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烧结车间提高碱度稳定率的质量管理成果
烧结车间提高碱度稳定率的质量管理成果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验证人
验证时间
二氧化硅(%)
4
3.5
4.5
4
4.5
3.5
4
张勇
2.4
结论:非主要原因
5.交接班波动
确认标准:交接班波动次数≤5次/月
确认方法:2011年2月4日张勇对下半年报表中操进行了统计,发现交接班波动次数远远多于当班。
项目
1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验证人
实施三、针对交接班波动大通过小组成员努力做好了以下工作:
1.采用各班操作人员提前半小时交接班,提前了解上个班的操作情况。
2.交接班时间所配的化验样:夜班00:00样和白班12:00样由两个班共同负责。
3.对交接班样异常的,作业区要翻倍考核。
4.作业区加大对交接班的检查力度,对一些由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要追究本人的责任同时还要追究班组长的责任。
96.2
97.5
96.4
97
96.6
95.3
96.5
对策实施二:调整凌乱通过小组成员努力做好了以下工作:
1、规范四班操作。每周一次总结,对操作好的班在四班及时推广,差的及时给以指导。每半月一次质量研讨会。针对各自的操作经验进行四班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坚持厂生产操作方针,稳定车间生产操作和配比调整,及时做好生产上的协调联系工作,杜绝信息滞后现象。。
张远在
2011年12月31日
调整凌乱
稳定各项指标
1、稳定各项指标。
2、加强工作协调。
1、严格执行厂生产操作要求
2、稳定操作,坚持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
3、提高生产组织和协调作业能力
4、优化和统一各班操作,制定制度严格执行,纳入考核
张勇
2011年12月31日
交接班波动大
减少交接班波动
1、交班后配比合理准确.
确认方法:小组成员对上半年操作工职工技能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职工素质参差不齐.本小组有1名本科生,4名高级工,利用每周三学习烧结知识和技能培训。
项目
受教育时间
验证人
验证时间
理论技能培训
46学时/年.人
张勇
2.5
结论:非主要原因
2、电子秤称量不准
确认标准:电子秤准确率≥92%。
确认方法:2011年2月3日,张勇对上半年电子秤报表进行了检查,其准确率只有87%。且上半年因电子称不准造成配比波动而影响生产达40次之多,严重影响烧结矿的产量。
3、利用定修对电子称的“零点”进行校对,对“零点”不准或称量误差不符标准规定的电子称,通知厂设备科进行专业鉴定。
实施效果检查:
活动前后各月电子称准确率统计表4
项目
1/7月
2/8月
3/9月
4/10月
5/11月
6/12月
平均
活动前准确率(%)
87.4
85.2
87.7
88.7
85.1
87.9
87
活动期准确率(%)
项目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验证人
验证时间
影响次数(次)
6
4
2
5
6
7
张勇
2.3
准确率(%)
87.4
87.2
87.7
86.7
85.1
87.9
87%
结论:主要原因
3、调整凌乱
确认标准:调整次数<4次/班
确认方法:调整频繁会造成配比调整混乱,使判断上带来失误,从2011年2月3日,小组成员对下半年报表进行了检查,发现调整频繁现象很多,每班调整超过4次的平均有8次/月,影响了生产。
张勇
2011年12月31日
七、对策实施
对策实施一:加强电子秤维护
1、对传感器和称架的清理由原来只有白班清理变为每班清理;配料室不准用水清扫卫生,以防止电子称传输线路受潮。且工段派专人检查,发现违反者考核50元/次。
2、小组建立电子称的各类标定参数台帐,严禁岗位人员私自对电子称参数进行修改和调整,发现违反者考核50元/次。
表2 影响烧结矿碱度稳定率因素统计表
序列
项 目
频数(次)
频率(%)
累计频
60.00
2
设备缺陷
20
19.05
79.05
3
原料波动大
14
13.33
92.38
4
其它
8
7.62
100
合计
105
100
图2影响烧结矿碱度稳定率因素排列图
由图2可知,影响烧结矿碱度稳定率的主要质量问题是:
预见性差、设备缺陷。
三、确定目标值和可行性分析
(一)确定目标值
通过小组成员商讨,把目标值定为87.8%,见图3。
图3目标值确定图
(二)可行性分析
从表1看出,2011年上半年5月份烧结矿碱度稳定率为88.5%,达到了设定目标;另外小组成员既有经验丰富的操作工、工长,又有作业区领导为本课题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有能力实现设定目标值。
5
6
3
3
3
3
张强
2.7
结论:非主要原因
经验证确定主要原因为:
1、电子秤称量不准;2、调整零乱;3、交接班波动大
六、制定对策
表3对策表
要因
对策
目 标
措 施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电子称称量不准
加强电子秤维护
电子称的准确率达到92%。
1、对电子秤维护和使用作新的规定;
2、加强考核。
3、利用检修对电子称进行校对。
张勇
2、生石灰下料稳定。
3配消器畅通。
1、加强交接班制度,对原料变化及时向下一班交待,冷返矿的使用要保持相对稳定。
2、交接班各料量波动必须在要求范围.
