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西方管理理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社会管理思想
◆系统管理思想
◆战略管理思想
◆用人思想
Render Templates
◆社会管理思想
《论语》、《管子》中的“君子不器”
儒家思想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等思想均体现了古代的社会管理思想。
◆系统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的伟大建筑万里长城,还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其建筑和管理的整个构思都充分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思想。
◆战略管理思想
孙武的《孙子兵法》被推崇为中外“兵学圣典”,直到今天,仍备受推崇。
◆用人思想
有“知人善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思想。
◆西方管理理论及其应用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按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古典管理学阶段(19世纪末~1930年)
●行为科学阶段(1940~1960年)
●科学管理阶段(1960年以后)
古典管理学阶段
·科学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勒(F.W.Taylor,1856~1915),他首次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是:
①使工作方法、劳动工具、工作环境标准化;
②确定合理的工作量;
③挑选和培训工人,使其掌握标准工作方法;
④实行差别工资制;
⑤实行职能工长制。
◆管理过程理论
法国人法约尔(Henrin Fayol,1841~1925)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独创的研究,1925年出版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后人把他称为“管理过程之父”。
管理过程理论主要内容:
管理活动包含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十四条一般管理原则,包括有分工、职权与职责相适应、纪律严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等。
◆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Max Weber,1864~1920)着重于组织理论的研究,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内容:
①明确的组织分工;
②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
③合理地任用人员;
④建立职业的管理人员制度;
⑤建立严格的、不受各种因素影响的规则和纪律;
⑥建立理性的行动准则。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1.人际关系学说
2.人性理论
3.群体力学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
20世纪30年代梅奥(George Ehon Mayo,1880~1949)等人在西方电气公司进行了“霍桑实验”。
他发现决定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和安全感,于是在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
①人是“社会人”,不仅仅是“经济人”,其工作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②劳动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人际关系;
③职工中的非正式小群体更能影响职工的情绪,甚至左右职工的行为;
④科学的领导者应善于和职工沟通与倾听。
◆人性理论——X理论与Y理论
美国的麦格雷戈于1957年提出
·X理论认为人是懒惰的,不喜欢工作,在严密监督下才能有效地工作。
·Y理论认为人是喜欢工作的,是负责的,能够自我控制和管理。
而实际管理工作中,应当根据员工的特点,综合运用上述两种理论。
◆群体力学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Kun Lewin,1890~1947)在1944年提出的,重点研究组织中的群体行为
群体力学理论其主要内容是:
①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组织,是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种“力场”;
②群体行为就是各种相互影响力的结合,这种“力场”可修正个人的行为;
③群体的内聚力可以用每个成员对群体忠诚、责任感、对外攻击的防御、友谊等态度来说明。
◆行为科学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在护理管理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和管理。
(2)强调护理管理者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采取各种激励措施维持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3)护理管理者要丰富工作内容,以提高员工工作的兴趣和责任感。
西方管理理论总结
同步练习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研究重点是
A.一般管理过程
B.生产管理中的人际关系
C.理想的行政理论
D.人的需求
E.生产中的劳动效率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第二节现代管理原理与原则
本节内容提要
一、系统原理与原则
二、人本原理与原则
三、动态原理与原则
四、效益原理与原则
一、系统原理与原则
(一)系统原理
◆系统的概念
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
每一个要素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相互联系、影响,又和其他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
管理中的系统原理认为任何一个管理对象都是一个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同时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系统的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简单的叠加,而是大于各个个体的功效之和。
(2)目的性: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创造价值和提供服务,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相关性: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要素的变化,并引起系统的变化。
(4)层次性:任何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5)环境适应性
◆系统分析方法
是指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计算的方法,为找出可行方案或优选方案而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
系统原理要求护理管理者运用整体的观点、相关的观点、有序的观点、动态的观点、开放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系统或局部的护理管理问题。
(二)对应的原则
1.整分合原则:是指在管理中把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
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是整分合的主要涵义。
2.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系统的输出反过来作用于输入,从而影响再输出。
二、人本原理与原则
人本原理
梅奥首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人本原理就是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被管理者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人本原理强调以人的管理为核心,以激励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
人本原理的前提是: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人”,管理者要注意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对应原则
1.能级原则:能级原则的核心是人员的优势和特点与岗位要求的有机结合与匹配,做到能级对应。
2.动力原则:是指管理者在从事管理活动时,必须正确认识和掌握组织成员的行为动机,运用有效的管理动力机制,激发组织成员的行为向组织整体目标努力。
3.参与管理原则:管理者要为员工创造提供机会,鼓励员工参与管理,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动态原理与原则
(一)动态原理
动态原理认为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是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共同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动态原理要求管理者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调整管理的策略与手段,不能僵化、教条。
(二)对应的原则
弹性原则
弹性原则:是指在动态管理中必须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便及时调整,完成预期的目标。
任何管理都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也不可能将事物所涉及的因素有完全的了解。
因此管理要注意有弹性,不可绝对化。
四、效益原理与原则
(一)效益原理
效益原理:是指管理者在任何系统的管理中,都要注意讲究实效。
效益与目标紧密相连,目标决策正确,效率和效益成正比;目标决策失误,则效率和效益成反比。
经济效益:是指人们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
社会效益:是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二)对应原则——价值原则
◆提高服务价值的途径;
功能不变,降低费用;
费用不变,高功能;
功能提高,费用减低;
费用略有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
功能略有降低,费用大度下降。
同步练习
护士长根据护士的学历、资历、平时表现等安排具体工作体现了下列哪个原则
A.整分合原则
B.能级原则
C.弹性原则
D.价值原则
E.目的原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能级原则的基本内容:①建立合理稳定的能级结构;②不同的能级主体应授予不同的权力,完成不同的职责;③不同能级的主体应给予与之相应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