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
1.学校信息化的规划
学校要根据地方政府的整体规划以及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条件,制定本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目标和实施方案,并对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进行管理监控。
学校信息化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三年规划、学校教育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等。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应该从教育信息化系统的角度思考,对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具体方面与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因素和保障因素综合考虑。
实践证明,学校信息化规划的制定需要区域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推进和相关业务部门的深人指导。
2.学校信息化的规范与标准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教育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成长、学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制订一系列政策、规范和标准,以规范和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学校教育信息化规范化、秩序化。
学校信息化的规范与标准不应该由学校制定,而是由区域信息化应用推进相关业务部门根据本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情况来制定。
3.学校信息化的经费投入机制
学校信息化应用推进需要经费的保障,首先学校领导要有信息化经费投入的意识,同时要合理投入,信息化投入经费不仅仅包括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所需要的经费,而且还应该包括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更应该包括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学校管理等方面具体应用中所需要的经费,还应该思考为鼓励教育信息化改革与应用推进所支付的人员奖金等。
而且,学校信息化经费投人不应该是一次性的,而是要根据学校信息化应用推进的规划制定长远的经费预算。
4.学校信息化的安全保障机制
目前,学校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到学校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推进的重要问题,病毒、黑客攻击、不健康信息等威胁着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
因此,学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学校信息化安全保障的内容具体包括技术安全与制度安全,一方面,构建积极防御的安全保障框架;另一方面,建立网络安全事故管理机制、学校网络安全规定等。
对于一般中小学来说,可以考虑购买专业网络安全公司的服务,对于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学校可投入一定经费和人力进行自主研发。
5.学校信息化的评价与考核机制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效果的价值进行判断,对于教育活动质量的提高、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也同样如此,学校信息化的评价与考核对于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要对各部门、各位教师开展信息化具体应用的情况建立考核评价制度,通过日常的考核,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对教师个人与学校各部门进行奖惩。
6.学校信息化的管理机制
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建设要从学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信息化管理者等方面思考,要建立要学校信息化应用推进的组织机构,选好学校信息化的管理人员,明确学校信息化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职责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