3、建立“小报表记录制度”
要求当班所有信息做好记录,为下班生产提供信息依据和参考。
4.交接班生石灰料位没特殊原因不得低于150T,
5. 配消器畅通,没有积料。
3、经常性请车间区工等技术人员和技师,进行现场教学,提高配料工的实际操作能力。
4、建立了信息反馈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共商解决办法。各原料的变化情况随时向调度室汇报,配料工、一、二次水每半小时给烧结机汇报一次自己岗位有关质量变化情况,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调整,有问题共商解决办法,以达稳定操作的目的。
图5活动后目标值完成情况柱状图
2、对烧结矿碱度稳定率逐月对比检查,见表5
表5活动前后烧结矿碱度稳定率统计表
活 动 前(2011上半年)
项 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平均
碱度稳定率(%)
90.43
89.7
88.76
87.93
90.56
88.82
86.92
活 动 后(2011下半年)
项 目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活动前后比较
下半年
超活动前
碱度稳定率(%)
89.2
85.71
87.36
95.93
96.23
90.86
90.88
86.92
3.96
5、水分,粒度,堆比重要及时如实汇报,如有异常要跟踪检验,及时将相关信息汇报调度室便于生产调整。
6、为了提高配比的可追述性,在配料室计算机画面上作烧结矿碱度在线计算软件、并添加相应的历史及实时趋势线。配料组长从菜单上输入各种原料成分后,该软件会自动在线计算并显示烧结矿碱度的SiO2、CaO,Ro指标。配料组长根据配比的历史数据和碱度在线计算结果可以下一个相对准确的配比。实践表明,该软件对提高配比的准确性效果非常明显。
验证时间
交接班波动(次数)
7
5
6
8
9
5
6.67
张勇
2.4
结论:主要原因
6.高炉返矿槽少
确认标准:返矿比例30-45%
确认方法:由于一期二期烧结机检修等因素影响返矿比例波动大,导致烧结参数的波动,最终影响生产。由于高炉返矿槽少,建议增加高炉返矿槽,2011年2月7日查产报表统计得出,因厂部协调返矿平衡使用,返矿比例有所好转。
8次
课题注册时间
2011年1月1日
出勤率
98%
小 组 成 员 名 单
序号
姓 名
性别
文化程度
岗位
小组职务
1
张勇
男
大专
配料组长
组长
2
张强
男
本科
配料工
组员
3
张远在
男
本科
工长
组员
4
杨波
男
大专
配料工
组员
5
张文德
男
本科
区工
组员
6
7
课题活动计划
提高烧结矿碱度稳定率
一、选题理由
二、现状调查
调查(一):
表12011年上半年每月烧结矿碱度稳定率统计表
四、原因分析
小组成员集思广益,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排列图中找出的主要质量问题——预见性差、设备缺陷进行了关联分析,见下图4。
除
图4影响烧结矿碱度稳定率因素关联图
五、要因验证
为了准确地确定造成调整不到位和设备缺陷的主要原因,小组针对关联图找出的7条末端原因,逐一进行验证。
1、技术水平低
确认标准:岗位人员年人均接受培训教育时间≥35学时。
项目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