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浅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浅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视唱练耳课中更加重要。

就目前来看,音乐节奏感已经成为新时期视唱练耳教学中最核心的环节。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最基本元素,在音乐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其不仅能对音乐进行相应组织,同时也能赋予音乐强大的生命力。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失去了原有生命,学生的音乐素质就不能更好的提高,音乐能力也就无法更好地提高。

如何提高节奏训练质量,已经成为视唱练耳专业教师值得思索的事情。

一、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要素概况
在视唱练耳训教学中,节奏训练是比较重要的。

要想使视唱练耳教学更好地进行,就要对节奏要素有
所了解。

节奏要素主要由节拍认知、节奏形态认知和节奏形态命名三部分组成。

节拍认知就是对节拍循环往复强弱规律的认识。

在教学中,一般都从最简单、最常见的2/4拍开始学习,之后再逐步学习
3/4、4/4、3/8、6/8等相对复杂的节拍。

认知节拍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节拍的规
律,并通过掌握节拍,去听乐曲片段。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辨别不同节拍在音乐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使学生能够更深层地了解不同节拍强弱循环交替的特点,掌
握不同种类节拍规律,以便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不同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节奏就是所谓的节奏型。

在实际教学中,音乐的长短是用时值来进行划分的,而不同长短
时值音乐在有机规律下结合形成不同种类的节奏型,在
音乐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节奏类型,就要根据这些节奏类型规律进行相应分类。

节奏型命名是在节奏型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节奏型命名主要包括基本型、附点型、切分型等。

了解相应节奏类型名称之后,就应该进行相应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牢记和掌握不同节奏类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相应节奏类型,就要多读、多写、多背和多模仿。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节奏类型。

当其中遇到比较难的节奏
时,可以放慢速度,多次进行练习,也可以将其中比较难的节奏进行简化练习。

此外,还要掌握各节奏,在掌握相应节奏之前,应该先掌握相应节拍并弄清楚时值组合,了解不同节奏的特点。

只有通过对相关节奏的辨别,才能更好的对相应节奏进行把握。

二、视唱练耳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的必要性
节奏训练是视听练耳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
乐教学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节奏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

所谓节奏就是将分散的单音以L:I的形式组合起来,而节奏训练的作用就是这种组织能力的培养。

节奏训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的试唱
读谱能力有所提高。

在音乐节奏下记忆音乐中的乐节、乐句、小节与在无节奏中对音乐相关知识进行记忆,其效果是不一样的。

毕竟学生在节奏中能展开无限的想象,有属于自己空间。

在视唱读谱中,带着节奏去读相应的曲谱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乐趣,学生在乐趣的驱使下有节奏感
地读谱、演唱等远比单音节读谱要快得多,即使在演唱中多了几个小节或丢了几个小节,在掌握节拍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整个曲目效果。

同时开展节奏训练也能使学生的
音乐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要知道节奏感事实上就是一
种感知力,就像听到钟表的声音,将其连在一起就能形成相应的节奏定式,同样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的雨滴声也
是形成一种“滴答”节奏,事实上也是一种节奏式,是一种感知能力。

从根本上来说,节奏训练就是将人的感知能力激发出来,使其成为一种感知音乐的能力和鉴赏音乐的
洞察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节奏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符号或是简单的拍子,大部分作品中的节奏都是从简单到复
杂的。

学生可能开始学的是简单的节奏,但是随着知识的拓宽,学生会在简单的节奏基础上要求更深层次的了
解。

这时学生就会对复杂的节奏感兴趣,学生会在简单的节奏基础上对复杂的曲目节奏进行相应研究。

学生通过对复杂节奏训练进行研究,不仅能使学生的音乐感更加细致,同时也能使其音乐感更加丰富。

由此可见,节奏训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训练,其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形成以及音乐能力的提高是有一定作用的。

三、提高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质量的有效措施
1.简单节奏的节奏训练
在节奏训练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单一的节奏训练,这种训练是最常见的基本节奏型。

