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本人还未公布的建模速度篇,磕磕绊绊总结一点心得有点不舍得分享,但想到能给更多的人以解惑以帮助也就释然了,推陈出新、流动的知识才不会成为一潭死水。
CAD平台算量软件操作技巧、建模提速篇---------------------------------------------------------------------本进论述有关加快速度的建模技巧,尽量写的浅显,适合入门。
老规矩,首发电子鲁班论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阅读。
先说下拿到图纸后要做什么。
本人推荐几个操作:Layon---Audit----Pu----qselect炸开TCH_图层、转角标注、连续标注(钢筋需要)----Df测距,是否符合比例,不知道的百度吧。
下面是斯维尔导图的默认处理,大家可以参考。
1、左手键盘、右手鼠标这是公认的最佳操作方式,自有平台如广联达、神机都无法完美实现。
Cad平台软件可以很好的解决,之前已有介绍(/bbs/viewthread.php?tid=148479),要把所有功能都设置快捷键是比较繁重的劳动,但一经完成提高效率也是很可观的,所以有志于快速操作的,一定要定义好自己的pgp文件。
注意pgp文件内如有重复快捷键,软件是从后向前寻找,以找到的第一个为准,知道这个逻辑会解决很大的烦恼。
重新载入pgp用reinit命令,不需要重启鲁班。
鲁班钢筋中也可自定义快捷键,设置时尽量和鲁班土建一致起来,以便记忆。
上百个快捷键要全部背下来么?不需要,能记多少记多少,剩下的随用随查,效率一样高。
2、输入设备、显示设备大家都是“手指工作者”,记得要爱惜身体,为避免“鼠标手”“键盘手”,选购一套舒适的键盘鼠标是很有必要的,dpi之类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按键舒适,品牌用罗技双飞燕之类的就行。
有条件的显示器用24的比较合适,因为点距比23、22的最大。
如果是笔记本,可以选用哪种带小键盘的笔记本。
3、常用cad命令识别简单,难的是处理图纸,使dwg图纸变为软件能够识别的格式,具体哪种构件要处理成哪种格式软件才能识别和怎样加快处理速度,技巧太多,要慢慢积累,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要修改dwg一定要熟悉cad操作。
对于基本命令co,l,pl,m,mi,ma,re,li,bo,o,find,3do,pu,layon…ctrl+1,空格...大家必须掌握,在此重点提一下,fi和qselect命令,大家熟用此两命令,会有无往不利之感。
4、所有构件在一层中建立的技巧所有构件在一层中转化,效率提高程度可想而知。
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就是用查找替换,但如果未经练习就直接做正式工程,你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而无法继续下去,下面写几个步骤或注意点:1例如把二层梁名称改为2L、2XL、2LL和2KL等用名称区分开,注意替换次序以免名称混乱。
2为了使各个cad图纸导进鲁班能够重合,有些图纸需要在cad中建立网格以控制位置。
3建立辅助楼层,在辅助楼层中进行转化。
4转化后进行快复制和粘贴。
水平构件基本可以如此批量识别或布置,例如梁、板、板筋、二次结构,其他竖向构件比如柱、剪力墙,要分析图纸情况,大多是不适合如此操作的。
此法已经本人多个工程实践,完全可行,对于层数越多提高效率越大,你可以看到此法是通过cad实现的,并非鲁班独有,所有算量识别软件均可采用。
5、土建利用自动套自动套不是一劳永逸,却能提高属性定义的速度。
套取定额是为了快速出量,但不是套的越细越好,套项越多计算越慢。
同一个工程不同的人做,一个可能计算10分钟,另一个1个小时可能也计算不完,除了模型差别外最大的原因就在套项上。
6、构件名称定义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出来的工程要让别人一看就明白,构件定义简洁明了,尽量不要变通代替。
比如剖面构件可以定义“AA”“11”,厚度构件可以直接输入厚度“100”。
装饰分房间,不要定义名称太长的构件。
7、钢筋建模考虑导入土建两个专业要通盘考虑,如果只算钢筋或只算土建,很多构件无所谓,怎么快怎么来。
但如果考虑钢筋导入土建,就要注意构件能否互导,是否影响土建出量,综合考虑效率更佳。
这个问题细说也很繁琐,计划在建模标准篇中试着略解一二。
8、其他自定义断面sc成1:1比例,可避免重复定义尺寸。
写的自己看着都乱,随便看看吧。
熟能生巧,多琢磨技巧多的是。
再次感谢阅读。
框架结构当中柱梁板为承重构件,推荐建模流程是这样:1、工程设置,根据图纸确定楼层层数和层高。
