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海洋藻类植物

第三章 海洋藻类植物


代表属种
杜氏藻属Dunaliellaqh .扁藻属Platymonas
绿点藻属Chlorochytrium
小球藻属Chlorella
羽藻属Bryopsis 香蕉菜Boergesenia 石莼属Ulva 浒苔属Enteromorpha
第四节 褐藻门(Phaeophyta)
• 主要特征 多细胞体,体形大;一般具有双层细胞 壁,内层纤维素,外层藻胶质(褐藻糖 胶),真核,叶绿素a, c,叶黄素,β-胡萝 卜素,褐藻素,贮存物质为褐藻淀粉,甘 露醇
赤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 不同的颜色,有红色、砖红色以及绿、 黄、棕色等。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 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一 定会使海水呈现特别的颜色。
2 引发赤潮的原因及机理
•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过度海水养殖,海运
•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 要原因。
• 繁殖 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游孢子,不动孢 子),有性生殖(同配,异配,卵式)
3
生活史
同形世代交替
异形世代交替
异形世代交替
配子体(n)
配子囊(单室或多室,n)
雌配子(卵, n) 雄配子体(精子, n)
合子(2n)
减数分裂
游孢子(n)
单室孢子囊母细胞(2n)
孢子体(2n)
多室孢子囊(2n)
游孢子 (2n)
• 海洋底栖藻类:固着或附着生活,多细胞海藻, 重要的经济海藻。
2. 经济意义
食用、药用、饵料,肥源、工农业产品原料(吸 附剂、过滤剂、磨光剂、色素添加剂等)、污水 处理等
第二节 蓝藻门(Cyanophyta)
• 主要特征 群体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少数为单细胞 体;原核;双层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 外层为果胶质;无色素体,色素有叶绿素 a,β-胡萝卜素,蓝藻黄素,玉米黄素,藻 胆素;贮存蓝藻淀粉和蓝藻蛋白颗粒体。
无配子体类型
减数分裂
卵囊母细胞 (2n)
卵(n)
孢子体(2n)
减数分裂
精囊母细胞 (2n)
精子(n)
合子(2n)
生态分布及意义
• 约有1500多种,绝大部分生活于海洋中 (潮间带至低潮线附近的岩石或石沼), 大多是冷水性种类(海带,巨藻),少部 分长在热带海域(马尾藻)
• 阴生植物
• 食用药用:鹅肠菜,昆布、海带,裙带 菜,羊栖菜
或仅有1种生殖方式。减数分裂发生在合子形成后 和新植物体产生之间 • 除产生单倍体的配子外,其余均为双倍体,只行 有性生殖,在配子囊中发生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 有世代交替,有2个或3个植物体,单倍体的植物 体行有性生殖,合子萌发时不经减数分裂,产生 双倍体的植物体,再行无性繁殖,经减数分裂产 生孢子 ,由孢子长出单倍体的植物体。
菜,石花菜,江篱,麒麟菜,沙菜,海 萝) • 饵料、饲料
代表属种
红毛菜Bangia
麒麟菜Eucheuma 冻沙菜Hypnea japonica
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鹧鸪菜Caloglossa leprieurii 江蓠Gracilaria salicornia 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
• 海洋生产力的指标 • 小型浮游动物的饵料:原甲藻,裸甲藻 • 某些种类是形成赤潮的主要生物
代表属种
原甲藻属Prorocentrum
角藻属Ceratium
长崎裸甲藻Gymnodinium mikimotoi
多甲藻属Peridinium
6
第九节 隐藻门(Cryptophyta)
• 主要特征
单细胞,重要的鞭毛藻类,细胞小,无细 胞壁,细胞外有一层周质体,1个细胞核, 前端有口沟,2条不等长鞭毛,色素体叶 状,含叶素素a, c,β-胡萝卜素,藻胆素; 贮存物质为淀粉、油滴
第七节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 主要特征
单细胞体或由单细胞组成的链状群体,由断面为 “II”的上下两壳互相套合而,上壳大下壳小,壳面 中央或侧面具有1条壳缝或假壳缝;细胞壁由果胶 质及二氧化硅等硅质化合物组成,不含纤维素, 具1个真核,色素体中含叶绿素a, c,β胡萝卜素, 硅藻素,藻体黄绿或黄褐色,贮存物质为油滴
第六节 金藻门(Chrysophyta)
• 主要特征 多数为单细胞或群体,少数为丝状体;有 些种类无细胞壁,有细胞壁的由果胶质、 硅质或钙质,部分有鞭毛,色素体少(1-2 个),含叶绿素a,c,胡萝卜素,叶黄素, 金藻素,藻体金黄色或棕色,贮存物质为 油滴和白糖素
• 繁殖 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动孢子,静孢子)
• 繁殖
营养繁殖或无性繁殖(内生孢子,外生孢 子,厚壁孢子)
2
生态分布及意义
• 已发现有2000多种,海产种类少,多生长 在潮间带,半咸水和含盐的沼泽上
• 能利用固氮酶把乙炔还原成乙烯,可应该 于污水处理
• 饵料:螺旋藻 • 食用:螺旋藻,海雹藻,苔垢菜 • 赤潮:红海束毛藻
代表属种
色球藻目 a.~b. Gloeocapsa sp. c.Chamaesiphon sp.
• 褐藻工业原料(海带,马尾藻,巨藻,鹿 角菜等)应用于食品纺织橡胶医药工业上
• 畜禽饲料或肥料:马尾藻

