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选课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选课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需求分析通过对系统需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系统中有三类用户:管理员、教师和学生。

各类用户的具体描述如下:(1)管理员描述:管理员维护整个系统,包括设置选课时段,选课前学生不可登录;选课结束,学生只可查询,管理员对选课结果进行统计;查询选课情况,对学生的选课申请进行处理,进行用户管理;限制最大选课人数;排课、发布选课信息;数据备份和恢复等。

(2)教师描述:教师撰写教师反馈,反馈选课信息,对排课者提出反馈意见,供排课者在排课时参考使用。

查询课程基本情况、学生情况。

(3)学生描述:在选课系统中查询课程、教室信息,查看教师反馈,提交选课申请,撤销申请,查询选课情况,登录系统,进行个人信息修改等与选课有关的活动。

根据上面所述,对系统进行了划分,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即登录控制、排课和选课,分别对应三个子系统,即登录子系统、排课子系统和选课子系统。

其中,登录子系统是前提,排课子系统是基础,选课子系统是关键。

登录子系统区分排课者(即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这三者的不同身份,给出不同的权限,在页面中根据身份判断其相应具有的权限,进行不同的操作。

排课子系统主要供排课者使用,其中设定选课时间段,进行排课并检测排课冲突,发布选课信息都是选课的前提和基础。

选课子系统是本系统要实现的最终目的。

选课子系统主要供学生选课使用,在这里可以进行与选课有关的活动,包括课程浏览查询、选课、退选课程。

数据字典根据数据流程分析,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建立系统数据字典。

下面列出部分数据字典内容。

⑴排课系统名:网上选课系统条目名:排课输入:课程信息表,教学楼信息表,教师信息表,院系信息表输出:排课表,选课通知表描述:排课者按年级排课。

排课表内容包括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受课院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教师代号,考察方式,学分,开课时间,上课时间,地点,开课院系,最大上课人数和课程选则限制(必修或选修)等。

在排课过程中,排课者可以查询教室使用情况和院系课程设置。

在排课者提交排课表以后,系统应当确保该排课方案中没有时间冲突和教室冲突。

如果有冲突,系统应该提示排课者具体冲突产生的原因。

⑵选课系统名:网上选课系统条目名:选课输入:排课表,选课通知表,教师反馈表输出:学生选课表描述: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选课。

该规定时间段由排课者通过发布消息通知教师和学生。

选课过程如下:学生在选课表上单击课程号,则该信息被提交到服务器,并显示学生的选课结果。

选课表的内容包括排课表的全部内容。

如果一门课程已经达到最大选课人数,则不能再选择这门课程。

如果有学生退课,则该门课程的已选人数减1。

(3)设定选课时间段系统名:网上选课系统 条目名:设定选课时间段 输入:选课时间段表 输出:选课时间段表■描述排课者应该设定选课时间段。

学生只能在此设定的时间段内选课和退课。

二、概念结构设计(一)排课子系统1 、系统涉及到的实体排课中所涉及的主要实体及其属性有: (1) 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用户类型}(2) 课程{课程编号,面向专业编号,学分,限选性质,教师编号,考察方式, 最大选课人数,课程名称,开课院系编号,面向的年级}⑶ 选课通知{通知编号,通知标题,通知内容,通知时间,是否为“热点” }(4)选课时间段{开始选课时间,终止选课时间} 2、E-R 模型如图1、2所示' 是否为、 “执占” . 八'、八\、图1排课过程实体及其属性选课通知通知内通知时 "二容 间 通知标题 通知编 号丿(二)选课子系统1 、系统涉及到的实体选课中所涉及的主要实体及其属性有:(1) 学生{用户名,密码,用户类型,用户编号}(2) 课程{课程编号,面向专业编号,学分,限选性质,教师编号,考察方式, 最大选课人数,课程名称,开课院系编号,面向的年级 } 2、E-R 模型如图3、4所示。

图3选课过程实体及其属性面向专 业编号 课程编学分 限选性'J 质 Z —、课程名 称丿,最大选\[用户名、' 课人数八、一密码课程图2排课过程E-R 图学生用户类 型成绩图4选课过程E-R图(三)合并上述E-R图,得到系统的总E-R图,如图5所示图5系统的总E-R图三、逻辑结构设计根据以上的分析,将E-R模型转换成逻辑模型,设计出本系统数据库。

根据需要, 设计了14个数据表,2个视图。

如下所示:•排课表:该表记录了排课的相关信息,包括排课编号、上课教室号、上课时间、课程设置号。

•院系信息表:该表记录了开课院系的相关信息,包括院系编号、院系名称。

• 教学楼信息表:该表记录了所有教学楼的相关信息,包括教学楼编号、教学楼名称。

• 教室信息表:该表列出了所有可供上课的教室的详细信息,包括教室编号、教室名称、教学楼编号、教室属性。

• 备份排课记录表:该表列出了所有备份表信息,包括列表号、备份排课记录表ID 。

• 选课时间段信息表:该表是控制整个选课过程的关键部分,学生只能在此设定的时间段内才能选课,包括开始选课时间和终止选课时间。

• 选课通知表:该表是为排课者及时通告选课信息而建的,包括通知编号、通知标题、通知内容、通知时间、是否为“热点” 。

• 课程详细信息表:该表对课程的内容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课程设置编号、课程名称、课程介绍。