2、材质设置,根据结构说明中材料的相关说明确定材料类型、强度等级等3、首层建模:(1)建立轴网:如果有CAD图纸可直接调入进行转化,手工建模可根据平面图轴网标注进行轴网建模(2)柱子布置:根据结构图将柱子通过CAD转化或者手工建模的方式布置到图形中。
(3)梁布置:根据结构图将梁通过CAD转化或手工建模的方式布置到图形中。
(4)楼板、楼梯:根据结构图布置楼板楼梯。
(5)墙体:如果有CAD图可以进行墙体转化,先转成外墙,再通过名称更换更换内墙。
手工建模则根据平面图直接进行绘制。
(6)门窗:如果有CAD图可先转化门窗表,再进行门窗转化。
如果手工建模可根据建筑平面图直接进行布置。
(7)过梁、窗台:根据结构说明中的过梁及门窗部分设置相关要求进行过梁、窗台等相关构件的布置。
(8)构造柱:根据结构说明中墙体结构的说明要求自动生成构造柱(9)圈梁:根据结构说明中墙体结构的说明要求布置圈梁及卫生间砼导墙等。
(10)零星构件:坡道台阶、阳台雨篷、散水等(11)图纸节点处理(12)形成建筑面积4、其他层布置,流程和第一层相同,有些构件类型一致的可以通过属性复制复制到其他楼层,如果定位和属性都一致的,可以通过楼层复制直接复制到其他层,节省建模时间。
5、顶层建模:其他步骤与首层相同,注意屋面布置的区别。
如果工程是坡屋面,可以通过设置斜板将坡屋面建模完成,再通过墙柱梁随板顶高调整所有的竖向构件高度即可。
如果是平屋面,女儿墙可以单独设置一层布置,与顶层楼梯间建在一起。
6、基础层建模:基础层建模前可以将首层的墙体和柱子复制到基础层,然后布置基础构件。
7、装饰建模先根据建筑说明将房间装饰、外墙、屋面装饰定义好,再根据平面图将装饰布置好即可。
注意装饰最好是等结构部分全部建模完成了再进行布置,避免无效装饰的形成。
台阶坡道、阳台雨篷的装饰可以通过平时常见的处理方法进行装饰量的处理。
8、套清单定额工程建模全部完成后,建议先清除下多余构件,再分层分构件进行构件套清单定额。
利用属性复制等功能将所有构件套好相关的项,进行计算。
9、计算及编辑其他项目数据提取计算完工程量后,有些数据如回填土、建筑面积等常用参数都可以在编辑其他项目中提取出来。
最后完成完整的工程量报表。
剪力墙结构当中剪力墙为承重构件,推荐建模流程是这样:1、工程设置,根据图纸确定楼层层数和层高。
2、材质设置,根据结构说明中材料的相关说明确定材料类型、强度等级等3、首层建模:(1)建立轴网:如果有CAD图纸可直接调入进行转化,手工建模可根据平面图轴网标注进行轴网建模(2)剪力墙布置:如果有CAD图纸可以直接导入转化,手工建模可以根据平面图进行布置。
可以先全部布置成外墙,等砖墙布置好以后再名称更换成内墙比较方便。
(3)柱子布置:根据结构图将柱子通过CAD转化或者手工建模的方式布置到图形中。
(4)墙体:如果有CAD图可以进行墙体转化,先转成外墙,再通过名称更换更换内墙。
手工建模则根据平面图直接进行绘制。
注意这里有一个关于剪力墙覆盖砖墙的技巧,大家可以在百科里进行学习(5)门窗:如果有CAD图可先转化门窗表,再进行门窗转化。
如果手工建模可根据建筑平面图直接进行布置。
(6)过梁、窗台:根据结构说明中的过梁及门窗部分设置相关要求进行过梁、窗台等相关构件的布置。
(7)梁布置:根据结构图将梁通过CAD转化或手工建模的方式布置到图形中。
(8)楼板、楼梯:根据结构图布置楼板楼梯。
(9)构造柱:根据结构说明中墙体结构的说明要求自动生成构造柱(10)圈梁:根据结构说明中墙体结构的说明要求布置圈梁及卫生间砼导墙等。
(11)零星构件:坡道台阶、阳台雨篷、散水等(12)图纸节点处理(13)形成建筑面积4、其他层布置,流程和第一层相同,有些构件类型一致的可以通过属性复制复制到其他楼层,如果定位和属性都一致的,可以通过楼层复制直接复制到其他层,节省建模时间。
5、顶层建模:其他步骤与首层相同,注意屋面布置的区别。
如果工程是坡屋面,可以通过设置斜板将坡屋面建模完成,再通过墙柱梁随板顶高调整所有的竖向构件高度即可。
如果是平屋面,女儿墙可以单独设置一层布置,与顶层楼梯间建在一起。
6、基础层建模:基础层建模前可以将首层的墙体和柱子复制到基础层,然后布置基础构件。
7、装饰建模先根据建筑说明将房间装饰、外墙、屋面装饰定义好,再根据平面图将装饰布置好即可。
注意装饰最好是等结构部分全部建模完成了再进行布置,避免无效装饰的形成。
台阶坡道、阳台雨篷的装饰可以通过平时常见的处理方法进行装饰量的处理。
8、套清单定额工程建模全部完成后,建议先清除下多余构件,再分层分构件进行构件套项。
利用属性复制等功能将所有构件套好相关的清单定额,进行计算。
9、计算及编辑其他项目数据提取有些CAD操作不太熟悉的用户喜欢用现成的CAD工具条来操作命令,老是切换CAD与鲁班界面比较麻烦,电脑慢的话还会卡死。
此时可以直接把常用的CAD工具条调入进鲁班界面中。
(1)选择“工具”下拉菜单下的“CAD工具条”(2)选择“quantity”,再选择右边的“自定义工作空间”,1(3)在左边选择需要的CAD工具条,如选择“绘图”工具栏,再点击右边的“完成”,最后点击下面的“确定”即可。
1注意:如果点击确定后,还是没有出现工具条,可以用“CAD界面转换”命令来回切换下,就可以看到新的工具条了。