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四川省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2016年试行版)
四川省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2016年试行版)
10、查相关制度及记录;、
11、查相关制度及流程;
12、查记录或满意度调查表;
13、查相关制度及培训记录。
10、无严重输血不良反应上报制度及流程扣5分,未执行扣5分;
11、无紧急抢救非同型配合型输注的制度和流程扣5分,未执行扣5分;
二
能力与质量
400
4
输血技术水平40分
三级医院:
输血科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Rh系统分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血型单特异性抗体鉴定、交叉配血、抗人球蛋白试验、血型抗体效价测定、新生儿溶血病试验、吸收实验、放散实验、血小板交叉配合实验、血小板抗体检测、Rh阴性确诊实验、储存式自体输血技术;有并能实施主要检测系统失控后的替代检测方案。(开展ABO亚型鉴定、稀有血型鉴定、唾液ABH血型物质测定、HLA-1类抗体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输血相关白细胞血型抗原抗体检测、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关性抗体检测)。
5、建立输血标本采集制度及流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
6、建立并实施患者血液管理制度,执行输血前相关检查规定。
7、建立并实施临床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包括:输血起止时间、血液成分及数量、患者脉搏、血压与体温等。
8、建立并实施输血后评价制度,输血完毕后,须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入病历。
7、建立新入职医师岗前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制度,将输血科纳入住院医师(专科)培训轮转科室;
8、对医护人员每年开展输血相关知识继续教育培训与考核,并将输血考核纳入医师定期考核管理;
9、向公众宣传临床合理用血、无偿献血知识;
30
查输血管理委员会相关文件、资料及记录,查输血科相关文件和记录
1、未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未履行职责不得分;
9、建立并实施临床用血不良事件(包括输血传染性疾病、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等)的管理、上报制度及流程,并详细记录,包括:发生时间、反应类型、临床表现、
40
1、查相关制度及记录;
2、查相关制度和记录、抽查5份输血相关病历;
3、查相关制度和记录,抽查5份输血相关病历;
4、查相关制度和记录;
5、查相关制度、流程及记录;
3、无方案不得分,方案操作性不强酌情扣分;
4、括号内项目为加分项,每项加分2分。
序号
考核内容
标准分
考核方法
评分标准
得分
4
输血技术水平40分
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
输血科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血型单特异性抗体筛查、交叉配血、抗人球蛋白试验、血型抗体效价测定、新生儿溶血病试验、吸收实验、放散实验。
(2)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目标;
(3)参与疑难输血病例的诊断、会诊与治疗,配合临床用血事件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及处理;
(4)建立并实施血液库存管理制度,包括用血计划制定,血液预定、血液入库、血液储存、血液发放及血液预警和调控等,应确保血液信息的溯源性;
(5)依据血液保障原则确定常规储血量及安全储血量;
2、缺输血医师扣1分;
3、输血科主任无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扣5分;从事输血技术工作不足5年扣5分;
4、质量主管从事输血专业工作不足8年,扣2分;
5、技术主管从事输血专业工作不足10年,扣2分;
6、输血科工作人员未参加岗位培训和考核,每人扣2分;
7、新入职医、技、护人员未取得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每人扣5分,扣完为止;
(2)未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扣3分,未建立安全管理计划和目标,扣5分;
(3)未参与疑难输血病例的诊断、会诊与治疗,扣1分;未配合临床用血事件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扣2分;
(4)无血液库存管理制度扣5分,缺1项扣2分;
(5)无常规储血量及安全储血量设置,扣3分;
(6)未定期对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总结分析,扣5分
50
1、查医院输血科设置文件
2、(1)查质量体系文件、制度、职责和记录;
(2)查相关文件;
(3)查相关记录;
(4)查相关文件及记录;
(5)查相关文件;
(6)查相关记录;
(7)查相关记录;
(8)查相关记录;
1、未设立输血科不得分;
2、(1)无用血质量管理体系不得分,无核心制度(★标记处)不得分,其他管理文件缺1项扣3分,扣完为止;
四川省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2016年试行版)
序号
考核内容
标准分
考核方法
评分标准
得分
一
基础条件
100
1
空间配置30分
面积要求:
三级甲等医院不少于200㎡,三级乙等医院不少于100㎡,二级甲等医院不少于70㎡,二级乙等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不少于40㎡,或年用血总量大于2万单位,使用面积不少于300㎡;1万—2万单位,使用面积不少于200㎡;1万单位以下,使用面积不少于150㎡。
3、输血科主任应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从事输血技术工作5年以上,有丰富的输血相关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