在简单的节奏形式中常会有不同的节奏类型,其主要包括不同的切分类节奏、多种弱起节奏、带有休止符的节奏。

因不同节奏形式在音乐中的表现不同,其音乐实质也不同。

因此,要想更好地掌握不同节奏形式下的节奏类型,就应该以4分音符为一个单位的一拍和二拍最基本节奏型的训练开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节奏感
强、富有律动感的音乐节奏训练。

同时对音乐节奏进行相应分析,明确节奏中的强弱关系,再根据节奏特点进行有规律、有规则的训练。

为了使节奏训练达到最佳效果,可以用构图法进行相应演示,以便更清晰、明了地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2.复杂节奏训练
一般情况下,复杂的节奏主要包括连线节奏、跨小节混
合拍节奏、交错节奏等。

这类节奏是节奏训练中比较难的部分,不仅训练难度大,其节奏形式也比较复杂。

其中的连线节奏主要是在小节内或是跨小节使用的。

混合拍节奏是按照不同次序结合成的序列。

交错节奏是在不同种类的节奏中交错使用的。

针对不同节奏,在节奏训练中,必须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方法进行。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以声势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联系,如拍手、跺脚或是拍腿等。

在教学中,拍手是比较常见的方式。

这种方式简单、简易、灵活,学生也比较易于接受、学习和吸收。

但是在使用这种方式时,必须注意:在拍手的时候,不要用力去拍,而是以音乐的性质为依据,明确地表达音乐中长短和虚弱的变化;拍腿在复杂节奏训练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以拍腿进行的节奏训练形式比较多,可以单手拍腿或双手拍腿,也可以左右交叉进行拍腿等。

通过拍腿训练,不仅能使学生的反应程度更加敏捷,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训练效果。

此外,跺脚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强节奏训练效果。

3.将节奏融合到生活中
只是在音乐中进行相应的音乐训练,难免会有一些单调。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音乐节奏训练与之相同的生活点结合在一起,如锻炼中的节奏、工作中的无
形节奏等。

用这些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节奏训练,使学生在生活中真实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韵律之美,在热爱生活的同时,更好地投入到节奏训练中,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通过乐器强化记忆节奏
在音乐教学中,特别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牢记节奏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不能更好地记住相关节奏形态。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可以与人体接触的乐器辅助记忆相关节奏。

学生可以选择铃鼓、木鱼或小沙锤等相对简单的乐器辅助记忆。

这些乐器虽然简单,但是却能将动作和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音乐学习、音乐活动及音乐创造中,也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其中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领会一些比较经典的世界音乐,可以让学生根据经典音乐的实际状况选择相应乐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
内涵,更好地区分相应节奏,可以采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并用相应符号将其表现出来。

如沙球、串铃可以用“*”来表示,响板可以用“+”来表示,最后对相关符号进行整理,相应的乐器用有趣的字符来表示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更加感兴趣,在情趣的指引下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相应知识,在提高其音乐感知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掌握相应的节奏感。

5.借鉴国外视听练耳节奏训练中的优秀成果
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其质量如
何不仅影响音乐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学生音乐能力的形成。

因此,在掌握节奏训练本身和训练方法的同时,也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

在国外音乐教学中,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

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叫做和乐动作,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体味音乐节奏感,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状态,同时通过相应训练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的教学要点是人体基本节奏、头脑与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协调及动作的控制和反应。

除此之外,奥尔夫教学法对节奏训练也有一定启示。

奥尔夫教学法的要点是语言节奏练习的实践运用、声势练习在课堂的实践运用、多声部及合声节奏练习的实践运用和变奏节奏练习的实践运
用等。

总之,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院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技术性。

其课程质量的高低不仅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修养有一定影响,同时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而节奏训练作为视唱练耳专业课重要内容之一,在视唱练耳专业课中有重要作用。

要想使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有所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就应该重视简单节奏的节奏训练、复杂节奏训练、将节奏融合到生活中、通过乐器强化记忆节奏、借鉴国外视听练耳节奏训练中的优秀成果等方法的运用,以便更好地满足现代化音乐教学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