代表属种
鹿角菜 Pelvetia siliquos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马尾藻Sargassum
昆布Ecklonia kurome
酸藻Desmarestia viridis
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
海带Laminaria 鹅肠菜Endarachne 点叶藻Punctaria 疣状褐壳藻Ralfsia verrucosa
第五节 红藻门(Rhodophyta)
• 主要特征 少数是单细胞或群体,多数为多细胞个体,形态 多样;双层细胞壁,外层藻胶质(琼胶、海萝 胶、卡拉胶),内层纤维质,1个细胞核,色素体 形态多样,含叶绿素a, d,叶黄素,β-胡萝卜素, 藻红蛋白,藻蓝蛋白;贮存物质主要是红藻淀粉
1
二、海洋藻类植物的分类
• 介于光合细菌和高等植物之间,分为11个门 • 蓝藻门、绿藻门、褐藻门、红藻门、金藻
门、硅藻门、裸藻门、隐藻门、甲藻门、 黄藻门、轮藻门
分类检索表
三、海洋藻类的生态类群及经济意义
1. 生态类群
• 海洋浮游藻类:浮游生活,单细胞藻类,种类 多,数量大,是海洋初级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 被称为海洋牧草,是其他生物重要的生物环境因 子
• 通过赤潮,至少在局部范围内实现了海洋 环境中的能量转化,使海水中各种物质的 含量又处于相对平衡。
4 赤潮的危害及机理
• 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 有些赤潮生物其代谢产物或最终代谢产物具有很
强毒性,直接毒死水产动物或通过食物链富集, 危害其他高级动物 • 在大量繁殖的情况下,赤潮生物及其所分泌粘 液、死亡分解后的有机碎片,附着在鱼虾贝类的 鳃上,能造成呼吸器官堵塞,从而窒息死亡。 • 造成水体透明度、pH、溶解氧等的大幅度变化, 使其它动物处于强烈的胁迫状态。
• 繁殖 细胞纵分裂,逆境时形成休眠孢子囊
生态分布及意义
• 多数淡水种类,少数生活在沿海水域 • 富含有机物的水体中可形成水华或赤潮 • 滤食性鱼类的饵料
由米氏裸藻引发的赤潮
海洋藻类与赤潮
1 赤潮(Red Tides)
海水中某些微藻、细菌或原生动物,尤其 是硅藻甲藻等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 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 生态异常现象。
• 繁殖
细胞纵分裂,不具鞭毛的种类产生游动孢 子
生态分布及意义
• 种类少,海水淡水中均有,喜生活于富含 有机物和氮的水体中,在高手池塘中为优 势种群,形成红褐色至黑褐色水华
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 红胞藻属Rhodomonas
第十节 裸藻门(Euglenophyta)
• 主要特征 具鞭毛,能运动,单细胞,无细胞壁,细 胞质外层为表质使细胞保持一定形态,鞭 毛1或2条,色素体含叶绿素a, b,β-胡萝卜 素,有些有裸藻红素,贮存物质为裸藻淀 粉,脂肪
• 外海(外洋)型赤潮
• 近岸、河口、内湾型赤潮。
1999年7月辽东湾赤潮 1999年5月上海外滩赤潮 2003年连江黄岐半岛赤潮
7
3 赤潮并不完全是有害的
• 虽然在原始状态下发生频率很低,但其在 自生自灭过程中也自觉地实现了海洋环境 中的能量转化
• 许多赤潮生物本身是经济水产动物鱼、 虾、蟹的幼体及贝类的天然饵料,其丰度 大小,直接决定了海洋基础生产力的高低
• 繁殖 营养繁殖(细胞分裂)、无性繁殖(小孢子,
休眠孢子)
5
硅藻类形态
硅藻的营养繁殖
生态分布意义
• 种类多,已发现12000多种,分布广,大部 分在海洋中;浮游或附着生活
• 饵料:圆筛藻,角毛藻,弯杆藻,菱形藻 • 过度繁殖会引发赤潮:中肋骨条藻
圆筛藻
角毛藻
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螺旋藻Spirulina
苔垢菜Calothrix crustacea
颤藻属Oscillatoria 淡红发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 海雹藻Brachytrichia quoyi
第三节 绿藻门(Chlorophyta)
• 主要特征 大多为单细胞个体或群体,一般具2条或4条鞭 毛,藻体大小不一,微小的种类占多数,一般为 双层细胞壁,内层纤维素,外层果胶质,真核, 有叶绿体,形状多样,含叶绿素a, b,β-胡萝卜 素,叶黄素,贮存物质为淀粉
• 蛋白核(造粉核):1个或多个,由蛋白质核心和 淀粉鞘组成,与淀粉形成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