4、质量主管应具有输血相关专业知识及质量管理能力,从事输血专业工作8年以上,经质量管理培训,具备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5、技术主管应具临床输血专业知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从事输血专业工作10年以上,经专业技术培训,具备临床输血专业检测能力及实践经验。
序号
考核内容
标准分
考核方法
评分标准
得分
5
输血管理120分
处理措施及转归等。
10、建立并执行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处理上报制度及流程。
11、建立并执行紧急抢救非同型配合型输注的制度和流程。
12、主动征求输血科对临床用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临床用血水平。
13、建立并实施临床输血规范化培训制度,内容至少包括: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输血、输血风险防范等相关知识。
2、输血委员会履行职责每缺1项扣5分,扣完为止。
序号
考核内容
标准分
考核方法
评分标准
得分
5
输血管理120分
10、对全院输血管理定期总结分析,持续改进输血工作。
二、输血科管理:
1、三级以上医院输血科按一级业务科室管理,二级以上医院设置独立的输血科;
2、工作职责:
(1)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录等,制定输血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建立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的制度(★);应急用血预案;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等。
8、有影响履行输血专业职责疾病或者障碍工作人员上岗的,每人扣5分,扣完为止。
序号
考核内容
标准分
考核方法
评分标准
得分
3
设备配置30分
三级医院:2℃—6℃储血专用冰箱、-20℃以下专用低温冰箱、2℃—8℃试剂冰箱、2℃—8℃标本冰箱、血液低温操作台、样本混匀器、全/半自动配血系统、血小板保存箱、溶浆机、血型血清学离心机、标本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热合机、显微镜、传真机、专用取血箱、计算机、录音电话、输血科自动温度监控系统及输血管理信息系统。
三、临床用血管理:
1、建立并实施临床用血过程管理制度,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2、建立和实施输血前评估制度,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适应证评估,输血指证尚未明确时,以不输血为首选原则。
3、建立并实施输血前知情告知制度,患者或其近亲属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4、建立并实施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含紧急用血申请流程),履行用血报批手续。
5、无输血标本采集制度及流程不得分,未实施输血前核对制度扣10分;
6、无患者血液管理制度扣2分,未执行输血前相关检测规定扣3分;
7、无输血过程质量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不得分;记录不全酌情扣分;
8、无输血后பைடு நூலகம்价制度扣2分;未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扣2分,未将相关评价内容记录入病历扣2分;
9、无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扣2分;未记录扣2分,未分析扣2分,记录不全酌情扣分;
10
查房屋布局图并现场查看
输血科缺1项扣2分,扣完为止
血库缺1项扣3分,扣完为止
序号
考核内容
标准分
考核方法
评分标准
得分
2
人员配置40分
基本原则:
输血医师及技师具有国家认可的卫生技术资质,上岗前须参加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
10
查医师、技师执业资格证书
查岗前培训资料
无相应执业资质和(或)未参加岗前培训从事输血工作,此项不得分。
5、如开展自体输血、输血治疗等工作,其卫生学应符合GB 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卫生学Ⅳ类环境的要求。
10
查房屋布局图并现场查看
1项不合格扣3分,扣完为止
功能分区:
输血科:至少应设置血液入库前的血液处置室、血液标本处理室、储血室、发血室、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值班室和资料保存室等。
血库:至少设置血液处置室、贮血室、发血室和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资料室等。
1、输血科人员配置与床位数参考比例为1:100(床)或按年用血总量1-3万单位,不低于8人;年用血总量大于3万单位,不低于14人,每增加1万单位增加1人,每增加一个执业地点增加6人的标准配备。
2、输血科(血库)根据需要设置输血技师、医师和护士岗位,相关人员应毕业于输血医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医学护理等专业。
临床开展血液保护技术、回收式/稀释式自体输血技术、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血浆置换和全血置换、(病理性血液成分去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制备、储存,细胞治疗)等技术。
现场查看检验申请单、试剂、实验记录、方案、病历等相关资料
1、三级医院每缺1项扣5分,扣完为止;2、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每缺1项扣 5.5分,扣完为止;
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2℃—6℃储血专用冰箱、-20℃以下专用低温冰箱、2℃—8℃试剂冰箱、2℃—8℃标本冰箱、血小板保存箱、溶浆机、血型血清学离心机、标本离心机、恒温水浴箱、显微镜、专用取血箱、计算机及输血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