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 (绪论部分)
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 (绪论部分)
第二部分 园林建筑结构
2.1建筑结构的基 础知识 2.2建筑结构的类 型及园林建筑常 用的结构形式 2.3墙承重结构体 系 2.4框架结构体系 2.5大跨度结构体 系 2.6高层建筑结构 体系
第三部分 园林建筑构造
3.1概述 3.2地基与基础 3.3墙体 3.4楼地基与阳台 雨篷 3.5楼梯、台阶、 坡道及电梯、自 动扶梯 3.6门窗 3.7屋顶 3.8饰面装饰
2.春秋、战国、秦、汉的宫苑和私家很多生产和军 事性质,开始具有较多的观赏性质,而呈现出一 种两种性质的过渡(或转化)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竞相经营带有观赏性质的宫室
苑囿。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生产、观赏并重的 “主题园”和以游宴、观赏为主旨的“宫苑”的 分野。 秦汉时期,完成了园囿向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过渡
春 夏 秋 冬 山 光 异 趣
春景选 用笋石 插于林 中,着 意雨后 春笋
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 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各组成部分的组 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
物的使用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造型要求提供合
理的构造方案,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
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
第一部分 概 述
1.1中国古代园 林的发展 1.2园林建筑及 其结构与构造 的特点 1.3建筑及园林 建筑的组成 1.4建筑的分类 与分级 1.5园林建筑的 类型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概况
1.商、周时代的园、囿、圃、池、沼 “园”,一是有园墙,有藩一类的竹木篱笆;二是 在这个闭合的园墙内有树木(即人工树)。 “囿”,《初学记》定义为“养禽兽曰囿”;《淮 南子.本经训》指出,“有墙曰苑,无墙曰囿”。 “圃”,是人工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地。 “池”和“沼,均为养龟养鱼专供占卜祭祀之用的 地方。 这一时期的园、囿、圃、池、沼在主观上虽不是 为了观赏而兴建,但在客观上为后来的人工山水 园林和自然风景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皇家园林
园主:帝王 特点:
中国皇家园林其最大特点是大(规模阔大)、贵 (豪华富贵)、尊(皇权威严)、伟(壮观宏伟),真山 真水,主题突出,建筑点缀多姿多彩。
主要园林:避暑山庄、颐和园、圆明园
避暑山庄
颐和园
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上的建筑群
万寿山南麓之长廊
万寿山佛香阁
/v_show/id_co00XMjg1MzUwOA==.html /u71/v_MjY4NjQ3ODg.html
私家园林
园主: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 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园林 吏、富商大贾 景色,将自然美与艺术人工美有机统一,以少胜 特点:规模较小,小巧玲珑,假山假 多,以小见大,以精取神,以微取境。 水,色彩淡雅。 主要园林:拙政园、留园、个园、何 园、上海豫园
苏州园林
豫园
苏州,中国著名的历史 文化名城,素以众多精 雅的园林名闻天下。明 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 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 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 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 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第二节 园林建筑及其结构与构造的特点
第三节 建筑及园林建筑的组成
第四节 建筑的分类与分级
第五节 园林建筑的类型
第一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概况 二、中国古代国林的特色 三、中国古代园林分类
四、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常熟的燕园
(1)假山的起源 周文王掘沼筑台; 秦汉时的“一池三山”; 假山兴于唐宋,唐代开始欣赏太湖石,宋徽宗造 艮岳; 假山精于明清,“有真为假,做假成真” 三种类型:土山、石山、土石混合
(2)叠山的艺术
A、注重选石,突出特色
风 晴 雨 露 竹 影 多 姿
个园
以假山堆叠 精巧而著名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 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
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
特点: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 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三、中国古代园林分类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 皇,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 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 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 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 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国、 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 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 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 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 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 “自然界”,“一勺代水, 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 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 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 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
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 乐”。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
/videoplay?docid=-5201501034303756989&q=%E9%A2%90%E5%92%8C%E5%9B%AD+%E6%97%85%E6%B8%B8&total=20&start=0&num=50&so=0&type=search&plindex=1
1.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 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
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 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 进一步。
苏 州 拙 政 园
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特点: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 东莞的可园等。
四、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1.筑山
2.理池
3.植物
4.动物 5.建筑 6.匾额、楹联与刻石
山水是构园的第一要素。
山衬水,水映山,山因水活,水得山势。 凡属名园都得山水性情。山水构成古典 园林基调。
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 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另外,唐宋写意山
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
山、理水等。
4.元、明、清的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
这一时期,皇家宫苑进一步趋于小型化,在内涵 上也有了新变化。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 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 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 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 代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园林建筑构造
一、课程简介
园林建筑构造是园林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 术学科,它阐述了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等问 题。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理 论和方法,并具有建筑构造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 通过对《园林建筑构造》的学习,并结合对新建筑、 新结构体系的工程实例的剖析,使学生对建筑结构与建筑 造型内在关系有了系统的了解,熟悉了解建筑结构的有关 设计标准与规范,能够把现代建筑的结构规定与建筑构思 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建筑结构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专 业多工种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结构技术问题的 思维方法。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为: 掌握园林建筑构造的特点、要求及构造方案; 绘制园林建筑构造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园林建筑构造的特点、构造设计要求、建筑 结构设计相关规范、构造方案的选择、园林建筑 构造图的绘制。 具体内容见下表:
章节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对知识和能力理解、掌握、了解等要求进行描述)
CHP1:园林建 筑构造概述 CHP2:地基与 基础 CHP3:墙体 CHP4:楼地层 CHP5:楼梯 CHP6:屋顶 CHP7 :饰面装 修 CHP8 :门和窗 CHP9 :园林建 筑特种结构选 型设计与构造 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建筑物的构造组成;现代景园建筑的主要 构件及其常见形式与尺寸;现代景园建筑小品设计与构造 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常用刚性基础构造;基础沉降构造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砖墙构造;隔墙构造;园林建筑新型墙体材料 钢筋混土楼层;地坪层构造;阳台及雨蓬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踏步和栏杆扶手构造;台阶与坡道 屋顶形式及设计要求;屋顶的排水、防水、保温和隔热;瓦屋面(坡 屋面);现代景园建筑屋顶类型与构造;园林建筑新型屋面材料 饰面装修的作用;建筑物主要部位的饰面装修做法;现代景园建筑小 品的装修构造 。 门窗的形式与尺度;木门窗构造;钢门窗构造;铝合金及塑料门窗; 遮阳措施 特殊材料和特殊构造,新型材料和新型构造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 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 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 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 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 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 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 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 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 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 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 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 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
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
美。 特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 面积小,略感局促。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
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