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心理学课件

实验心理学课件


二、音高
(一)音高量表
感觉比例法(分段法)制作音 高量表:①选取标准刺激频率 为125~12000赫兹之间的乐音 共10个频率。②调节变异刺激 的频率,使其为标准刺激的一 半,画出减半图。③规定 1000赫兹40分贝的乐音的音 高为1000美(Mel)。④以美 为纵坐标,以频率为横坐标即 可得到音高量表。
第二节 听觉现象
一、听觉感受性:声音要达到一定的声级才能被听到,这种最 小可听声级称为听觉的绝对阈限,是听觉绝对感受性的的表征 量;按测验方法和条件不同,听阈可分为最小可听声压 (minimum audible pressure, MAP)(耳机)和最小可听 声场(minimum audible field, MAF)(自由声场)。
第七章 听觉
第一节 听觉刺激
一、声波的特征
频率(frequence) 音高或音调(pitch)
声 波 的 特 征
振幅(amplitude)
响度和音强(loudness) 音色(timbre)
听 觉 的 属 性
波形(waveform)
视觉和听觉比较
感觉通道 视 觉 彩 色 亮 度 饱和度 听 觉 音 高 响 度 音 色
特征产生的原因 波频率的作用 波振幅的作用 波混合的作用
二、声波的测量
1. 评价值的测量:响度和响度级,感觉噪音级, 清晰度指标,语言干扰级,噪音评价数。 2. 声源的测量:频谱的时间变化,声功率,指 向性,效率,共振峰的跟踪,频谱特征和比 较,平均和积分,求极大谱,幅值分布,相 关性。 3. 音质的测量:混响时间,隔音量。吸音量。 4. 其他的测量:计权声级等。
20dB △E/E
1024
2048 4096 8192
1.0
0.9 1.0 1.7
0.4
0.35 0.4 0.5
0.12
0.10 0.14 0.18
(三)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等响曲线的制作:①测量并计算出 被试对1000Hz乐音的响度绝对阈限, 依次为0方,再分别确定20,40,60, 80方的音强。②测量响度水平为0方 时下列各频率乐音的绝对阈限:20, 100,500,1000,5000,10000Hz。 ③测量响度水平为20方时各频率乐 音与1000Hz乐音同样响的音强。如 先呈现1000Hz乐音5s,间隔2s后呈 现500Hz乐音,连续增加其强度,直 到觉得二者响度相同为止。④分表 测量40,60,80方时各频率乐音与 1000Hz同样响的音强。⑤以频率为 横坐标,以音强为纵坐标,即可画 出五种相度水平的等响曲线。
特点:在低强度时,强度增加很多 才能是响度有所增加。在高强度时, 强度增加很少就使响度增加很大。
(二)声强的差别阈限
各种频率的声音在不同的感觉水平时的强度差别阈限
频 率 (赫兹) 64 128 256 512
感 5dB △E/E 3.6 2.3 2.3 1.4
觉 1.1 0.7 0.6 0.5

平 60dB △E/E 0.20 0.18 0.16 0.14
( X 200) 200
④以强度为横坐标,以频率改变的百分数为纵坐标,画出的 曲线极为等高曲线。
等高曲线
equal pitch contour
当声音刺激低于1000Hz时,音高随 强度的增加而减弱;当声音刺激 高于3000Hz时,音高知觉随声强 的增加而增加;当声音刺激在 1000~3000Hz之间时,音高知觉的 变化与刺激强度的变化同步。许 多音乐的声音刺激是在1000美音 高知觉以下的,即1000Hz以下, 且随着强度的减弱,音高才是增 加的。
(一)响度量表
三、响度
分段法制作响度量表的方法:
①选定几个强度的乐音作为标准刺 激。②给被试一个具有某种响度的 固定的乐音,让其调整另一个乐音, 直到后者的响度是前者的一半为止, 并记录下此时的强度。绘出减半图。 ③规定1000赫兹40分贝的乐音的响 度为1宋。④以宋为纵坐标,以强度 (分贝)为横坐标,画出的曲线即 为响度量表。
equal-loudness contour
从等响曲线上可以看出
①响度级受声强的制约,它随声强而改变,声强提高, 响度级也相应增加。 ②声强不是制约响度的唯一因素,声音的强度尽管相同, 但如果频率不同,它们的响度级也不同即响度不同。 ③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响度级增长率。当响度级不 大时,等响曲线形状近似于听觉阈限的曲线;当响度 级越高时,曲线变得平直。在低响度水平,听觉器官 大大消弱了高频和低频音的相对响度——高保真放大 技术响度控制的基础,当音乐信号值较低时,响度补 偿装置不仅应增大高频,同时也应增大低频的强度。
(二)音高和音强的关系
等高曲线的制作:①选定五种频率的乐音如200、500、2000、 5000、10000赫兹等;确定每个频率的5种强度如A、B、C、D、 E,各频率的5种强度不尽相同,但5种强度都应在该频率的响 度绝对阈限以上。从最低强度开始,依次增加到所需的最大 强度为止。②如200赫兹的乐音,呈现A强度5s,间隔3s后再 呈现B强度乐音2s。如果觉得第二个乐音比第一个乐音低,就 增加第二乐音的频率,直到觉得两个乐音音高相等为止,记 下此时第二个乐音的频率。③分别计算各频率乐音两次反应 的平均值,计算这个平均值与标准声音频率的差别的百分数, 如
人耳对声音的某一参变量变化的最小可觉差被 称为听觉的差别阈限,是听觉差别感受性的表 征量。强度:噪音和纯音的辨别不同,噪音的 差别阈限符合韦伯定律,纯音的差别阈限不符 合韦伯定律。频率:频率的差别阈值是频率和 强度两者的函数,随频率的升高而变大;差别 阈值在1000赫兹以上变化特别显著,随声级的 提高而变小。最小的差别阈值(1赫兹)出现 在低频和较高声级的条件下。时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听觉的敏 锐度,人耳对时间的分辩可短到2ms,且和声 音的频率和强度无关。时间差别阈限随声长的 变短而变小。
在等响曲线图中,每条曲线上的各点,虽然代表不同频率和声 压级的声音,但是人耳主观感觉到的声音响度却是一样的,即 响度级是相等的,所以称为等响曲线。由等响曲线可知: (1)最下面的曲线(虚线)表示听力阈值(hearing threshold), 称为零响度级线。痛阈线是120方响度级线。对应每个频率都有 各自的闻阈声压级与痛阈声压级。在闻阈曲线与痛阈曲线之间 是人耳所能听到的全部声音。 (2)人耳对低频声较迟钝,频率很低时,即使有较高的声压级 也不一定能听到。 (3)声压级愈小和频率愈低的声音,其声压级与响度级之值相 差也愈大。 (4)人耳对高频声较敏感,特别是对于2000~5000Hz频率范围的 声音尤为敏感。正由于这种原因,在噪声控制中,应当首先将 中、高频的刺耳声降低。 响度与响度级是一一对应的,规定响度级为40方时响度为1宋, 经实验得出每当响度级增加10方则响度增加一倍,如50方时为2 宋,60方时为4宋,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