学们看,这两个词语都是写什么的?生:这两个词语都是描写人物心情的。
师:是的,这两个词语都是描写人物心情的,请同学们练习写一写。
师:看来词语掌握的不错。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部分:整体感知。
谁能来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生:桑娜的邻居西蒙死了,她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了家里。
又怕丈夫抱怨,等丈夫回来后丈夫同意了。
师:说的不错。
同学们看,这篇课文是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在概括课文内容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三要素。
(出示:环境人物情节)刚才这位同学把人物、情节说得非常得清楚完整,那么再加上环境就更好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事情?生:海上正起着风暴。
师:这是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
请你加上环境,再来完整地说一遍。
生: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桑娜的邻居西蒙死了,她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了家里。
又怕丈夫抱怨,等丈夫回来后丈夫同意了。
师:你看,是不是更加全面更加准确了?生:是。
师: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时,我们要抓住这三要素。
也让我们拿起笔,把这三要素积累下来,写到收获栏里。
(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小说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
那么,在本篇课文当中,主要人物是谁呀?生:桑娜和渔夫。
(师板书)师:课前同学们找出了相关的语句进行了品读。
下面就分享你们的收获。
我们一起来看看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的看法,并用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生:桑娜和渔夫是很善良的人。
师:(板书:善良)你能找出具体的语句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生:(朗读: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桑娜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生:(朗读:“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我从这一句中读出了桑娜为别人着想,她非常地善良。
生:(朗读: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
没什么可抱怨的。
)这个地方体现出桑娜和渔夫的勤劳。
师:(板书:勤劳)桑娜和丈夫都是那么勤劳。
并且他们虽然生活贫穷但是却非常乐观、知足,这也是一种善良。
谁还想说?生:(朗读: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我从这一句读出桑娜非常得勤劳。
师:这是对于什么的描写?生:环境。
师:是的。
这段话既写出了当时的环境,又衬托出了他们的贫穷,更重要地凸显了桑娜的贤惠、善良,渔夫的勤劳。
环境描写同样也能塑造人物形象。
(板书:环境)生:请跟我看到24自然段。
(朗读: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我从渔夫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渔夫的善良。
师:(板书:语言)在这段话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渔夫的善良?生:我觉得是“熬”这个字。
师:你来推想渔夫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生:我觉得渔夫今后的生活会更加困难。
师:会让原本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
可是渔夫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他已经做好了熬的准备,这是多么勇敢的担当啊!师:(指板书)同学们来看,托尔斯泰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为我们塑造出了桑娜和渔夫的生动的形象,让这两个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体会到了他们虽然生活非常贫穷,但是他们却非常勤劳、善良。
师:请同学们来看板书,作者对于桑娜的描写中最多的是什么描写?生:心理描写。
师:是啊,好几段的心理描写。
咱们一起把目光聚焦到这一段心理描写上。
(出示)这是课文的第9自然段。
当桑娜自作主张把两个孩子抱回来后作者写下了此时桑娜的心理活动。
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地品读每一句话,能从中读出桑娜的哪些心情,把您读出的感受写在这句话的旁边,好吗?来,开始吧!(学生读书做批注,教师巡视。
)师:来,我们交流交流,好吧。
谁先说,你读出了她的什么样的心情?生:桑娜非常害怕。
师:你从哪一句读出了她的害怕呢?生: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呀,他会揍我的。
师:还有什么?生:桑娜在为丈夫担心。
师:那你读读这句话,好吧。
生: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师:噢,她是一直在为丈夫着想,是吗?来,同学们看“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桑娜为什么会这样想啊?谁能联系前头的一句来看?生:因为前面说她是穷人,非常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从中说明五个人生活已经非常困难了,再加上两个人会更加困难。
师:谁来补充?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二自然段,“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他自己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师:这是他生活的重担啊,是吧?他冒着的只是寒冷和风暴吗?生:他还冒着生命的危险。
师:这是他的生命危险啊,他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有一家人的重担压在他的身上,是不是?所以说“已经够他受的了”。
你看联系前面的课文,我们是不是能体会的更加深刻?那我们把自己当作桑娜,你想到自己的丈夫已经是这样的劳作了,生活的重担已经这样重了,我还要再给他加上两孩子,此时你的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什么呀?生:愧疚师:是对丈夫的愧疚,是对丈夫的心疼啊(板书:愧疚)同学们,你看联系上下文,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我们可以把她的心理体会的更加的准确、深刻。
就这样,我们继续交流,你还读出了她的什么心情啊?生:紧张师:紧张,读读具体的语句好吗?(板书:紧张)生:是他来啦?……不,还没来!师:为什么从中读出了她的紧张啊?生:桑娜只要有一点声响就会以为是她的丈夫回来了。
师:是啊,多么紧张啊,体会的真好。
还有想说的吗?……同学们,我们来看刚才我们通过桑娜的所思所想,体会到了桑娜的愧疚、紧张,那么我们来看最后一句,看到了吗,这一段的最后一句。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从这一句能读出桑娜的什么心情?生:她对西蒙的那两个孩子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疼爱。
师:那你看“嗯,揍我一顿也好!”此时的桑娜已经怎么样……生:下定决心。
师:已经下定了决心了。
(板书:坚定)我们从这一句中读出了她的坚定。
同学们,桑娜此时既害怕又愧疚,又紧张又坚定。
这么多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这么复杂丰富的心理,我们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忐忑不安(板书)其实啊,我们再来继续读,继续思考,还能读出桑娜很多很多的心情,那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桑娜的忐忑不安?生:读(语速略快)师:哎呀,你急促的语速表现了你的心理很激动,对吧?好,请坐,再慢一点,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