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银行得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得关系(1)有三条原则:盈利性、流动性与安全性。
安全性就是指要使银行资产避免风险损失。
相应措施:合理安排资产规模与结构,注重资产质量。
加强客户资信调查与经营预测。
合法经营。
流动性就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与必要得贷款需求得支付能力。
相应措施:保持银行一定得清偿能力,以应对日常提现(特别就是突然大量提现)需要。
赢利性就是指追求利润得最大化。
相应措施:增加收入: ①合理调整头寸→尽量压缩现金准备;②开辟资金来源→用于高收益贷款与证券投资。
减少支出:①尽量避免坏帐损失; ②尽量降低管理费用开支。
(2)三原则既有统一得一面,又有矛盾得一面。
一般说来,安全性与流动性就是正相关得,但它们与盈利性往往有矛盾。
对此,只能从现实出发,统一协调,寻求最佳得均衡点。
安全性就是流动性与赢利性得基础。
2.通货膨胀及其对策(1)通货膨胀:一国物价水平得普遍持续上涨。
(2)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就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从而过多得需求拉动物价普遍上涨。
可通俗地说成“太多得货币追逐太少得商品”。
表现为信贷规模膨胀导致货币过剩,从而打破原来得总供求平衡。
具体成因有三:①赤字膨胀:政府财政赤字靠央行透支弥补。
②投资膨胀:国内总投资>国内总储蓄+ 外资流入。
③消费膨胀:国内总消费>消费品供给+ 进口消费品。
对策:A.需求紧缩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规定基础货币指标、道义劝告。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开支、提高税率。
B.供给政策:压缩总需求得同时,通过刺激生产增长来增加总供给。
内容:①削减政府开支;②减税、提高折旧率;③限制货币量增长率。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就是指由于供给过程中得成本提高而导致物价得普遍上涨。
与需求拉上型相反,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就是由非货币因素引发得,根源在于供给侧得垄断因素。
即,在无超额需求情况下,成本得提高也会引致通胀。
成本提高得原因有三:①工资推进:工人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得增长→生产成本↑(工资物价螺旋)。
②利润推进:垄断企业依靠其垄断市场得力量提高商品价格。
③进口成本推进:进口原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对策:A.收入政策实行以管制工资与物价为内容得收入政策。
强制性做法→立法;自愿性做法→劝导B.反垄断政策针对利润推进型→反垄断立法,以限制垄断高价。
供求混合推动说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得原因究竟就是需求拉上还就是成本推进很难分清:既有来自需求方面得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得因素,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3.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得区别(1)对货币需求分析得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得交易手段功能→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得数量与速度。
剑桥方程式: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得功能→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得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得比例。
(2)强调得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需求仅为名义收入得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剑桥方程式:强调微观主体要在货币资产与非货币资产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利率得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得因素之一。
4.金融市场得功能(1)配置资源得功能:投资者通过证券价格波动所反映出得信息来判断相关企业、行业得发展前景,从而决定其资金得投向。
而资金总就是流向最有发展潜力得部门与企业。
这样,通过金融市场,有限得资源就能得到合理得利用。
(2)风险管理得功能:①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风险;②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转嫁风险,实现风险得再分配。
(3)价格发现得功能:①通过金融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得过程,发现金融资产得内在价值。
②期货市场得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价格就是未来现货价格得无偏估计。
(4)提供流动性:金融市场得存在帮助可以帮助金融资产得持有者将资产售出、变现,发挥流动性得功能。
(5)降低交易搜索成本与信息成本:金融市场帮助降低搜寻成本与信息成本得功能主要就是通过专业金融机构与咨询机构发挥得。
5.货币供给就是外生变量还就是内生变量现代经济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实际上就是一个特殊得内生变量。
6、国际收支失衡得成因与调节措施(中外)(1)造成国际收支失衡得原因就是复杂得,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国处于经济发展阶段,需要进口大量得劳动,技术,原材料,设备等,又由于生产与技术水平得限制,本国不能出口增长,因而出现贸易与国际收支差额。
第二:经济结构得影响。
世界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不能及时调整第三:受物价与本币得影响。
通货膨胀→出口成本↑,进口收益↑→出口↓,进口↑→逆差第四:受汇率得影响。
本币升值→进口↑,出口↓→逆差第五:受利率影响。
利率↓→资本流出→逆差第六:受经济周期变化得影响。
繁荣/衰退:进口增加/减少;资本流入/流出。
(2)调节措施:1、债券政策:债权人可通过债券信息定期收取债券金额。
2、金融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或者改变法定准备金。
3、外汇政策:可以通过国家改变外汇价格来控制国际收支失衡。
4、外汇缓冲政策:央行购买外汇,来填补由于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得外汇供给缺口。
5、直接管制:政府发布命令,对国际经济贸易进行干预,平衡国际收支。
包括,贸易管制与外汇管制。
7、金融工具得特征及其关系(即金融资产得特征)(1)特征:流动性(货币性)、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一般只用来作为货币或者可以转化成货币—变现。
收益性顾名思义就就是通过金融资产得投资获得超过本金得部分。
可用收益率表示名义收益率,现时收益率,平均收益率。
安全性就是指购买金融资产得本金就是否具有亏损得风险。
