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2008年9月19日1.C.(A项“耻”读chǐ,其它读zhǐ;B项“吓”读xià,其它读hè;C项都读jué;D项“亢”、“伉”读kàng,“吭”读háng,“沆”读hàng)2.C.(“风云变幻”意为像风和云那样变幻不定,比喻局势动荡,复杂多变。
“心有余悸”是指对过去发生的事还感到害怕。
“危言危行”是指正直的言行。
)3.B.(①遏止,用力阻止;遏制,制止。
②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的人。
③推脱,推卸;推托,借故拒绝。
④界线,两个地区或不同事物之间的分界;界限,分界,限度,多用于抽象事物。
)4.D(A项无时无刻不忘等于时时刻刻都忘,意思说反了;B项“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词序有误;C项“是为了…途径”杂糅。
)5.A.从前后语境的语脉看,先讲脑髓的发展,后讲感觉器官,由此决定选项先讲语言的发展带来听器官如何,排除B、D,剩下A、C;后语境的语脉先讲"发展",后讲"完善",这也是逻辑问题,发展带来完善化,排除C,选A。
不可忽视语脉,拿到题先看一下有无语脉可寻。
许多题抓住语脉便迎刃而解。
2008年9月20日1.B (A项分别读qiào、shāo、qiào、qiào、qiǎo,B项分别读liáo、miù、lù、liǎo、móu ,C项分别读àn、xīn、àn、yīn、ān,D项分别读fěi、fēi、pái、fēi、fěi。
)2.B(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污蔑,玷污。
调理,调养护理;调节,从数量或程度上调整控制,使符合要求。
乃至,用在并列成分的末一项之前,表示这一项更为突出;“以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一直到”,一个是用在后一分句之首以强调前一分句的作用。
)3.B(B项“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
不敏,没有才能,A项“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贬义词。
C 项“不瘟不火”,不过分也不欠缺,形容事情做得恰到好处,不能用于形容股票。
D项“墙倒众人推”,比喻形势危急时众人随之加以陷害,此处应用分崩离析。
)4.B(A项中“地球与它的温度、体积估计相似”主客颠倒,与上下文不合逻辑,应改为“它的温度、体积估计与地球相似”。
C项中句式杂糅,“工业企业向长江大量排污和人类活动等外界危害”与“大量排污日益严重和外界危害有增无减”凑在一块,前后牵连,造成“使中华鲟的种群……”缺主语,应删去“日益严重”和“有增无减”。
D项中成分残缺,“是各国游客”前缺主语。
)2008年9月21日1.B(卑bēi,裨bì,稗bài,裨pí;A单、箪dān,阐chǎn,禅chán,C都读líng;D经、茎、泾jīng,胫jìng)2.B(A项“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可以改为“一清二楚”。
C项“舞文弄墨”指玩弄文辞,耍弄笔杆,含贬义,不合文意;D项“趋之若鹜”指追逐坏事情。
)3.A(B成分残缺,“已”后加“进入”;C句式杂糅;D结构混乱,“共度国庆佳节”应另起一句话,前面加上“与他们”。
)4.B(A、C项讲“突出”,D项讲“几个因素”,都不合不合语境。
只有B项讲"如果一个因素欠缺"将会影响"整体成绩",和前文的叙述角度完全一致。
)2008年9月22日1.A(A项全读lù。
B项前两个字读lóng,后两个读lǒng;C项前两个读kuāng,“犷”,读guǎng,“旷”读kuàng;D项“吸”读xī,其它都读j í)2.C(不只:不但,不仅;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正确: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准确: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3.B(“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介意;“炉火纯青”形容技艺纯熟,而不能用来形容风格。
)4.C(A项“龙泉驿区……迁进成都大学……等院校齐聚于此”结构混乱,删去“齐聚于此”;B 项“设立……人员”动宾搭配不当;D项“无论中国队输赢与否”不合逻辑。
)5.C(老杜是诗人——有诗人的风趣——能——也能——正因为开口笑——所以吞声哭使人觉得不同一般。
)2008年9月23日1. D(A缸扛 gāng B 旖倚yǐ C睑检 ji ǎn D垣yuán 桓huán 亘héng 恒héng煊xuǎn)2. C(A“分外”用在形容词或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前面。
D“翻云覆雨”是“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可改为“朝令夕改”)3. A(B主语残缺,在第二分句“那么”后加1上“这种做法”或“专业绘画知识”一类的词。
C 搭配不当,“市民卡”不能“享受服务”。
D“长期短缺,品种单调”与“品种丰富多样、供求基本平衡”不对称,应改为“供求基本平衡、品种丰富多样”)4. A(注意语段中的因果关系:上文先讲提高素质、品格。
后讲塑造精神;下文为“推动社会进步”)2008年9月24日1.C (A项“拓”应读tà;B项“廓”应读kuò;D项“畸”应读jī)2.D(蔓延:像蔓草一样的延伸,引申为传播散布。
