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网络服务平台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第一章项目分析 (3)一、项目简介 (3)二、项目生态环境及同行业现状分析 (6)(一)商业模式分类 (6)(二)BAT (百度、阿里、腾讯)等投资公司在移动医疗产业的布局及指向 (7)(三)结论 (14)(四)我们的机遇 (15)三、项目筹建背景 (17)1、项目负责人介绍 (17)第二章投资时机 (17)一、我国康复医疗改革相关政策 (18)二、我国康复医疗的现状 (19)三、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对行业的支持 (20)四、康复医疗产业的价值分析 (21)第三章商业模式 (21)一、产品模式 (21)二、用户模式 (22)三、推广模式 (22)四、收入模式 (23)五、通过以下竞争机制与策略,牢固医生资源 (23)(一)竞争策略 (23)(二)竞争机制 (24)第四章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26)一、线上服务平台搭建 (26)1、如何集聚数量庞大的康复医师及营养师、中医师,即“导购人员”? (26)2、如何简短迅捷地挖掘用户 (27)3、如何管理与服务大数据 (28)4、完善注册用户所需各类专业信息 (29)5、建立及完善大数据的服务方案 (29)二、完善的线下服务 (29)第五章推广方案 (29)一、搭建线上服务平台 (29)二、运作计划(第一个年度) (30)1、前期:众筹行业带头人,网聚核心资源 (30)2、在医院临床医师找“熟人”,即向自己求诊过的病人推广 (30)3、中期:网络推广 (30)4、中后期辅助手段: (30)5、后期:稳定和扩展品牌权威性 (31)第六章发展计划 (32)一、项目启动方案 (32)1、前期市场调研工作(已完成) (32)2、大数据网站搭建及APP软件制作( 2 个月) (32)3、媒体发布会与产品捐赠 (32)二、发展战略 (32)1、建设期(1 年) (32)2、成长期(1 —2 年) (33)3、扩展期(2 —3 年) (33)第七章竞争分析 (33)一、与行业协会、医生、大众的关系分析 (33)二、与其他兴起的互联网+移动医疗模式的区别 (34)三、康复医师与临床营养医师的核心竞争力 (35)第八章投资计划 (35)一、项目前期投入 (35)二、资金使用计划 (36)三、众筹融资计划 (37)四、股权结构 (37)第九章财务分析 (37)一、投资收益预测分析 (37)二、总成本费用分析 (38)三、利润表 (38)四、投资回收期 (39)结束语 (40)第一章项目分析一、项目简介互联网+“重构医疗连接”或成最后一座金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目前互联网+医疗的项目很多,大家几乎都是围绕“寻医问诊、导诊”,都试图建立一个医院与医生、医生与患者及患者与患者之间互动的超极大平台。
但我们认为,由于疾病的种类众多,患者群体差异极大;在医院来说是科室分类众多,医生的学术方向和特长差异也极大。
在这种情况下,试图建立一个包络万象的:从“头”医到“脚”、从“妇科”到“男科”、从“内科”到“外科”网络超极医院是不太现实的也是不够专业的。
专业的事一定是由专业的人来做,就像医院分了众多的科室一样,不同学科的医生解决不同的疾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服务质量,真正解决用户问题。
从竞争的角度讲,没有好的优质服务的企业,是很难长足发展的。
因此,我们提倡互联网+专科医疗!我们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一定要走专科医疗的路线!我国的国情之一就是人口众多,13 亿多人,单一某个病种的人群就是“海量”(比如,我国糖尿病人群超过2 亿了,就是说相当于日本的人口数;我国每分钟就有 5 个死于癌症,每年350 万人死于心血管),如果互联网医疗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一味追求大而全,要“大数据”,是极难做好服务的,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也是极其危险的。
我们今天推出的就是“专科医院服务特色”的互联网+康复医疗项目:就像现实生活中一样,人们看康复理疗到省康复医院,看妇科到省妇幼保健院,看血液疾病到省血液疾病防治中心,看神经内科到湘雅医院,看神经外科到湘雅附二医院,看儿科到儿童医院,,, 目前我国社会对康复医学服务的需求十分庞大,而康复医学服务的供给能力却十分有限。
中国的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非常低。
我国大陆地区是0.4 人/10 万人口。
我国目前康复医疗基本是个空白,上亿人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临床就诊更是一床难求!“康复医疗护联网服务平台”是“某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基于“三个矛盾与一个突出需求”而推出的一个典型“互联网+”项目——“我的康复医师”: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医康供需矛盾( 医患比例0.4/10 万)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矛盾(康复医师集中在大三甲医院、大医生集中在大城市)、由于环境问题及人口老龄化等导致的慢性病人群爆发(我国慢性病人约 5 亿,仅糖尿病患者超过 1.5 亿,超过日本总人口数)引发社会矛盾。
我们计划并着手将“康复医生”这种宝贵稀缺的有益社会资源通过互联网聚集到一起,整理发挥他们的碎片时间,构架新服务,打造新产业,满足用户迫切需求,服务社会;具体来说是将康复医师的碎片时间激发与集聚起来,产生新能量,重构新服务。