• 开课信息表:该表列出了选课表的详细信息,包括课程编号、面向专业号、学分、限选性质、教师编号、考察方式、备注、最大选课人数、课程编号、开课院系编号、面向的年级。

• 选课信息表:当学生成功的选课后,就会列出相应的信息,包括排课编号、学生学号。

• 反馈信息表:该表列出了教师的反馈信息,包括反馈信息编号、反馈信息标题、反馈信息内容、用户ID、反馈时间。

•学生信息表:该表列出了所有在校学生的信息,包括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所属院系编号、专业号。

•教师信息表:该表列出了所有在校教师的信息,包括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所属院系编号。

•系统用户信息表:该表列出了所有登录过本系统的用户信息(教师、学生、管理员),包括用户类型、用户编号、用户名、用户密码1 排课表( Arrange ) 该表记录了排课的相关信息,包括排课编号、上课教室号、上课时间、课程设置号,其结构如表 1 所示:表1 Arrange2 院系信息表( DeptInfo )该表记录了开课院系的相关信息,包括院系编号、院系名称,其结构如表2 所示:表2 DeptInfo3 学生信息表( StudentInfo )该表列出了所有在校学生的信息,包括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所属院系编号专业号,其结构如表 3 所示:表3 StudentInfo4 教师信息表( TeacherInfo ) 该表列出了所有在校教师的信息,包括教师编号其结构如表 4 所示:表4 TeacherInfo5 教学楼信息表( BuildingInfo )该表记录了所有教学楼的相关信息,包括教学楼编构如表5 所示:表5 BuildingInfo 教师姓名、所属院系编号教学楼名称,其结6 教室信息表( ClassroomInfo ) 该表列出了所有可供上课的教室的详细信息,包括教室编号、教室名称、教学楼编号、教室属性,其结构如表 6 所示:表6 ClassroomInfo7 课程详细信息表( CourseInfo )该表对课程的内容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课程设置编号、课程名称、课程介绍,其结构如表7 所示:表7 CourseInfo8 开课信息表( CourseSettingInfo ) 该表列出了选课表的详细信息,包括课程编号、面向专业号、学分、限选性质、教师编号、考察方式、备注、最大选课人数、课程编号、开课院系编号、面向的年级,其结构如表8 所示:表8 CourseSettingInfo 9 反馈信息表( FeedBack)该表列出了教师的反馈信息,包括反馈信息编号、反馈信息标题、反馈信息内容、用户ID、反馈时间,其结构如表9所示:表9 FeedBack10 备份排课记录表( BackUpArrangeList ) 该表列出了所有备份表信息,包括列表号、备份排课记录表ID, 其结构如表10所示:表10 BackUpArrangeList11 选课信息表( CourseSelect ) 当学生成功的选课后,就会列出相应的信息,包括排课编号、学生学号,其结构如表11 所示:表11 CourseSelect12 选课时间段信息表( CourseSelectInterval ) 该表是控制整个选课过程的关键部分,学生只能在此设定的时间段内才能选课,包括开始选课时间和终止选课时间,其结构如表12 所示:表12 CourseSelectInterval13 选课通知表( CourseSelectNotice )该表是为排课者及时通告选课信息而建的,包括通知编号、通知标题、通知内容、通知时间、是否为“热点“,其结构如表13 所示:表13 CourseSelectNotice14 系统用户信息表( UserInfo )该表列出了所有登录过本系统的用户信息(教师、学生、管理员) 户类型、用,包括用户编号、用户名、用户密码,其结构如表14 所示:表14 UserInfo 四、物理结构设计建立表:排课表:院系信息表:学生信息表:教师信息表: 教学楼信息表:教室信息表:课程详细信息表:开课信息表:反馈信息表:备份排课记录表:选课信息表:选课时间段信息表选课通知表:系统用户信息表建立索引关系图:11羽找襌2「一 I总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 对SQL Server 2000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SQL 语句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对数据库在事务处理上的提交与回滚有了更好的理解 ,通过建立数据 库的完整性约束与索引使学生选课系统雏形大体形成.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遇到 了不少的问题,也通过查找网络资源与老师同学的帮助 ,才使整个设计过程基本 完成,在以后的学习与此类设计中会更加努力,也会有新的提高• X 冃討un(i卫丫||硝空用:点I 翌 jr 杠亍“.12 km 静 |尸寸~:1皿口.版饶F *札[别 小“上*眄斷工母型-ilfiJU ■龄事I□ AA ™ 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