曼延:指连绵不断。
禁止:不许可,是在事发之前加以阻止。
制止:强迫使停止,往往是事发之后加以阻止。
终极:最终,最后。
终生,一生。
)3.D(A.迅雷不及掩耳:比喻动作或事件突然而来,使人来不及防备,出其不意。
此句是讲信息传播快,重点不在来不及防备、出其不意上。
B.磨洋工:工作时拖延时间,泛指懒散拖沓。
此处剧组方拒绝谈及这事,并没有为这事“工作”,应为“泡蘑菇”或“兜圈子”。
C.付之一笑:形容不值得理会。
D.识时务者为俊杰:能认清形势或潮流的人,方是英雄豪杰。
)4.A(B.缺谓语/中途置换主语;C.将“把”换成“使”;D.不合逻辑,“可以”改成“不可”)2008年9月25日1.A(B项“强识”的“识”读zhì,记;C项“专横”的“横”读hèng;D项“模型”、“模棱”的“模”读mó,其他读mú)2.D (起动:侧重在实施;启动:侧重开始实施。
一经:表示只要采取某种措施,就会得到相应的结果,多表已然;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或假如有一天,侧重在将然。
扶持:侧重于帮助、支持;扶植:侧重于培植。
)3. D(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
有时也指耍手段,弄权术。
句中将该成语等同于“翻土”挖掘之类的词语,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A率尔操觚:拿起木简就写。
原指才思敏捷,挥笔成章。
后形容写文章马马虎虎,下笔草率。
B举步维艰:迈开步子都很难。
形容处境艰难。
C处之泰然:形容碰到危急之时,非常冷静,镇定自若。
)4.D(A项“进入教科书”与“活跃在各类媒体上”应互换位置,否则递进的层次不当;B项“渠道”与“温床”搭配不当;C项应在“会”后面加动词谓语“有”)5.B(“其实不然”是对③“成见”的否定)6.长期稳定的政局、快速增长的经济、日益发展的教育、不断振兴的科技、百花齐放的文艺。
或:政局长期稳定、经济快速增长、教育日益发展……(要注意“语序”、“短语”、“协调一致”、“对称匀整”的要求)2008年9月26日1.D.(分别读xiāo、shāo、rào、jiāo、xiǎo。
A.觑qù,其余读xū;B.觊jì,皑ái,其余读kǎi;C.慨kǎi、厩jiù、暨jì,溉、概gài)2.A.(“率先”有带头的意思,领身份证无所谓带头;“观念”是一般的思想意识,如“传统观念”等;而“理念”则含有理性认识和信念的意思,如“人生理念”“文化理念”等;“关心”是常放在心上,重视,“关注”除关心重视外,还有注意、注视的意思)3.C.(“醍醐灌顶”指灌输智慧,使人醒悟,不指饮酒;“相见恨晚”指第一次相见;“贻笑大方”是让内行人笑话,前面不能再加“让人”二字)4.D. (A句重复累赘,应删去“才不腐烂的”;B句“成为国际领先地位”搭配不当;C句成分残缺,应在最后加上“造成的”)5.③②⑥①④⑤(这六句话很明显可以分为两部分,③句中“认为”和①句中“所以”说明,一部分谈主张,一部分谈结果。
②句的“鄙薄”和⑥句“力主”都是认识主张,自然要和③连在一起。
④句的句式结构和①句后一部分相同,自然与其相连。
前三句作③⑥②也算对。
两部分划分清楚2分,前面顺序正确1分,后面顺序正确1分)6.财富因其可爱而被坏人觊觎,这些坏人为攫取、占有它而采取卑鄙的行为,财富本身不必对这些卑鄙行为负责。
(写对1个句子1分,全对4分)2008年9月27日1.D(A发酵.jiào;B讣.fù告;C慰藉.jiè、戛.jiá然而止。
)2.A(谋取:设法取得;牟取:谋取<名利>。
兑现:比喻诺言的实现;实现:使成为事实。
剔除:把不合适的去掉;排除:除掉,消除。
格局:结构和格式;局面: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
) 3.C(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前面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
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破罐子破摔:破罐子,比喻名声不好的人。
比喻已经弄坏了的事就干脆不顾。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4.C(A项“还有手机等其他证件”属逻辑病句,B 项“否则”与“目标太多”语意重复,D项“基本”与“爆满”矛盾。
)22008年9月28日1.C (A扛gāng;B脂zhī,悄qiǎo;D凛l ǐn。
)2.C (“视野”指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也指眼界;“视角”指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
“幽雅”常用于描写环境;“优雅”既可用于描写音乐、环境,也可用于赞美人的行为举止。
“正好”“正巧”都可以表示巧合,但“正好”还可以表示正合适的意思。
)3.A(“咫尺天涯”比喻距离虽近,却像是远在天边一样,形容难以相见或隔膜很深。
这是应该用“天涯若比邻”。
)4.C(A句式杂糅,“是因为……”与“……所造成的”不能混用;B一面和两面不能对应,应改为“……祖国建设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事,……”D搭配不当,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2008年9月29日1.B.(A.“濡”读rú;C. “挞”读tà;D.“佞”读nìng)2.A(“退化”事物由好变坏,由优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