医生与用户线上即时交流,用户得到了专业定制持续服务,医生提升了个人品牌的同时,其专业价值得到了发挥,经济收入也有所改善。
打造互联网专科医院,人人都能享受“我的康复医师”的服务。
严格区别其他营养品网站、导医网站、医药网站、或医药问答服务网站。
差异化与靶向精准经营。
最踪实现以“康复医疗护联网服务平台”为中心的产业链,定位于——互联网康复专科医院,为亿万康复患者创建“我的康复医师” 服务平台,未来实现产品销售与服务商的角色。
注:这里提出的“康复”是一个外延较宽的概念,比如“产妇的康复”“慢病人群的营养膳食”等。
二、项目生态环境及同行业现状分析(一)商业模式分类国内目前的移动医疗产品可以大致进行如下划分(互相重合的情况在所难免):第一类:医生工具。
通常包括患者病历管理、药品信息、临床指南、前沿的医学资讯等,能够给医生的日常工作带来帮助。
第二类:自诊问诊平台。
包括患者自诊或预诊、医患沟通平台、患者互助平台、签约私人医生等,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为普通人和患者获取医疗信息和诊疗带来便利。
第三类:单科领域。
关注某类疾病或某个单科领域,根据疾病的特点借助移动互联网,将慢性病的管理提供给患者(即PM) 目前常见的领域包括牙科、心血管、糖尿病、呼吸疾病、皮肤疾病、孕期等。
第四类:硬件结合。
用户通常需要购买专用的硬件,测量生理信息后将通过App 自动记录下来,目前主要有血压、血糖、心率、体温、尿液信息等指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移动监护仪和远程胎儿监护等设备,也能够通过App 将信息及时发送给患者和家人,此类产品一般是医疗器械公司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尝试,或者可穿戴硬件公司针对特定用户需求的开发。
第五类:医联平台。
主要由第三方供应商或HIS 厂商开发,或者由政府或医疗机构委托开发,通常包含挂号、预约、查看医院内的信息、查看化验单等功能。
此类平台目前出现与微信、支付宝等结合的趋势。
第六类:医药电商平台。
提供完善的药品信息、药品使用说明、病症查询,并且能够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推荐药品购买服务,也包括目前国内最大的几家电商平台,未来牌照开放后的处方药网售,其市场规模将迎来井喷。
第七类:医疗新媒体。
除了针对医疗机构和企业的服务之外,通过传递医疗资讯,进行患者健康教育(即PE,patient education),同时可以连接医生、制药企业和患者,并可以建立社区,为患者服务,采用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等通用平台架构,所以从广义上来说,也属于移动医疗的范畴。
(二)BAT (百度、阿里、腾讯)等投资公司在移动医疗产业的布局及指向这条路药企也没趟明白,如今这波跨界做移动医疗风到底刮得如何呢?以下一一分析:一、“战场”状态图二、对代表性企业展开逐一分析:1、百度医生——就是一个挂号APP。
百度手握流量,因此侧重于希望获得更多精准数据,为人工智能AI 的大数据计算提供弹药。
如成立移动医疗事业部,在线活跃的是“百度医生” App(提供找医生、约医生、评医生的服务闭环)“百度医生”的功能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核心功能:挂号。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导诊功能,你点击人体的某个部位,就可以出现相关疾病的就诊科室建议。
对于有明确挂号需求的用户来说,这样的功能实用性非常差。
2、阿里健康——还是“淘宝平台”模式,搞医药电商阿里拥有庞大的流量“黑洞”,天猫用户群。
他从医药电商切入市场,先后投资了寻医问药网、U 医U 药、华康全景网等医疗平台。
去年年初阿里又收购了中信21 世纪(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更名为阿里健康。
阿里健康试图继续承担淘宝那样的平台功能,但是这需要独占巨大的流量才能吸引药店和医院,从目前看距离这个目标仍然非常遥远。
APP 界面如下:A、从阿里健康的 5 张展示页面上,可以看出阿里多么着急把各种服务装到自己的平台上;B、医药电商仍然是淘宝平台模式,还采取类似打车软件的抢单模式;C、独门杀手锏是“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这也是马云收购中信21 世纪的原因。
药品监管吗虽然非常符合当下“大数据”的噱头,可是想要实现具体的有效应用仍然困难重重。
类似打车软件的抢单界面3、腾讯系(腾讯投资丁香园、收购挂号网、硅谷的众多移动医疗科技公司)之一:丁香园(得到腾讯7000 万美元投资)——服务医生群体丁香园试图建立医生自由执业平台,由“空中诊所”到“线下私人诊所”。
丁香园倾向于医生和患者之间要有线下的互动,通过线上的手段来进行流程的管理APP 界面如下:A、强调的功能只有“疫苗咨询”和“用药咨询”。
从专业角度看,监管部门已经明令禁止没有资质的公司搞在线问诊,是打在线咨询的擦边球。
B、核心商业模式“药品数据技术服务”。
丁香园已经积累400 余万注册会员,其中,执业医生达200 万。
之二:挂号网简明而要,通过远程轻问诊,得到咨询后,被推荐到具体医生,获取面诊机会。
他由于定位清晰获得腾讯领投超过 1 亿美元,目前其触角也在逐步向线下延伸。
4、小米——打造打造移动健康云平台,做智能健康产业虽然投资了九安医疗,在手环、血压计等智能硬件的布局却更像在做健康产业,也没有推出直接连接用户和医疗需求的APP。
其健康产业投资仍然处于商业模式不清晰的状态。
5、平安好医生——背靠平安集团寿险从平安好医生现在的功能看,已经完整实现了药品电商、家庭医生、在线问诊、医院挂号等功能。
平安撒大网的布局模式与阿里健康非常类似。
APP 界面如下左侧图片是平安好医生的在线问诊功能(可能是对政策迟钝或不够专业)。
中间图片是平安好医生的药品电商。
在线买药后通过快递送货上门。
右侧图片是平安好医生将“医生”打包出售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