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说课稿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授新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考纲要求: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立足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和政策支持,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正确理解和把握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2.从试题类型上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通过体现类和原因类试题,聚焦考查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治因素,以及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解。

二、说学情
这一课的内容本身比较简单,与学生掌握的历史和地理知识有交叉,再加上需要留了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自主预习,提前布置了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资料,因此我引导预习时,把重难点的把握放在学生理解存在的问题和疑惑的地方,比如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具体内容,比如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深入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把握等。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学生自主讨论以及师生问题导入设计。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理解
2、我国为什么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4点)
4、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又是难点)
难点: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该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P74)
3、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表现(容易出选择题)
从含义、三级行政规划的自治机关、自治权(重点)、确立的原因(从历史和国情两方面把握)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解
疑点或易错点:
1、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取得成功表现(这与部分学生接触的时政知识少难理解点)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一国两制及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区别?
3、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具体看待和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4、宗教的起源和本质及我国现存的宗教
5、作为高中生,怎样看待处理科学精神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五、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属于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讲解。

本课时的主线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表述。

“是什么”即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即为什么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以从国家性质、民族关系、“国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来分析。

“怎么做”即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必须从党的领导、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来分析。

板书设计:
六、说备课反思、作业设计和不足之处
备课反思
本单元主要线索是通过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复习本单元时我们要理解人大制度、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

理解党、人大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

立足整个教材,必须理解政府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民族地区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重点理论
一个关系→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两种政策→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三个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四个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四个优越性
作业设计
《高考领航》第七课的练习案和《一遍过》第七课的习题
不足之处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话题自己还有欠缺,需要听取备课组其他老师和所教学生反馈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做调整。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与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

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

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

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

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

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

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
的的确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3、理论与实际要
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

说课活动也不例外。

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2、针对性强大。

3、准备充分。

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

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