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理论研究生考试判断题

公共理论研究生考试判断题

二、辨析题(21小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
1、官僚制的特征是标准化和职业化。

答:错,表述不全面, 官僚制的主要特征包括法治化、程序化(等级制)、标准化、专业化、职业化和非人格化。

2、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

答:错。

美国政治学家教育家古德诺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

3、政府是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

答:错。

在公共管理领域,并非只有政府一个主体,私营部门、志愿团体、社区互助组织依靠自身的资源参与解决公共问题。

公共管理已经成为由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和公民个人等参与者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

4、英国“公民宪章”运动主张建立企业家政府。

答:错。

英国“公民宪章”运动主张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顾客导向为特征。

5、在组织人员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存在反比例关系。

答:对。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反比例关系。

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

6、我国公务员是依法履行公职的工作人员。

答:错。

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7、管理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答:错。

这是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

管理主义即企业型政府理论强调用企业家在经营中所追求的讲效率、重质量、善待消费者和力求完美服务的精神,以及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使政府更有效率和活力。

8、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权利的所有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

答:对。

9、要界定一种产品或服务是否是公共产品,关键在于确定受益者人数以及能否把这些受益者排除在享用这种产品或服务之外。

答:错。

此说法不严谨,公共产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货物。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这些特征使得对公共物品的消费进行收费是不可能的,因而私人提供者就没有提供这种产品的积极性”。

界定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0、新时期我国政府主要职能是市场监管。

答:错,新时期我国政府主要职能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11、公共部门的产出难以量化,所以,绩效评估意义不大。

答:错。

虽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许多困难和障碍,但是改善和优化公共部门的运行效率,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质量,朝着绩效管理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12、治理与统治没有区别。

答:错。

治理与统治的区别是:(1)治理与统治的主体不尽相同;(2)管理的客体不同;(3)管理的机构不同;(4)管理的手段不同;(5)管理的重点不同
13、第三部门的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答:对
14、行政机关是公共政策的唯一主体。

答:错,公共政策的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播媒介、公民(选民)。

15、私人物品是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

答:错,私人物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16、公共管理伦理与个人伦理原则是不同的。

答:对
17、公共选择理论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政府的管理活动。

答:对
18、外部性是政府失败的基本原因。

答:错,内部性或内在效应被认为是非市场缺陷以及政府失败的一个基本原因。

19、凯恩斯主义提出建立守夜型政府。

答:错。

守夜型政府是由亚当〃斯密提出。

凯恩斯主义提出的是干预型政府。

20、企业型政府是要把政府作为企业来运作。

答:错。

企业型政府并不是要把政府作为企业来运作,而是指用企业家在经营中所追求的讲效率、重质量、善待消费者和力求完美服务的精神,以及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使政府更有效率和活力。

21、政府的市场化工具主要包括全面质量管理和标杆管理,社会化手段主要包括合同外包和民营化。

答:错,政府的市场化工具主要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技术、顾客导向技术、目标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标杆管理技术和企业流程再造技术等。

社会化手段是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如,个人与家庭、公私伙伴关系、志愿者组织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