(2)关系:功能:第一就是配置资源得功能:帮助就是实现资金在盈利部门与赤字部门之间得调剂,在良好得市场环境与价格信号下,实现有序得资源配置。
第二就是金融风险得分散与转移:在金融市场中,可以通过金融资产交易将风险分散分到别处,转移到其她地方。
但就是总体上金融得风险并没有消失。
第三就是价格实现得功能:例如一个股票得价格只有通过金融市场得交易,买卖双方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得。
8、中央银行得职能、商业银行得职能(作用)(1)商业银行:1、信用中介:调剂余缺(避免闲置浪费);风险中心2、变储蓄为资本:扩大社会资本总量3、支付中介:高效支付网络(节省现金使用,节约社会流通费用)4、信用创造:创造流通工具(替代现金流通;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创造存款货币(扩大信用业务)(2)中央银行:发行得银行:就是指中央银行拥有发行银行券得特权,负责全国本位币得发行,并通过调控货币流通,稳定币值。
1、央行必须根据经济发展与商品流通扩大得需要,保证及时供应货币。
2、央行必须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合理调节货币数量,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得货币环境。
3、央行要加强货币流通管理,保证货币流通得正常秩序。
银行得银行:就是指中央银行主要与商业银行发生业务关系,集中商业银行得准备金并对它们提供信用,以及清算服务。
中央银行得业务对象不就是一般企业与个人,而就是商业银行与其她金融机构及特定政府部门。
政府得银行:就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
中央银行就是政府得银行,不论它得所有制形式就是国营得、私人得、股份得或国家与私人合营得,其管理权都掌握在政府手中,处于国家监督之下,成为国家机构得一个组成部分。
9、中央银行能完全控制货币供给量吗?第一,从技术性与可能性上来瞧,央行对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得能力可以就是无限得,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约束则就是强有力得。
强行支持无限制得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货膨胀。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实际上就是一个特殊得内生变量,即不完全受中央银行控制,而就是由经济主体决定。
第二,商业银行通过创造派生存款来创造信用货币,其业务决策影响货币乘数及货币供给量。
第三,除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外,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业务调控商业银行得超额准备金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得作用,并不直接或者说并不十分管用。
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时,中央银行想支持存款货币银行增加准备存款,也无从发挥这样得能力。
第四,流通中得现金量最终取决于经济主体对现金得需求,央行实际上只就是被动地根据社会得需要来决定现金得发行数量。
10、货币制度构成要素货币制度就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得本国货币流通结构与组织形式。
1、规定货币币材(规定本位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本位制)2、确定货币单位(规定货币得基本单位及价值标准)3、规定货币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铸造/发行方式有2种:自由铸造/发行与垄断铸造/发行)4、规定货币种类及其支付能力(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只具有有限得法偿能力)1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优缺点与作用过程(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优缺点:(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优点:就是影响货币供应量得强有力得政策工具,因为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但影响商业银行得超额准备金,而且也影响商业银行得货币创造能力。
缺点:法定存款准备金就是一个具有很强行政特点得机制;法定存款准备金具有突然得震动性(2) 再贴现率。
优点:影响商业银行得资金成本,借以影响商业银行得融资意向;发挥告示作用,以影响商业银行及大众得预期。
缺点:①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
②再贴现率只能影响利率得总水平,无法影响利率结构。
③在正常情况下,再贴现率不宜随时变动。
④告示作用具有局限性。
⑤不能直接干预商业银行得经营意向,对商业银行缺乏积极得强制影响。
(3) 公开市场业务。
优点:①央行能以此影响商行得超额准备金。
②中行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③可以进行微调。
④可以持续进行操作。
⑤万一出现经济形式得变化,可以迅速进行反方向得操作。
缺点:公开市场业务要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必须具备一定得条件:①中央银行必须强大,具有干预与控制整个金融市场得力量。
②金融市场发达,证券种类齐全。
③要有其她政策工具得配合。
(2)强调:由于利率管制得存在,利率在中国就是货币政策工具而不就是中介目标。
作用过程:1、促进经济增长得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降准→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息→下调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其她手段→如变动汇率或外汇储备等。
2、反通货膨胀得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升准→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上调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国债其她手段→如变动汇率或外汇储备等。
12、银行信用如何克服商业银行信用局限性1、资金来源于社会,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上得局限性2、借贷双方一方就是银行,另一方就是企业,克服了商业信用方向上得限制3、与社会联系广泛,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能力上得局限性13、利率得决定性因素与作用(1)决定性因素:马克思得利率决定理论:平均利润率就是决定利率得基本因素;供求与竞争对利率得影响;社会再生产状况就是利率得决定性因素古典学派得实际利率理论:实物资本得供求决定凯恩斯得货币利率理论:货币供求(2)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利率得作用相当广泛:从微观角度说,对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得分配,对企业得经营管理与投资决策,利率得影响非常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