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本意义翻译解读方法论

文本意义翻译解读方法论

2 0 0 9 : 3 8 — 4 2 ) 。
文本 本身 其 实并无 任 何 意义 , 它 的 意义 呈 静 止 状
态隐含于语言文字之中, 文本的意义只有在读者的阅 读过程 中才能显 现, 它是与读者相互作用 的产物 , 因
切相关 , 卢金在描述文学文本 的特殊存在方式 时, 称 其为“ 一种特殊的意向性 客体, 其意义既不是全然明 确, 也并 非完 全 自主 , 它 只是 引 出一 种 意义 形 态 的 ‘ 图 式 化结构 ’ ’ ’ 。(  ̄ I y K H H 1 9 9 9 : 6 4 ) 这种 结构 一 般具 有 下 面 四个层 次 : 1 ) 图式 化 外观层 ; 2 )再 现 层 ; 3 )意 义层 ; 4 ) 语 音层 。其 中词 语 的声音 构 成 语 音层 , 词句 意 义构 成意义层 , 词语和句子投射 的客体、 相互观念物所构 成 的 世 界— — “ 再 现客 体” ( n p e  ̄ C T a B J I e H H b l f t o  ̄ % e K T ) 构成再现层 , 由确定和不确定的意义以及再现客体共 同构 成 图 式 化 外 观 层 ( C X e M a T H 3 H p O B a H H b I  ̄a C H e K T ) 。 其他 文本 往往 只在 第 一 、 第二层上生成( 即普 通 语 文 学所 理解 的 文 章音 义 ) , 比 如一 篇 产 品说 明文 就 是 将 产 品的外 观 、 功能、 特性说 明清 楚 , 论说 文 就 是 将 阐述 的论 点解 释 明 白。而 文 学 文 本 则 不 同 , 它在音、 义 构 成 的基 础 上 进 一 步 生 成 再 现 性 客 体 世 界 —— 艺 术 形 象, 即第 三层 包 含 的情 景 和形 象 , 其 中 词 句 的最 终 指 向并非词语本身的概念意义 , 而是再现某种类似形象 的客体世界 , 这种再现 的客体世界并非确定 的所 指, 其意义所指和再现 的客体隐含着诸多不确定点 ( Ⅱ 只 T 一
n e p B b  ̄p a 3 H e K p O B b B  ̄ O J I b H O
e " 1  ̄ K 2 1 8 ,Ho C ' B  ̄. T I a C , l C 2 I e -
隐喻等象征意味 。 文学文本具有的第三 、 第 四这两个层次包含着若 干 的意 义不 定点 , 使得 意 义 呈现 出一 种 疏 状性 。这 种 由词 、 句、 意 义之 问形 成 的意 义结 构 疏 状性 , 构 成 文 学 文本的意义确定 中蕴含着不确定性 , 使得文学文本 以 某 种 网络形 态 呈 现 出 未定 的意 义 空 白 。这 种 空 白作 为文学 语 言特有 的性 质 和技 巧 , 形成 了文 本 自身 独 特 的意义 运作 机 制 , 在 文本语 言 的结 构层 次 上 表 现为 以 下 三种 方式 : 2 . 1 语义 空 白 ( n p o 6 e a B c e M a H T H K e ) 语 义 空 白产 生 于 语 词 的多 义 共 生 性质 。文 学 语 言 的语 词绝 大 多数都 负 载多 重 含 义 , 在 突破语 言规 范 的基础上 , 使语词在表达字面意 义的同时又蕴含多重 含义 , 进 而形成 语 词含义 的空 白与未 定 。从 日常实 践 语 言 的语 词 多 义性 开始 , 文 学语 言 逐 步 发 展 出 双 关 、 比喻 、 暗喻、 暗示 、 借代 等语义 空 白, 彰显语词指涉 的 表意 功能 。俄 语 p a 6 o T  ̄ i r a的语义 是 “ p a 6 o 明I I I H 面 ,T p y —
* 本文为辽 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2 0 1 0年度项 目( L 1 O DY YO 】 1 ) 研究成果 。
1 3
2 0 1 3丘
中国俄语教 学
第 1期
H a H e 0 Ⅱ p e Ⅱ e Ⅱ H H O c T H ) , 即 图式 化 外 观 层 包 含 着 意 蕴 、
1 .文本 的概 念
此, 文 本 的意义 客观 上 总是呈 现 出未定 的形态 特征 。
2 .文本 的意义 结构

文 学文 本 的意 义 具 有 未 定 形 态 与 其 意 义 结 构 密
美 国学者乔治 ・ 格雷西亚在其《 文本性理 论 : 逻
辑 与认 识论 》 一书 中, 针 对 文 本 以 及 文 本 的 特 征 问题
2 0 1 3 年 0 2月
中国俄语教学
p yc c KI 4 f I ,  ̄3 b I K B I  ̄T A E
 ̄e s p a a b 2 0 1 3 r T . 3 2 № 1
第3 2卷
第1 期
文 本 意 义 翻 译解 读 方 法 论
辽宁大学 谢 云 才
提要: 文本意义具 有未 定性与其意义结 构形 态密 切相关 , 意义 的疏状 性结 构必 然导致 翻译 解读 的复杂性 和 多样
性 。本文借助文本 理论剖析文学文本 的意义 结构形态 , 从方 法论角度 分析 翻译 解读产 生异 同的主客 观原 因, 论证 文本
意义翻译解读应该具 有的正确方式 。 关键词 : 文本 、 意义结构 、 语 言性 、 文学性
[ 中图分类号]H3 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2 — 5 5 1 0 ( 2 0 1 3 ) 0 1 — 0 0 1 3 — 0 5
进行 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首先 , 他对文本和作 品这两 个概 念进 行 了严 格 的 区分 , 指 出文 学 文 本 与文 学 作 品 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 , 文本只有在与读者互相交融之后 才能成为文学作品。所谓文本 , 是指 尚未经过读者 阅 读 的 自然 语 言 形 态 , 换 言之 , 文 本 只是 由语 言 符 号 构 成 的语言 集 合 体 ; 所谓文学作 品 , 是 指 已经 经 过 读 者 阅读 并赋 予 了一 定 意 义 的 主 观 语 言 形 态 ( 格 雷 西 亚
文本 意义 的 未定性 是 其 意 义结 构 的疏 状 性使 然 , 这种 结构呈 现 图式化 的特点 , 其 中充满 着意义 空 白 点, 从而形成意义 理解 的召唤结构 。就翻译而言 , 它 使译者融人其 中, 在一种意义 的视域 融合 中建构新的 意义空间, 在不 同的视域 时空交错 中体 现一种新的意 象, 在语际解读 的翻译 中往往形成迥 然不 同的结果 。 究其原 因, 我们可以借助文本理论从 文本 的意义结构 特 征 和翻译 解 读方 法两 个 角度进 行 探讨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